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光前中药材种植养殖网!
24小时客服热线: 13956769187
电话热线: 0558-5589213

通往乙肝临床治愈之路愿所有“乙肝人”得偿所愿

发布时间:2025-08-21 阅读:369

我国大约有7500万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

《指南》建议30岁以上,只要乙肝病毒阳性,

都建议抗病毒治疗。

目前慢乙肝已经进入临床治愈时代,

可显著降低肝硬化和肝癌风险。

2020年7月,穆心可爱的女儿出生了。除了为人父的喜悦,穆心的心更像是被棉花包围了一般,那么的轻盈且温柔。

因为也是在这一年,他摘掉了“乙肝人”的帽子,这顶无形的帽子犹如一座大山一般压迫了他整整7年,每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大山的阴影总会让他发出幽幽的叹息,但谁也听不到。

“转阴,是每个‘乙肝人’的渴望。这些年我一直在期待与失望中循环往复,乙肝的临床治愈离我这么近又那么远。”五年前,穆心是7500多万例 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中的一员。这是一种难以启齿的疾病,它不能被大声说出来。在之后的日子里,穆心在与人交往中筑起了“护城河”,不敢轻易袒露心扉。

被乙肝病毒“操控”的分手

那是2013年11月,穆心收到了体检机构邮寄来的一本厚厚的检查结果。这是他大学毕业入职后,第一次享受公司福利做了全面体检。23岁,用同事的话说“正是最强壮的牛马”,检查结果能有什么问题?工作五六年的,也就查出个“脂肪肝”,还是轻度的。

“脂肪肝……肝……”穆心的目光扫到肝功能检查项目:转氨酶、胆红素、白蛋白……好几个指标都不对劲。一直到了年底,他才抽出时间去医院复查。医生建议他做一下“两对半”(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的检查方式),结果乙肝病毒就明晃晃地“现身”了,给了他当头一棒!

“我顿时感到天旋地转,心里想着不可能、不可能……”穆心马上换了一家医院检查,白纸黑字,一样的结果。他从地铁站走回家,一路都在回想自己到底是怎么感染的。“根本想不出,我不知道。”穆心感到很冤、很无力。

在我国,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途径以母婴传播为主,其次是血液传播和性接触传播。不过在门诊中,也确实有一部分像穆心一样的乙肝病毒感染者,难以说清楚自己的感染途径。

“我当时很慌,特别后悔做了这么详细的体检。如果没被发现,正常的生活还能继续。”穆心最开始选择了逃避,他将自己的生活重心全都放在了工作上。初入职场,他干劲十足,与同事们保持着礼貌的社交距离。“由于当时身体并没有发现任何不适症状,我没有急迫地去看病和治疗。”

实际上,由于肝脏缺乏痛觉神经,即便出现炎症等异常,一般也没有明显的症状。只有当病情严重了,身体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据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地坛医院肝病二科知名专家李明慧教授介绍:“以为乙肝没有症状就不用治疗,这是很多感染者的一个错误认知。”

“但这并不意味着感染者可以放手不管。”李明慧教授进一步表示,目前,我国和其他国家指南均扩大了乙肝病毒感染治疗适应证范围。《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版)降低了启动治疗时乙肝病毒DNA和丙氨酸转氨酶的阈值,扩大可治疗人群范围。“根据中国乙肝随访与临床科研平台登记的数据,以及2022版指南的推荐建议,我国95%可检测到乙肝病毒DNA的患者符合抗病毒治疗的条件,需要及时就诊、积极治疗 。”

穆心认识到这一点,且对治疗乙肝的态度有所转变,是从认识妻子晓芝开始的。2015年,北京刚入秋,穆心报了个周末团去慕田峪爬山。大巴车上,晓芝和他坐在一起。车上往返4个小时的路途中,两个年轻人擦出了火花,他们留下了彼此的联系方式。

这是一段美好爱情的打开方式,但对于穆心来说,“乙肝人”这顶帽子让他在这段关系中一直小心翼翼。得知自己感染后,他本已放弃了与女生交往的念头。但与晓芝的情投意合,让他内心满是纠结。

一个月后,晓芝等来的不是告白,而是穆心的“摊牌”。“在感情基础没那么深的时候告诉她,是对她负责。”回想起那个夜晚,穆心的眼圈红了。但令他难以想象的是,5天后,晓芝又出现了。

“我认真了解过了,乙肝虽然是传染病,但也是慢性病,好好治疗会控制的。我愿意陪你一起!”晓芝的话仿佛一道光。

乙肝虽是一种传染病,但乙肝病毒并不经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因此,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接触,如在同一办公室工作(包括共用计算机等)、握手、拥抱、同住一宿舍、同一餐厅用餐和共用厕所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是不会传染乙肝病毒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能摒弃偏见的人毕竟还是少数,尤其是与其发展成恋人关系,甚至走入婚姻、生儿育女。

那是2015年圣诞节前夕,在商场中央硕大的圣诞树前,穆心握着晓芝的手,决定好好爱她一辈子,也开始了他的治疗之路。

从麻木到治愈

我国曾是乙肝高流行国家,近年来虽然在乙肝防治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但2020年数据显示我国乙肝诊断率只有22%,治疗率仅为17%。这组数据距离WHO提出的“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作为公共卫生危害”目标,以及诊断率和治疗率在2030年分别达到90%和80%仍相差甚远 

目前,我国仍有约7500万例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且存在“筛查率低、就诊率低、治疗率低”等问题。即便像穆心这样,在家人支持下积极治疗的感染者,也依然经历着难熬的过程。

“去医院的次数多了,那份麻木感也随之而来。每一次的流程仿佛都是固定的:开单、抽血、取药、看结果。看着那些没有变化的指标,听着医生熟悉的嘱咐,接着吃药,如此往复,心都渐渐麻木了。”穆心说,“乙肝人”的苦更有心理上无形的“转阴”压力。

直到又一次看诊,医生温和地询问他是否想试试联合干扰素治疗,或许可以临床治愈。在了解了干扰素的作用机制、效果,以及治疗可能带来的不适之后,穆心决定试试。“我太渴望治愈了,晓芝也支持我勇敢尝试。”

李明慧教授介绍,乙肝临床治愈是指乙肝表面抗原和乙肝病毒持续检测不到、乙肝e抗原阴转、伴或不伴乙肝表面抗体出现,肝功能保持正常,影像学检查未发现肝脏组织学有其他病变。乙肝临床治愈的方法主要是抗乙肝病毒治疗。现有临床实践证明,口服药物和聚乙二醇干扰素α序贯或联合治疗可显著提高乙肝表面抗原清除率。

穆心刚加上干扰素时,表面抗原还有46.17 IU/mL,因为之前一直在服用核苷药,尽管病毒DNA高敏已检测不到,但表面抗原一直在低水平徘徊。

2020年6月,穆心已使用干扰素治疗了半年多。报告单上的数字仿佛不再冰冷,还向他温暖地挥了挥手:表面抗原数值已低至0.04 IU/mL。“那天,我看着检查结果,眼泪不自觉地流了出来。”更令他和晓芝感到激动的是,一直未曾出现的表面抗体,也在缓慢上升。

一个月后,复查结果显示:表面抗原“0 IU/mL”,这是穆心梦寐以求的数字。一周后,穆心和晓芝的女儿出生了。“我从未如此深刻地感受到什么是幸福,那种从心底涌出的喜悦,让我久久不能平静。谁说乙肝是无法治愈的?”穆心感谢自己的坚持、妻子的支持,更感恩遇到了新的治疗方法。

“可以说,我国目前已经进入到慢乙肝临床治愈时代。”李明慧教授表示,随着医学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对乙肝的治疗也有了更多认识和新的治疗方法。由于乙肝病毒感染使得患者免疫功能紊乱,提高患者机体抗病毒的免疫功能尤为重要。正是由于干扰素具有调节免疫和直接抗病毒的双重作用机制,所以使用核苷(酸)类似物降低病毒载量后联合或序贯长效干扰素治疗,有助于慢性乙肝的免疫控制,实现临床治愈。“根据‘珠峰项目’的数据,已有越来越多的患者通过此种方法实现了临床治愈。”

2018年,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发起设立了“中国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愈(珠峰)工程项目”,旨在提高各级医生乙肝诊疗水平,提升患者对乙肝治疗的认知,积极探索、优化、完善临床治愈路径,造福更多慢乙肝患者,实现临床治愈梦想。

截止到2025年5月底,超过1万例慢乙肝患者实现临床治愈 

今年32岁的方琳琳就是“珠峰项目”的受益人之一。

“想让我们一家都彻底告别乙肝”

和穆心的意外感染不同,方琳琳的父亲和奶奶都是乙肝病毒感染者,她是母亲带着去医院检查两对半时确诊的。那一年,她8岁。

“记得那是99年年末,我和朋友们,甚至整个世界,都在庆祝千禧年的到来。当时的我并不清楚,为什么妈妈从医院回来以后总是闷闷不乐。”方琳琳说,后来学校组织集体注射乙肝疫苗,她排在队尾。“按照妈妈教我说的,低声告诉老师我不能注射。老师目光闪烁,但也没有继续追问。”

方琳琳说,那是她第一次感受到乙肝带来的异样。进入青春期后,她有了更多心事:乙肝是否会影响我未来的生活呢?“我不断地思考着这个问题,它们像沉重的石头压在我的心头,我无力推开,在煎熬中默默祈祷,幻想某天一觉睡醒,病毒自己走了。”

工作之后,方琳琳渴望治愈的愿望越发强烈。“我真的很想同正常的女孩子一样,谈恋爱,结婚,生子。但一想到自己的病,我就没有丝毫勇气去和男生交往。”方琳琳说,当时的治疗情况更让她焦心。

于是方琳琳使用了短效干扰素。在1年多的时间里,指标从3751 IU/ml降到1679 IU/ml,这是过去几年她坚持口服核苷药都没有的效果。但后来,指标下降的速度越来越慢,她在医生的建议下停止联合治疗方案,继续口服恩替卡韦。

停掉干扰素后,方琳琳心中燃起的希望火苗又一点点暗淡了下去,直到半年后,医生跟她提到了“珠峰项目”。“医生说,从我的各项检查指标来看十分适合入组,而且这个项目使用的是长效干扰素,一周才注射一针,比先前的短效干扰素治疗要轻松得多。”方琳琳没有任何犹豫,立即同意入组,开始了新的治疗征程,心中的希望也重新被点燃。

在2018年之后的治疗中,方琳琳的表面抗原指标一次比一次低,每次复查都会得到医生的鼓励,“美中不足的是,脱发情况比较糟糕。于是,我做了个大胆的决定,直接剪了寸头。”爱美的方琳琳买了多顶假发,“能随意变换造型,也挺不错的。”

李明慧教授查房中

2019年,方琳琳回家过端午节时给全家人带去了一个好消息:表面抗体达到596.83 mIU/ml,表面抗原早已低于参考指标!“那天家里流淌着的欢乐,溢满了整个世界。”方琳琳说,她特别感谢医生让她进入“珠峰项目”,全家人20多年来的“心病”终于得以解除。

“珠峰项目”运行7年以来,入组患者33466例,截止到2025年5月底,实现临床治愈10240例,持续治疗36周以上患者,48周乙肝表面抗原清除率33.8%,超额完成目标。 不同乙肝病毒感染人群的临床治愈,也逐步有了一定临床证据。例如,通过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48周,3~17岁的乙肝患儿临床治愈率达50%以上,非活动性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有望实现47%的临床治愈率 

获得临床治愈后,方琳琳让自己的父亲也开始尝试干扰素治疗。“我想让我们一家都彻底告别乙肝!”

奏不响的“乙肝三部曲”

告别乙肝,对于穆心和方琳琳来说,不止于回归正常的生活,更重塑了他们对于未来的期待。

病毒性肝炎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且引起肝硬化和肝癌问题十分突出。乙肝——肝硬化——肝癌,这是“乙肝人”最害怕发生的“三部曲”。它们“环环紧扣”,一度是死亡的召唤曲。有关统计显示,肝硬化、肝癌患者中,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分别高达60%、80% 

李明慧教授介绍,慢乙肝的发生发展与机体免疫有关,只有达到持久的免疫控制,持久的e抗原血清学转换,甚至持久的表面抗原消失和表面抗原血清学转换,才能真正实现停药后不复发,减少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达到临床治愈的患者,可显著降低肝硬化和肝癌的风险。”

“珠峰项目”的实施也证实了这一情况。项目数据显示,未抗病毒治疗、抗病毒治疗和达到功能性治愈5年肝癌发生率有很大差别。未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和肝硬化患者的肝癌发生率为14.9%和53.1%;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和肝硬化患者的肝癌发生率为10.7%和31.9%;而达到临床治愈的慢性乙肝患者,其肝癌发生率仅为0.6%~1.88%。 7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版)》强调,30岁以上,只要乙肝病毒阳性,都建议积极抗病毒治疗,减少肝硬化、肝癌发生。《指南》还强调对于部分适合条件的乙肝患者,应追求临床治愈,最大限度降低肝硬化、肝癌的发生。“规范抗病毒治疗是延缓乙肝疾病进展,降低肝癌发生率的有效措施,其中,临床治愈是现有抗病毒治疗手段下所能获得的最理想的治疗结果。”李明慧教授表示。

2020年,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提供技术支持的国内首个降低慢乙肝相关肝癌发生率的前瞻性队列研究——“中国降低乙肝患者肝癌发生率研究(绿洲)工程项目”也取得了相关进展。该项目的阶段性成果显示,与核苷类似物治疗相比,干扰素治疗可进一步降低慢乙肝患者的肝癌风险、促进临床治愈。

干扰素作为免疫调节类药物,是实现乙肝表面抗原转阴、降低肝硬化和肝癌风险,提高临床治愈率的最重要药物之一。优势患者接受干扰素治疗有更高的临床治愈率;非优势人群通过干扰素治疗较高比例可分阶段转为优势人群,进一步干扰素治疗后较高比例可实现临床治愈。

疫苗与治疗要“双剑合璧”

女儿的第一针乙肝疫苗,是穆心抱着打的。根据国家儿童自动免疫计划,婴儿降生后第一次接种乙肝疫苗是降生后的第一天。

穆心当时温柔地安抚着女儿,同时在心里默默祈祷:希望宝宝拥有强大的抗体,千万不要感染!

接种乙肝疫苗作为预防乙肝病毒感染最有效的方法,原卫生部于1992年将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2002年开始免费为新生儿提供乙肝疫苗接种。2006年,我国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5岁以下儿童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率低于1%。据此估算,1992年以来,全国至少有8000万人免受乙肝病毒感染,至少保护了1900万人避免成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 

最新研究结果显示,我国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保持在90%以上,全程接种率保持在95%以上,有效降低了乙肝感染的风险。

“2020年,我国1~69岁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流行率降为5.86%,1~4岁儿童乙肝流行率降低到0.3% 。”李明慧教授表示,我国乙肝新发病例已大幅减少,“消除乙肝”所面对的挑战,更多在“存量人群”。

作为曾经的“存量人群”,方琳琳在2019年的“双十一”脱单了,她当时幸福地和曾经的病友们分享了这个消息。彼此感情稳定之后,她和男朋友说了自己的乙肝治疗过程和家庭情况。谁料两个月后,男朋友还是和她分手了。答案也很简单:男朋友和他的家人都很担心,怕万一以后方琳琳生孩子造成母婴传播。

如今已经结婚生子的方琳琳说起这段感情还是心痛的,那是她的初恋。当时,她带着乙肝治愈的喜悦,满怀期待、全情投入地谈了一段感情,却还是败给了对方口中的一个“万一”、一个“可能”。

在我国,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途径以母婴传播为主,可占新发感染的40%~50%,且多发生在围生期,即通过乙型肝炎病毒阳性母亲的血液和/或体液传播。

但是现在,我国已在阻断母婴传播上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对于乙肝病毒载量高的孕妇,可以为其增加抗病毒治疗等手段,保证新生儿不受肝炎病毒感染。”李明慧教授表示,尽管当前我国已具备消除病毒性肝炎危害的主要条件,但“筛查率低、就诊率低、治疗率低”依旧是防治肝炎路上的拦路虎。”

对此,李明慧教授建议,在不涉及入托、入学和入职的情况下,成年人一生至少要做一次乙肝筛查。“特别是对于血清乙肝病毒DNA阳性患者,只要有肝硬化、肝癌家族史或年龄超过30岁,均建议抗病毒治疗。”此外,还能再扩大治疗的患者包括:转氨酶正常但数值偏高的慢乙肝患者;不确定期慢乙肝患者;有合并感染、并发症的慢乙肝患者;经过治疗乙肝表面抗原消失的乙肝肝硬化患者。

李明慧教授与患者沟通病情

在李明慧教授看来,消除肝炎危害行动需要多方协同、形成合力,探索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创新模式,建立病毒性肝炎防治协作机制。

目前,我国已开展包括“珠峰”“星光”“启航”等多项乙肝临床治愈及肝癌预防公益及科研项目,丰富的项目研究覆盖全人群临床治愈。

更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等单位在全国启动了“乙肝临床治愈门诊规范化建设与能力提升项目”。这是以“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愈”为目标的专病门诊,为乙肝患者提供以患者为中心的“全病程科学管理”的诊疗新模式,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诊疗方案,提供预约挂号、规范检查的一站式服务,项目还将搭建乙肝专病数据库,对患者进行疾病风险预判、智能辅助治疗等。2024年,项目遴选出第一批规范单位和培育单位,共计209家医院,其中规范单位35家,培育单位174家 10 。计划到2025年,实现乙肝诊疗、临床治愈网络广覆盖。

7月,穆心陪伴女儿度过了她5岁的生日。陪女儿一起吹灭生日蜡烛时,穆心在心里默念:愿所有“乙肝人”得偿所愿。


上一篇:糖尿病治疗迎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