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光前中药材种植养殖网!
24小时客服热线: 13956769187
电话热线: 0558-5589213

用中医药打造“健康丝路”

发布时间:2017-06-10 阅读:1249

                                     ——2017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聚焦中医药走出去

    2017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期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举办“一带一路”中医 药服务贸易国际研讨会,为中医药服务贸易的发展汇集智慧、出谋划策,让中医药 更好服务“一带一路”参与国及其他国家和地区人民。 中医药发展迎来丝路机遇 2016年底,《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16—2020年)》出台,对开创 中医药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进行全面部署。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际合作司副司长 吴振斗介绍,目前,中医药已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已同外国政府、地区主 管机构和国际组织签署了86个中医药合作协议。

    我国在“一带一路”参与国家和地区成立了17个海外中医药中心,并在英国、 匈牙利、美国、澳大利亚、泰国等8个国家设立了12所以中医为特色的孔子学 院。“这些都表明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正在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吴振斗 说。 商务部服务贸易和商贸服务业司巡视员汤军介绍,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境内 288个中药服务机构和企业共接待外国患者23万人次,接收住院2.9万人次,营业收入 达14亿元;同仁堂等60多家中医药服务贸易机构在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办中医院、 中医诊所和中医养生保健机构,每年接待当地居民28万人次,年营业收入达8亿美 元。

    走出去面临三大挑战 “尽管走出去形势喜人,但中医药在‘一带一路’参与国的发展仍然面临着诸 多困难和挑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际合作司综合处副处长魏春宇说。这些挑战 主要集中在三方面:一是中医药的标准体系还未与国际接轨,传统医药在大多数国 家处于补充和替代地位,发展环境不容乐观;二是“一带一路”跨度较大,不同国 家地区在经济发展水平、医疗需求、文化信仰等方面各不相同,中医药如何因地制 宜、融入当地百姓生活仍然面临很大考验;三是中医药自信有待增强,亟须提升能 力、练好内功。 “中医认为正常的舌苔应该舌淡红、苔薄白,这是以黄种人为标准的,但白种 人的舌头是粉红色的。中医需要研究的新课题之一,就是建立不同人种的正常值参 考系。”加拿大安大略中医学院院长吴滨江举例说。又比如,由于文化背景及习 惯,中国人从小就知道树叶、虫草、矿石可以入药,但中药输出到国外后,许多外 国人看到这样的中药,感觉难以接受和下咽。“中药剂型改革也是解决中药国际化 的一个方向,现在的免煎中药就是一个良好的尝试。”

    “中医药‘走出去’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缺乏标准化建设”,文化部外联局 翻译处处长蒋好书说。中成药和西药临床评价体系不一样,西医讲求细节,要用数 字说话,而中医恰恰讲求“整体观念”, 缺乏健全完善的统计学分析体系。这种中 西方文化差异,是制约中医药“走出去”的重要因素。为此,国家一直积极努力让 中药标准与国际接轨。

    近年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成立中医药技术委员会,并 陆续制定颁布10余项中医药国际标准。以中医药为代表的传统医学首次纳入世界卫 生组织国际疾病分类代码。“建立中成药的国际标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始终是 一个努力的方向。”吴滨江说。 2020年形成合作新格局 按照《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16—2020年)》要求,到2020年,中 医药“一带一路”全方位合作新格局将基本形成,将与相关国家合作建设30个中医 药海外中心,颁布20项中医药国际标准,注册100种中药产品,建设50家中医药对外 交流合作示范基地。 魏春宇表示,国家战略在哪里,中医药就要走向哪里。在内外统筹上,将支持 在国内建设一批交流合作基地,在国外建设一批中医药体验示范中心,推动中医药 机构走出去,夯实“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中医药海外发展。在文化领域,借助文 化使领馆、海外中医中心、中医孔子学院等平台,举办中医药文化展览、义诊活动 和健康讲座,充分利用侨务资源,发挥医药和科普宣传作用,为海外中医药传播营 造良好的氛围。

    在金融财税支持方面,将充分发挥丝路基金作用,对中医药“一带 一路”项目给予支持。包括鼓励国家政策银行为中医药服务出口项目提供信贷支 持,鼓励社会资本成立中医药“一带一路”基金,给予符合条件的中医药骨干企业 和从事中药材种植的企业一定的税费优惠。 “这对于行业来说是一个重大利好,中医药将会在‘一带一路’上绽放异 彩!”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副理事长陈增华表示。

上一篇:河北将建100个生态休闲农业园区

下一篇:中医药法实施,产地初加工迎来重大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