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光前中药材种植养殖网!
24小时客服热线: 13956769187
电话热线: 0558-5589213

中医不传之秘在方证

发布时间:2023-07-28 阅读:1081

按照传统的说法,中医不传之秘在于药量。真是这样的吗?

遇秋认为,这种说法,并没有说到本质上。药物的使用量,本质上还是方证。什么情况下应该用多少量的药,这就是方证的一个方面。

按照现有的统计,中医现有方剂大约有10万个,这些方剂的药物组成、用量,服用方法都基本完备,更为重要的是,这些资料都是这完全公开的。这样说来,不存在药量的秘密了,但为什么很少有人会用呢?

遇秋认为,不会用,是因为没搞清楚方证,真的要靠一人之力去试这些方剂,会让人绝望,太多了。假设有10万个完全符合这10万个方的方证的病人,每天看一百个病人,也得三年时间。如果再加上试错、方剂之间的疗效对比,多个四五倍的时间也未必够用。

一般的医生,都是在掌握了一定的方剂治证之后,不断地尝试,若干年之后,一些常用的方剂的治证就会搞得很明白了,用起来也就得心应手了。什么时候用桂枝汤,什么时候用麻黄汤,什么时候加桂枝,什么时候去甘草,这些应用技巧,用多少还是最关键,什么时候用才是关键。

有些老中医,自创了一些经验方,自己用的时候非常管用,传到徒弟手上就不管用了。我们看到很多名家的经验方,大多数都没有被人使用,这也说明这些名家在写书的时候没有把方证说清楚,使用起来有时有效有时无效,就会被人抛弃了。

所以说,方证是临床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最接地气的环节。不管你前面说了多少理论,最终还是得搞清楚方证才能应用自由。要不就会出现有时有效,有时无效的情况。

而作为经方,因为传承千年了,所以有非常多的医家实践经验可以借鉴和使用,很多方剂的方证,搞得非常明白了,拿来就用就可以了。

遇秋一直致力于经方的方证研究和应用,和现在喜欢无限拨高伤寒论的理论相比,不玄,不完美,但很实用,很有效。

遇秋的理念就是:作为学术研究,怎么解释伤寒论都可以,作为临床应用,要务实,注重细节,注重实效,要不讲得再好听又有什么用呢?

袁遇秋,中医医师。多年来博览群书,衷中参西,精益求精。

为了让更多人更好地学会中医,讲授中医四大经典(如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针灸、中药、方剂等课程,注重临床实效,力求通俗实用。长年招收学生,有意请加微信:10092275咨询。想学习伤寒论经方的请回复“经方”,想学习中药的请回复“中药”,想试听课程内容的,可回复“试听”。


上一篇:一个调理温热火毒的奇效良方,吴鞠通首创、何廉臣改良,药到病除

下一篇:治鼻炎精妙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