痔疮是直肠下端肛管肛缘静脉丛的瘀血由静脉扩张屈曲而形成的软性静脉团块。可产生出血、栓塞和脱出的病症,临床按出现的部位分为三类:内痔位于齿线上,外痔位于齿线下,混合痔位于齿线上下均有,且互相通连,痔是常见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20-40岁多见且随年龄增长而加重。发病原因尚不清楚,但多认为与直肠内压和肛管压增高,便秘、排便时间过长以及炎症有关。中医认为,素因脏腑虚弱,复感、风湿造成筋脉横解肠癖为痔疮.
内痔:内痔位于齿线上方,由痔内静脉丛形成内痔,静脉丛在直肠下端的右前右后及左侧正中,三个区内较明显,内痔多在此三点发生。即原发内痔(又称母痔)在原发部位之间有3-4个小支。是继发内痔部位(又称子痔)内痔可至数个,甚至连接在一起呈梅花状,称环状痔,混合痔是由内外痔联合也是内痔不断加重的结果。
内痔临床通常将其分为四期:
(一期)仅以排便时出血,涌血或喷血,无疼痛及脱出,肛镜可见齿线上有肠粘膜下的红色突起,质软。有时表面有糜烂。
(二期)排便时有间歇性出血,用力时有痔块脱出,但能自行回纳,有感染则疼痛下附。
(三期)排便用力,咳嗽步行过久等,痔块便脱出不能自行回纳,须用手推回。(四期)痔块长期脱垂在肛门外不能回纳.
临床表现
排便出血为内痔早期症状轻者大便表面带血,继而滴血,重者可喷射状出血,便秘便干,饮酒或刺激食物常引发出血、长期出血可继发贫血。
痔块脱出,轻者可回纳,重者不能回纳,可形成嵌顿坏死,多为晚期。
疼痛:无并发症,内痔无疼痛,有时仅有肛门坠胀感,当时痔嵌顿、栓塞、水肿感染、坏死时,疼痛才会出现。肛门瘙痒:内痔常脱出,直肠粘膜分泌增加,刺激肛门外皮肤,引起瘙痒,甚则湿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