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受干眼困扰,试遍各种疗法却效果不佳?一项发表在权威期刊《Stem Cell Research & Therapy》上的重磅临床研究带来了好消息:新型间充质干细胞滴眼液在治疗难治性干眼症中展现出显著疗效和良好安全性,为患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治疗思路。
干眼之痛:难以摆脱的困扰
干眼病(DE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眼病,全球患病率不断攀升。患者常感到眼干、异物感、疲劳、视力模糊,严重影响着生活质量和情绪。其中,有一类患者尤为棘手,他们被称为“难治性干眼患者”——即使尝试了人工泪液、抗炎药、物理治疗等多种方法,症状依然得不到有效缓解。
更为复杂的是,干眼可分为不同类型:
非干燥综合征干眼(NSDE): 主要与眼表环境失衡有关。
干燥综合征干眼(SSDE): 这是一种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干燥综合征)相关的干眼,通常症状更重,治疗也更困难。
现有疗法效果有限,迫切需要一种能从根源上调节眼表免疫环境、促进组织修复的新方法。
破局新策:干细胞滴眼液横空出世
近年来,间充质干细胞(MSCs) 因其强大的抗炎和免疫调节功能,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展现出巨大潜力。在干眼领域,此前的研究多采用眼周或泪腺注射干细胞的方式,虽然有效,但存在注射疼痛、感染风险等不便。
那么,能否像滴眼药水一样使用干细胞呢?答案是肯定的!
由国内团队领衔,在国际上首次开展的脐带来源间充质干细胞滴眼液治疗难治性干眼的临床研究,取得了振奋人心的成果,并成功发表在期刊《Stem Cell Research & Therapy》上。这项研究首次将干细胞疗法以滴眼液这种无创、便捷 的形式应用于干眼患者。
临床验证:疗效与安全性双优
这项前瞻性研究共纳入了16名难治性干眼患者(11名NSDE,5名SSDE)。患者每天两次使用干细胞滴眼液,持续两周,并接受了长达12个月的随访。
1. 疗效显著:多项指标明显改善
研究结果显示,干细胞滴眼液治疗后,患者的主观症状和多项客观体征均得到显著改善:
眼干症状减轻: 眼部不适指数(OSDI)显著下降。
泪液分泌增加: Schirmer试验(SIT)和泪河高度(TMH)测量值大幅提升,说明“缺水”问题得到改善。
泪膜更稳定: 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NIBUT)延长,意味着泪液在眼表停留时间更长。
睑板腺功能改善: 睑板腺开口的堵塞情况得到有效缓解,有助于改善“蒸发过强型”干眼。
值得注意的是,NSDE患者在所有指标上的改善均优于SSDE患者,这可能与SSDE病因更复杂、泪腺损伤更重有关。但SSDE患者也同样从治疗中获益。
NSDE 和 SSDE 组在基线、第 1 周、第 2 周和随访期的 OSDI、SIT、CFS 评分、TMH 和 NIBUT。
2. 安全性良好:患者耐受性高
在整个治疗和随访期间,未报告任何严重不良事件。部分患者仅在滴眼初期出现短暂、轻微的眼部异物感或刺激感,但均能自行缓解且不影响治疗。这种无防腐剂的滴眼液形式展现了优异的患者耐受性和依从性。
深入探秘:干细胞滴眼液如何起作用?
为了探究其背后的作用机制,研究人员对患者治疗前后的泪液进行了深入分析。
炎症因子下降: 泪液中关键的促炎因子IL-6和IL-17A的水平在治疗后显著降低。
保护性黏液增加: 对于SSDE患者,泪液中起润滑保护作用的黏蛋白MUC5AC水平明显上升。
蛋白质组学揭秘核心机制: 通过先进的4D-DIA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人员发现干细胞滴眼液能调控泪液中数千种蛋白质的表达。深入分析表明,其核心作用机制在于抑制与Th17细胞相关的异常免疫炎症反应(即调控CCL20/IL-23-Th17-IL-17A这条关键信号通路),从而重塑眼表的免疫平衡,从根源上缓解干眼。
展望未来:干眼治疗的新篇章
这项开创性的临床研究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首次证实:脐带来源间充质干细胞滴眼液在人体中应用是安全、可行且有效的。
提供新方案:为难治性干眼患者,尤其是传统疗法效果不佳的患者,提供了一个全新、便捷、无创的治疗选择。
阐明新机制:从免疫调节角度揭示了干细胞滴眼液的作用机理,为后续研究指明了方向。
当然,研究者也指出,本研究作为一项初步探索,样本量较小,未来需要更大规模、设置对照的随机临床试验来进一步验证其疗效并优化治疗方案。
结语:
干细胞滴眼液的问世,标志着干眼治疗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从单纯的“补水抗炎”迈向“免疫调节与修复”的根源性治疗。对于数百万深陷干眼困扰的患者而言,这缕曙光意味着未来或许只需轻轻一滴,就能重获清晰舒适的视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