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业二十年,像这样的市场情况当然不是第一次遇见,也遇见过更糟的时期,尽管背后的原因和细节有所不同,但相同的依然是:交易不畅和行情低迷。这样的情况当然对药材从业者来说就意味着生意难做。
在需求短期内相对稳定的时候,生意不好做的原因无非是供应量的充足。药材经营和其它经营是不同的,并不是质量好服务优就能让生意兴隆,而是有销路的商家才能相对好做一些。做餐饮的,如果有特色就能吸引客人;做其它商品经营的,如果能改善生产降低成本,也能增加销量。但药材不行,大家的药材成本来源没有太多的差异,当生产过剩造成供应量充足的时候,对多少药材商而言,就只有面对惨淡的经营。
电子商务即使做出来了,也不能增加销量,也无非是销售渠道的变革,也就是并不能让所有的商家的生意变得活跃。更何况很多人很多大公司经过几年的努力,并没有在这个新模式上与传统市场产生匹配,说的更可悲一些,中药材电子商务经过几年的尝试,是失败的!而且失败的比较彻底,互联网没能+上中药材,中药材也没能搭上电子商务这班快车。在我个人看来,未来几年也很难出现有点意思的中药材电商新模式。李诚老师在最近的深度剖析中,就全面阐述了中药材电子商务的困境。
把话题转回来,在当前,甚至未来几年,在药材生产依然处于高水平种植,甚至继续增加种植的情况下,不能仅仅看到当前的行情还比较有支撑,一定是向下走的趋势,我觉得这是“灰犀牛”,不大可能出现你期盼的意外的“黑天鹅”。人气行情都将是短暂的,并且是无法持续和无效的。上期的蝉蜕,本期的红花,去年的三七,来回折腾的太子参,都是我们药材圈内折腾,并不是供不应求的行情反映,尽管有少数人获得了一些受益,也很难逃脱二八现象。而这里指的真行情,是吴茱萸,是蔓荆子,是重楼,是稀缺造成的行情。
行情的变化是永恒的,行情一般就是市场状态的表现,完全可以根据行情的状态来分析当前的供需情况,但是,也有很多时候,行情并不能立刻把市场情况反映出来,行情好的时候并不一定是供求关系的紧缺,行情不好的时候也不一定是生意的低迷期,甚至恰恰相反。
说来说去,无非是想表达,中药材市场当前的不景气,归根结底是生产的盲目增大,是供应过剩的恶果,并且在可以遇见的几年,这种情况还会更加严重。除非价格符合严重的供大于求,才算合理,但就当前而言,几乎找不到低价的品种,药材除了下调还有什么路可以走呢?我们除了等待还有什么办法呢?
药材经营的核心优势就是销路,除非你掌握了稀缺的品种才不愁卖,但是这样的很少,也需要你的眼光。再者,药材的生产和行情的周期性不可破,我们只有等待,并在来临的时期能利用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