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海马人工养殖场的建造
1.选址
海马自然生长于环境较好的天然海区,常附着在海藻上。而人工养殖海马时,有些人往往对其生态要求不够重视,在养殖场中常出现水质较差的现象,如盐度偏低、变化幅度大;水质混浊、水中生物繁多,水质不鲜,受到工业污水影响;水中pH值变化幅度大,饵料种类单调、供应不及时、不新鲜,光线过强,水温不稳定等。这些都会给海马养殖带来不良后果,因此应精心选择场址,创造良好的养殖环境和条件,使海马的稳产高产有基本保证。具体应注意养殖场的以下一些环境条件。
(1)水清无毒 人工养殖海马的场所应选择潮流畅通、风浪较小的港湾,同时注意附近不要有较大的工矿企业,以免海水中流人有毒物质而造成污染。 (2)饵料丰富
养殖场最好选在附近河、池塘较多或是有盐田的地方,这样可以保证饵料生物有充裕的繁殖场所,而种类、数量均多的饵料乃是养殖海马成功的关键。 (3)用电方便
交通便利养殖场最好建有冰厂、冷库等,以便冷藏饵料,解决海马饵料应急的需要,有利于生产发展。电力供应对换水、海马越冬等有不可替代作用,如果无法保证或长时间断电,会造成严重后果。
2.养殖池的要求 目前海马养殖一般用水泥地、池底及四周以浅黑色为最佳。池体要求有2/3埋于地下,使池中水温保持稳定,有注、排水装置,室外池需有遮光设施。
海马在不同生长阶段的饲养管理要求不同,为了便于管理操作,一般建造三种水池。 (1)育苗池
供亲海马产仔和培育初生海马幼苗用,面积较小,一般0.5—1.0平方米,水深0.5—0.8米。也可以用较大型的阔口水缸(容积150—200公斤)代替。
(2)幼鱼池 用以培养15—20天左右的海马幼鱼,面积稍大,约1.5—3.0平方米,水深0.8—1.0米,也可作为亲海马精养和越冬之用。 (3)成鱼池
用于培养体长6—9厘米以上的幼海马,直至收获。面积5—20平方米均可,水深1.0—1.2米,最好建成若干个长方形水池。为了便于操作管理,在成鱼池旁边要有沉淀池相配套,它比成鱼池大,位置略高,作用是沉淀海水中的泥沙。含有泥沙和杂质的海水必须在该池内沉淀24小时方可打开装有细铁丝网的水门,把水放到养殖池内。
(二)人工育苗 1.亲鱼的选择与精养
亲海马可以通过自行留种、外地引种或自然捕捞获得,选择亲海马时,要以个体大,健康无病,活跃,不浮于水面,摄食力强,体型完整,色美为标准;雌鱼腹胀大,生殖孔突出;雄鱼育儿袋胀大且长的为好。年龄最好为l一2年,雌雄比例按1:1—2:1搭配。亲鱼如需运输到养殖场,应注意方法。短途运输或海上运输,一般采用水桶、水篓或特制的容器,盛水运输;远途陆运多采用尼龙薄膜袋充氧运输。
在海马繁殖季节到来之前,应注意对亲海马的精养工作,雌雄最好分开饲养。一般采取疏养,每立方米水体放养20尾,要保证饵料供应,不可中断,要求鲜活适口,质优量足,使其性腺正常发育。另外此时的水质要保持新鲜。水温恒定,操作时要小心,防止亲海马受伤。
2.交配与幼苗培育
海马繁殖季节较长,每年4一10月均可产仔,5—7月是海马繁殖旺季,育苗效果最好,因此在确定育苗时间的情况下,提前半个月,在水温达到20℃时,将雌雄亲海马按1:1一起混养,让其互相追逐发情交配。这样可自行进行,不需要人工授精,当发现已有育儿的亲海马时,应立即将其移至产苗池中饲养,每个产苗池一般放养2—3尾,以免因拥挤影响胚胎发育。
此时应继续精心饲养,管理操作更要特别小心,力求海水相对密度和温度稳定,水质新鲜,空气流通,饲料充足。
亲海马的胚胎发育完善,即可自行产苗,一般在天亮前,每次产苗在数分钟至10多分钟,但也有延至1—3天的。在短时间内产完苗,苗的质量好;产苗时间长,苗质就差。海马产完苗后,可将亲海马移至精养池内,以免其吞食小海马。海马幼体生活力差,保持水质清洁十分重要,必须经常换水和清除池底污物,通常应每2—3天换水一次。
同时幼体对水温适应性亦差,对水温要求高,水温在22℃以下时,就会发育不良,成活率降低,因此水温要求恒定,换水时前后温差最好不超过2℃,换水时间一般于早晨或上午进行。午后水温一般较高,不宜换水。为避免初生幼苗离水时间过长,最初3—5天内,不必采取搬苗过池全面换水的方法,可以每天在原育苗池用虹吸法排去1/2—2/3旧水,将池底污物吸除,再添人经沉淀的新海水。
健壮的海马苗产出后不久即可白行摄食,一般产出当天即可投放饵料,刚产出后2—3天内,投喂桡足类的无节幼虫或六肢幼虫,以后随苗体长大投以小型至大型桡足类成体或端足类等,每天投饵3—4次。
(3)放养管理
放养前,先用乙醇等对养殖池进行洗刷,再用清水冲洗,直至消毒药物洗净为止,以达到杀死敌害生物卵和鱼的寄生虫为目的,然后向养殖池放沉淀过的海水,深度1—1.5米,并测量池内水温、相对密度,调整至合适程度,再放一定数量竹片作为海马静止时的附着物。选择发育良好、体长2—4厘米的海马苗放人池内,池子的水门要关牢,防止池水流失。放养后,要作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日常管理 (1)调节光线、控制水温夏季水温高、日光强,白天应遮盖竹帘,夜间打开通气;冬季水温低、阳光弱,晚上遮盖薄膜保温,白天揭开晒太阳,以提高水温。
(2)经常观察海马活动情况若发现海马食欲减退、浮头、侧卧、呼吸加速、到处乱窜或失去平衡等不正常现象,应及时找出原因。是水质、温度,还是有病敌害,确定后及时采取措施解决。
(3)控制水质,经常换水海马对水中含氧量、相对密度等各种因素变化较为敏感。在雨季要防止淡水进人和污物浸入;平时抽上的海水要经过沉淀后再用,换水时要预先测定水温和相对密度,水温最好在20—30C,温差不能过大。通常水温较高时,应每隔1—2天换水一次;冬天换水温常低于20C时,则每隔4—5天换水一次。
(4)适时调整放养密度
海马不宜大小混养,因此应随海马不断成长,按个体大小分池分批放养,并不断调整放养密度。通常,体长6厘米时,疏至每立方米水体500尾;体长10厘米时,疏至每立方米水体150尾;体长13厘米以上的成海马,则每立方米水体放养30—50尾。
2.饵料的获取和投放
由于海马喜食鲜活饵料,给人工养殖带来了一定困难,现在一般都根据海马不同发育时期的摄食习惯,采用天然捕捞和人工繁殖相结合,活饵和新鲜死饵混合喂养的方法,如海马幼苗所需的桡足类除从河口和天然池塘捕捞外,现在已有人工繁殖的方法。成海马的饵料,可用新鲜毛虾、干毛虾或冷藏毛虾。从幼苗到成鱼的过渡阶段,可用小虾或人工繁殖的糠虾。
在实际生产中,要从三个方面努力扩展饵料来源。
①充分利用天然饵料来源,如桡足类、端足类、糠虾、毛虾、沼虾、白虾、萤虾和磷虾等,通过改进捕捞工具和方法,提高效率和质量。
②大面积人工繁殖饵料,如桡足类的水池培养,可先用2ppm鱼藤精清洗水池,再用80目绢筛过滤后进水,将桡足类引种人池,根据其营养需要,配制一定成分的化肥施人,促其繁殖,约20天即可捕获。边捕边繁殖。糠虾也可用此法繁殖,只是要投喂鱼粉及豆粉饼等固体饲料。
③驯化海马食用冻饵和加工饵料,冷藏的各种虾类,去骨的鱼肉,经绞肉机绞碎,压成条状、切小段,混在鲜饵料中喂养,都可以补充海马饵料之不足。
投饵是一项细致、重要的工作,不可随意进行。从季节上看,7—10月是海马食欲旺盛、成长最快的时期,此时必须做到质精量足,投饵要在白天进行,每隔3—6小时1次,早晨和上午多投些,下午少投些。小苗可采取少量多次投喂的方法。投喂淡水枝角类要严格控制投饵量。成鱼每天投喂2次即可,对非常饥饿的海马投饵量应逐渐增加,不宜一次投得太多,以免海马暴食后引起大量死亡。饵料的大小也要合适,便于海马吞咽,投饵时动作要轻便,不要过多惊扰海马。
3.越冬保种措施
海马是热带、亚热带鱼类,其生长季节主要在夏秋季,当冬季水温低时,摄食减少,生长几乎停止。做好海马的防寒保温、越冬保种工作是人工养殖海马不可忽视的问题。目前各地采取的主要防寒措施有以下几种。
(1)尼龙薄膜保温法此法在低温期较短的广东省常用。方法是:在室外水泥池顶上用竹或木搭成“人”字形棚架,上盖尼龙薄膜,与池边连接成一密封的保暖罩,使池中热量不致散失,晴天可以掀开南边部分薄膜,使空气流通。
(2)室内加温法 在玻璃保温房或普通房子内的水泥池可用此法,池底下设火炕道,在炉门烧煤或烧柴末提高水温。如有电也可以可用电热棒,有条件也可用暖气管通人室内。
(3)塑料油缸保温法
在室温低时,用塑料油缸灌热水后放人池中,使塑料油缸半浮池中,热量慢慢扩散于水池此法适用于低温期短的地方使用。四、病害防治海马常因生活条件不良而引起病害,尤其是苗初生至1个月内,病害特别严重,死亡率高,能否避免病害损失,是养殖的关键之一。
1.肠胃炎 (1)症状
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得病的海马肛门松弛、红肿、附有白色物。肠胃胀大,轻压腹部有乳白色粘液流出,病海马行动呆滞、迟缓、漂浮于水面,食欲减退,鱼体消瘦衰弱致死。海马在各生长阶段均易得此病,尤其苗初生至1个月内,死亡率最高,是毁灭性的病害之一。此病多发于5—10月,尤以6—9月发病率更高。
(2)防治方法
保持水质和饵料清洁,适当减少投饵量,能使病情减轻。但必须用药物防治,如氯霉素、青霉素、土霉素等抗菌素,进行全池泼洒,每立方米水体100—200万单位,2—3天换水的同时,再下药一次,直至病态消除为止。此法用于预防效果更佳。做法是从苗初生开始用药,坚持半个月可提高成活率。
2.烂鳃病 (1)症状
由车轮虫引起,寄生在鳃部或体表。全年均有发生,在鳃部寄生大量车轮虫时,会引起鳃组织腐烂,阻碍海马呼吸,损害鳃组织或产生毒素,影响其生长,严重者也会死亡。
(2)防治方法 用8ppm硫酸铜和lOppm高锰酸钾浸浴15分钟,效果较好。 3.胀鳔病 (1)症状
海马的生活条件突然变化,如水温突然升高或降低、光线过强、氧气不足、水质恶化、饵料不足等,均易引起此病,此病易发生于海马幼鱼至成鱼这一阶段,雌性鱼发病多,病海马鳔内充满气体,腹部胀大,不能下沉,游泳失常,只能侧卧浮漂于水面,摄食困难,时间过久鱼体消瘦,最后死亡。
(2)防治方法 改善海马生活条件,保持水质清洁新鲜、氧气充足、水温稳定,避免强光,供给优质饵料,病情可好转。 4.气泡病 (1)症状
多在水质不洁,强光照射或不及时换水,藻类大量繁殖时出现,尤其雨后光线强时更易发生,病鱼体表隆起许多大小不等的气泡,影响正常生活,浮于水面失去平衡,呼吸困难,最后气泡溃烂,细菌侵人发生炎症特别是长在吻部的气泡,能使海马的呼吸闭塞并发炎症导致死亡。
(2)防治方法 改善环境,清洁水质,避免阳光直射,控制藻类繁殖,病情可好转,用针刺破气泡或用2.49L信生石灰水浸浴海马10分钟也有一定效果。 5.肤毛病
(1)症状
被水螅虫或钟形虫寄生于表皮而发生,对幼苗危害较大,鱼体呈“毛虫状”,常因身体负担过重,活动不便,焦燥不安,挣扎摆动,摄食困难,渐渐体弱致死。幼鱼和成鱼患此病虽然仍可自由活动,但时间长而严重者常因引起皮肤损烂,色素脱落而形成白斑,感染其他病菌而死亡。
(2)防治方法 用1%福尔马林液浸浴30分钟防治。 6.胰腺炎 (1)症状
主要是大海马感染此病,病鱼呼吸加速,孤独不食,痴呆呈昏迷状,1—2天后即死亡。解剖可见胰脏组织发炎,呈微红色。 (2)防治方法
用磺胺脒药片研成粉拌人饵料,加水浸泡5—10分钟,然后投喂给病海马即可。 7.敌害及防治
海马在自然界虫敌害较多,一般肉食性鱼类、大型虾类、蟹类以及鸟类、猫、鼠等都可捕食海马,在人工养殖条件下,敌害大大减少,但仍不可忽视,要经常巡视,防避和清除各种敌害,保证海马不受损害。
五、采收加工
一般在饲养一年半时收获,8—9月为盛产期,此时个体较大,干鲜比高,如果晒干率达到30%以上就可以收获了,但为了缩短生产周期和充分利用养殖设备,一般在越冬前或繁殖季节收获。
将捞出的海马放于淡水中,洗净并浸泡一段时间,然后除去外面的灰黑色皮膜和内脏,将尾卷曲,放阳光下晒干。天气好时.一般晒3天即可,如果天气不好,也可采用烘干法的办法,但切忌烘焦。干后,选大小相近者用红线缠扎成对,叫“对海马”;幼小海马晒干,称“海蛆”。成品晒干后,用纸封包,放容器内密闭贮藏。容器内可放些干燥剂,以防回潮,同时要勤晒勤检查,以防虫防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