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光前中药材种植养殖网!
24小时客服热线: 13956769187
电话热线: 0558-5589213

国家级名老中医的独门治脑瘤经验

发布时间:2025-10-18 阅读:370

王禹堂教授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教授,我国著名的中西医结合肿瘤学专家、国家级名老中医,对恶性肿瘤的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有独到的学术思想和治疗经验。现将其治疗脑瘤的经验和用药规律介绍如下。

一、病因病机

中医古籍无“脑瘤”病名的记载,据临床症状,脑瘤属于中医学“头痛”“呕吐”“眩晕”“中风”等范畴。王老认为,脑瘤的发生与肝肾关系最密切。治疗上,肾精虚损者首选六味地黄丸,肝郁脾虚、生痰动风化热者以逍遥散加减。平肝药常用牡蛎、珍珠母、石决明、天麻、钩藤。柔肝药用何首乌、枸杞子、白芍、女贞子、旱莲草。清肝经热常用白菊花、夏枯草。

二、典型病例

1.男,60岁。

一年前行脑瘤手术,术后病理示“右颞叶间变性星形细胞瘤,伴片状坏死”。

刻下:头晕、头痛,偶有嘴角抽动,乏力、睡眠欠佳、二便调、舌淡黯、苔白、脉沉细。辨证属脾肾两虚、痰浊阻络。治宜健脾补肾,化痰通络。

组方及用法:熟地30克,白芷15克,炒山药12克,山茱萸、青皮、地龙、僵蚕、防风、石菖蒲、郁金各10克,茯苓、丹皮、天南星各9克,蜈蚣1条,蜂房、白附子各5克。水煎分3次温服,每日1剂。


复诊:服药3周后,嘴角抽动未发作,头痛及乏力改善,仍感头晕,睡眠尚可,舌脉同前。上方减蜈蚣、白附子,加栝楼20克,葛根15克。继服30剂。

三诊:诉无明显头晕头痛,无乏力。守方治疗,1年后复查MRI未见复发,未诉明显不适。

本案首选六味地黄丸为基础方,加白附子、栝楼、制胆南星、石菖蒲等化痰散结。蜈蚣、地龙、僵蚕通络解毒。白芷辛散、芳香透脑,可治头胀头痛。葛根辛、甘、性平,清扬升发,有改善脑循环、增加脑血流量、相应降低血管阻力作用。白附子味辛、甘,性温,善散风痰、解毒散结止痛,与僵蚕、全蝎等同用,可散风止痉,与天南星、栝楼同用,可加强祛痰通络之功。

2.女,36岁。

3个月前因突发癫痫,MRI检查后考虑脑胶质瘤,但拒绝手术。

刻下:每月癫痫发作3次左右,头晕,无头痛,目干涩,多梦,易急躁,便秘,食欲差,舌质黯、边红,苔黄腻,脉弦细。辨证属肝阳上亢,痰蒙清窍。治宜平肝熄风,化痰通络。

组方及用法:牛膝、栝楼各30克,钩藤(后下)、杜仲、桑寄生、葛根、鸡血藤各15克,天麻、炒栀子、黄芩、白菊花、蝉蜕(包煎)、莪术各10克,天南星9克,全蝎5克,水蛭3克。30剂,每日1剂,水煎分3次温服。

复诊:服药后头晕改善,癫痫曾发作1次,仍易急躁,二便调。上方加灯心草(包煎)2克、淡竹叶9克、夏枯草15克。继服60剂。

三诊:服药4个月后头晕改善,癫痫偶发作,急躁改善,夜寐安。守方治疗,1个月后复查MRI示病灶稳定。

本案乃七情失调导致肝气郁结、肝失疏泄,引起阴虚阳亢,肝气上逆犯脑,治疗以调肝理气化痰祛风为主。舌黯有瘀,以鸡血藤、莪术活血化瘀。睡眠欠佳、舌尖红,以灯心竹叶汤清心除烦。

来源:摄图网

三、体会

脑瘤的发生与“心主神明”失常也有关系,心神不明可发生于五脏虚弱之先。治疗上,养心安神常用石菖蒲、郁金等,加小剂量炒酸枣仁、夜交藤、珍珠母等改善睡眠状态。如见舌淡红、苔白、脉浮缓、畏寒肢冷、乃寒偏重,可用白芷、威灵仙。若苔少、舌红、口干欲饮、脉数者,为热偏重,则用葛根、黄菊花,配天花粉、麦冬、玄参、黄芩等养阴清热之品。

原发性脑瘤的形成多与痰有关。痰可随气升降,无处不到,凝结日久生成肿块。故临床常使用白附子、栝楼、制胆南星、石菖蒲等化痰散结,其中白附子最具特色,其味辛、甘,性温,善散风痰、解毒散结止痛,与僵蚕、全蝎等同用可散风止痉,合天南星、法半夏、栝楼可加强祛痰通络之功,配川芎可通枯血之经脉。

脑瘤的病因主要责之于痰,瘀血常在脑瘤后期有所兼加,处方中活血化瘀药较少。如头晕、头痛、头胀,脉弦,舌黯红、有瘀斑,常用鸡血藤、莪术、水蛭。鸡血藤、莪术活血化瘀同时还有较好的抗肿瘤作用。鸡血藤配水蛭既活血化瘀,还可通络。

王老认为,脑瘤的形成与脑络虚损直接相关。虫类药味辛通络、善剔络邪,常用蜈蚣、僵蚕、全蝎。其中蜈蚣味辛、微温、有小毒,入肝经,有熄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的作用。僵蚕味咸、辛,性平,归肺、肝、胃经,功效祛风定惊、化痰散结。全蝎味咸、辛,性平,有毒,有祛风定惊、通络解毒之功。但虫类药药力峻猛,使用时要根据患者体质酌量使用。


(所刊方药请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


来源丨《医药星期三》2025 总第1052期

作者丨杨中

编辑丨王冬琪

校对丨刘松雨

二审丨张越

终审丨刘慧英 周娉婷


上一篇:情献秘方第二集(慢性支气管炎)

下一篇:肾囊肿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