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切相关。
处方组成:麝香1克(绢包),桃仁10克,红花10克,大枣(去核)、鲜姜各10克,苍术6克,赤芍3克,黄酒250毫升。
用法:水煎3次,药液合一起,加入黄酒和包好的麝香,再煎6~7沸,分早、中、晚3次饮服,每日1剂。
功效:此方治酒糟鼻10~30日治愈。
说明:此方也治眼痛、鼻痛、鼻臭、耳聋、牙疳、妇人干血痨、男人痨病、小儿疳症。
红鼻子
组成:荆芥9克,防风9克,地骨皮9克,蛇蜕9克。
用法:四味中药合煎浓汤,勤洗鼻子,1日多次,每次洗完不要用清水冲去药液,让药液自然干,每晚睡前洗,洗后风干。
功效:最多连洗1个月,红色褪尽,恢复正常。
组成如下:水牛角60g 生地30g 赤芍20g 牡丹皮20g 栀子12g 白术20g 茯苓20g 郁金20g 薄荷12g 当归20g 柴胡20g 甘草9g 蝉蜕15g 刺蒺藜20g 地骨皮20g
加减:
粉刺结节形成加天花粉、皂角刺、连翘
组成及常用剂量如下:凌霄花、栀子各15g 大黄2g
组成:枇杷叶9g、桑白皮9g、黄连6g、黄柏9g、生甘草6g、人参6g
功用:清肺经热,多用于肺胃湿热互结所导致的酒渣鼻、痤疮和面部脂溢性皮炎。
【组成】生薏苡仁30g 滑石30g 甘草15g山楂30g 丹参30g 连翘15g 黄芩15g 夏枯草15g 浙贝15g 牡蛎30g 乌梅15 僵蚕15 白花蛇舌草30 皂角刺30
【用法】水煎服,药渣熏洗患处。
【适应症】适用于湿热蕴结型粉刺,痤疮,结节。
组成:桑白皮 15g、地骨皮 12g、黄芩 10g、牡丹皮 12g、赤芍 15g、当归 10g、桃仁 10g、红花 6g、生地黄 15g、生甘草 6g。
用法:
每日一剂,水煎分两次服用。
处方:北柴胡10g,黄芩10g,清半夏9g,旋覆花10g,煅赭石15g,党参15g,煅瓦楞子15g,麸炒枳实10g,制吴茱萸3g,黄连片5g,酒大黄10g,牡丹皮15g,赤芍15g,地肤子15g,白鲜皮12g,炙甘草6g。水煎服,日1付。
组成:当归、川芎、陈皮、黄芩、桃仁、栀子各10生地黄、白茅根各30克克,红花、甘草各6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有凉血清热之功效。治酒渣鼻血热熏肺之证。
组成:生石膏30克,知母、枇杷叶、桑白皮各15克,党参、甘草、黄柏、苓、益母草各9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有清肺胃蕴热之功效。主酒渣鼻肺胃积热之证。
组成:红花、赤芍、川芎、桃仁、白芷各10克,生姜5片,老葱3根,大枣7枚。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有活血通窍、行瘀通经之功效。主治酒渣鼻。气血瘀滞之证
组成:银柴胡10克,黄芩10克,制半夏10克,甘草6克,陈皮10克,茯苓10克,薏米10克,金银花10克,蒲公英12克,乌梅10克,五味子3克,防风5克,荆芥8克,白蒺藜9克,玄参6克,石膏10克,连翘10克,焦栀子10克。
验方1:黄芩20克,黄连9克,当归15克,生地15克,知母15克,赤芍12克,丹参12克,生石膏30克,生甘草10克。
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验方2:黄连10克,黄芪15克,桑白皮12克,生石膏30克,甘草10克,生地15克。
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服用。
验方3:生地30克,当归,赤芍,丹参、陈皮、黄芩、红花各9克,生甘草6克。
证属:肺经血热证
治疗:清热凉血
用法: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服,连用七剂。
验方4:七花煎:月季花、鸡冠花、凌霄花、红花、二花、野菊花、生槐花各10克
水煎,分早午晚3次服。每天一剂。
成分:生薏米30g,生扁豆10g,生白术10g,茯苓10g,萆薢10g,黄柏10g,枳壳10g,芡实10g,白鲜皮30g,厚朴10g,香附10g,苦参10g。(脾湿内蕴型)
成分:夏枯草15g,浙贝母15g,炒山甲6g,海藻10g,双花15g,连翘15g,公英30g,土茯苓15g,当归10g,赤芍15g,丹参15g,苦参15g,生石膏30g,生军5g。(痰湿聚结型)
成分:生桑白皮15g、地骨皮12g、枇杷叶15g、黄芩15g、马齿苋30g、白芨15g、白蔹15g、浙贝母15g
加减:头、面、胸、背油脂多者,加生白术15g、生枳壳15g、生薏仁20g
大便秘结者,加冬瓜仁20g、瓜蒌仁15g、生大黄15g。
丘疹结节色红、有脓疱者,加金银花15g、连翘15g、野菊花20g、生栀子10g。
丘疹结节数量多者,加夏枯草20g、玄参15g、生牡蛎30g。
伴有聚合、囊肿、瘢痕性座疮者,加三棱、莪术15g、制穿山甲10g、生皂刺15g。
伴面红发烧者,加紫草15g、茜草15g、槐米15g。
遗留痘斑者,加桃仁10g、红花10g、赤芍15g。
经期皮损加重,或月经不调者,加香附10g、丹参15g、益母草20g。
【组成】枇杷叶6g 丹参10g 甘草3g 黄柏6g 栀子10g 鱼腥草15g 蜜桑白皮10g 蒲公英30g
【功效】清泻肺胃积热。
【主治证】肺胃积热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