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光前中药材种植养殖网!
24小时客服热线: 13956769187
电话热线: 0558-5589213

淡季寒流突袭药市,七成品种价格失守!

发布时间:2025-07-18 阅读:1220

图片

中药材市场正经历一场罕见的“三伏寒冬”。康美中药网数据显示,最近10日价格指数下跌0.43%,涨跌比从1:6急剧恶化至接近1:8的惨淡比例。在监测的723个品规中,下跌品种高达71个,占比近七成,而上涨品规仅剩9个,市场全面承压。亳州市场分类指数更呈现“2涨7跌3持平”的颓势,根茎、果实、动物类药材领跌,仅草类和菌藻类勉强飘红。

一、稳如磐石:需求刚性品种的“避风港”

在跌声一片的市场中,少数品种凭借刚性需求或供应受限守住阵地:

附子:清水黑顺片稳居45-50元,白附片虽有高价报价但无实单成交,行情静如止水;

肉苁蓉:硬大芸春货16元、秋货19-20元,软大芸35-45元,价格横盘数月,走量平稳;

竹花(竹黄):经历5月上涨后企稳140-150元,维持批量交易,投机泡沫被有效挤出;

大通草:贵州货坚守520-550元区间,湖北小通草330-340元,虽走销量下滑却未现价格崩塌。

刚性需求品种成为药市寒冬中难得的避风港。


二、跌跌不休:产新撞上库存高压

产新季叠加库存积压,引发多品种价格“跳水”:

百合:湖南产新过半,新货冲击致好统货价跌至75-80元,较前期下滑超15%,选货90-95元仍有价无市;

黄连:鸡爪连从320元高位连破关口,亳州市场已失守300元大关,持货商抛售加剧恶性循环;

海螵蛸:需求萎靡致20公分大个跌至40-45元,中小规格更惨淡至8-30元,部分规格跌幅超20%;

僵蚕:广西第六批产新落地,价格暴跌至95-115元,云南四川货跟跌至120-130元,一月内蒸发30元;

低迷品种中,近四成面临新货上市压力,而超过五成受困于库存积压。

三、产新冲击波:鲜货入市的“连锁雪崩”

7月产新潮成为压垮行情的最后一根稻草:

冬瓜子:新货集中上市,双边货从110元断崖跌至85-90元,单边货同步滑落,持货商割肉抛售;

冬瓜皮:与冬瓜子遭遇“兄弟双杀”,统货从15元坠落至12元,差货仅报8元,纯青优质货勉强守住20元;

王不留行:虽新货减产却难敌库存高压,亳州色选货**苦守5-5.5元**,安国炕货更惨淡至4.5元;

川芎:封库杀虫前夕产地抛售汹涌,彭州炕货14.5元仍难走量,较去年同期缩水近三成;

产新品种中约六成出现价格倒挂,种植户陷入“卖亏、不卖烂”的两难。


四、市场心态与资本博弈

买方市场特征凸显:采购商“按单点菜”,持货商“让利换量”。亳州市场超93%的品种进入平价僵持区,如桔梗内蒙货19-21元、板蓝根8.5元,行情数月纹丝不动。资本对高价品种的围猎也趋于谨慎——牛黄虽报150-155万元天价,但成交几近停滞;龟甲胶、鳖甲胶等贵细药材报价虽高,实单多有让利空间。

产地端已出现分化策略:靖州种植户转向大通草等“一次种植多年收益”品种,亩产值可达7000元;而安徽白芍产新提前抢行情,尾芍20元、三四级货40-50元,试图在粉性不足的劣势中博取现金流。

这场“七成沦陷”的行情寒流,表面是产新撞上淡季供需失衡,深层却折射出种植面积激增后的产能出清阵痛。随着八月产新高峰逼近,当归、党参等大宗品种已显露疲软迹象,市场或将在“以价换量”中继续探底。熬过这个盛夏,幸存者才能等到霜降后的生机。


来源:高久恒说药材。价格单位若无特别注明,均为公斤价。中药材产供销(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运营请认准我,将带您了解更多中药材产业链知识。


上一篇:这些药材又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