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光前中药材种植养殖网!
24小时客服热线: 13956769187
电话热线: 0558-5589213

中医祖传奇方,带状疱疹快速止痛不留痕,值得收藏!

发布时间:2025-09-26 阅读:149

倪海厦经典学习 


【警惕这种“会呼吸的痛”】它,就是带状疱疹——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潜伏突袭”引发的急性皮肤病。特征极其明显:沿身体单侧神经成簇出现的灼热水疱,如火焰缠绕,俗称“缠腰火丹”“蛇串疮”,更有“蜘蛛疮”“火带疮”等形象别称。

最令人闻之色变的是其剧烈神经痛,如针刺、似电击,甚至衣物摩擦都难以忍受。值得注意的是,此病愈后一般不易复发,但急性期的治疗至关重要,尤其是中医辨证介入,往往能显著缓解症状、缩短病程、降低后遗神经痛风险。

孙思良整理了以下中医调理奇方,建议收藏哦!

一、药方和药物解析
1.自拟方·解毒通络饮(带状疱疹)
组成:生地黄20g、菊花10g、山栀子10g、丹皮10g、连翘10g、黄芩10g、赤芍15g、金银花15g、碧玉散10g、丝瓜络10g
功用:清热解毒,凉血通络
主治:带状疱疹属热毒蕴结血分者,症见头面胸胁簇集水疱、灼红刺痛,伴口苦、尿赤、便秘,舌红苔黄,脉滑数。
服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评按:本病虽证型多样,然核心不离肝经郁火、血分热毒。本方以丹皮、生地、赤芍凉血清热;栀子、菊花、银花等清肝解毒;碧玉散利湿泻火;丝瓜络通络止痛,尤擅疏理胸胁。诸药协同,直捣病所。


2.大青叶
性味苦寒,入心、胃经,功擅清热解毒、凉血消斑。为热毒发斑、疮疡丹毒常用之品,尤宜于疱疹属热毒炽盛者。


3.全蝎
具搜风通络、止痛止痒之效。早期应用可防疱疹疼痛迁延,后期能缓解顽固神经痛,为止痛要药。


4.乳香
辛香走窜,能行气活血、消肿生肌,为外伤科常用药。治疮疡肿痛,常配没药、金银花;用于痈疽痰核,多合麝香、雄黄。其性善透络定痛,亦广泛用于血瘀气滞之痛证。


5.没药
功用类乳香,长于散瘀止痛、敛疮生肌。常与乳香相须为用,区别在于没药偏入血分而破瘀,乳香偏走气分而通经。


6.延胡索
辛温通行,活血行气止痛之功显著,为治“一身上下诸痛”之要药,尤适于气血阻滞所致各类痛症。


7.忍冬藤
即金银花藤,性味甘寒,清热解毒兼通经络。虽清解力不及金银花,但长于通络消肿,多用于疮痈痹痛。


8.丝瓜络
甘平入肝,能祛风通络、解毒化痰。善治胸胁疼痛,鲜品捣敷或配清热解毒药内服皆宜,为治带状疱疹常用之品。

二、药物实用展示
本病多由情志内伤而起,肝气郁结,久则化火成毒,母病及子,致心肝火炽;或因饮食不节,脾运失健,湿热内蕴,浸淫肌肤;亦有湿热缠结,阻滞经络,气血瘀阻,以致痛势缠绵,日久难愈。其病机复杂,总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治疗当以疏肝清热、健脾化湿为主,兼顾活血通络、调和气血,方能切中病机,缓解疾苦。

1.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法:三则验案,见证中医辨治带状疱疹之妙

【例一】老年女性,带状疱疹发作。
首诊方药:马齿苋60g、板蓝根15g、大青叶15g、蒲公英15g、丹皮9g、赤芍6g、当归15g、川楝子9g。
——方义:以马齿苋、板蓝根、大青叶、蒲公英四药联用,清热泻火、解毒消肿;丹皮、赤芍凉血活血,阻断热毒入血;当归养血活血,扶正祛邪;川楝子引药入肝,理气止痛。
二诊:疱疹已退,仍疼痛明显。
调整方药:川楝子9g、延胡索9g、炙乳香6g、炙没药6g、大青叶15g、板蓝根15g、当归15g。
——加延胡索与川楝子相配,理气止痛之力大增;乳香、没药活血化瘀、通络定痛,针对后遗神经痛立专功。

【例二】特殊体质:带状疱疹合并风湿性心脏病。
内服方:大青叶45g、板蓝根45g、马齿苋15g、当归12g、延胡索9g。
——重用大青叶、板蓝根速清热毒,兼顾心疾慎用苦寒;配马齿苋解毒不伤正,当归、延胡索养血理痛。
外用:玉露膏或四黄膏敷贴,内外合治,助解毒退疹、缓解灼痛。

【例三】后遗神经痛,病程迁延。
主方:马齿苋60g、大青叶15g、当归15g。三剂。
——马齿苋重用清热解毒,大青叶助清余热,当归养血通络,三者协同清解余毒、柔络止痛。
另荐单服中成药当归片,便于长期调养,适用于血虚络阻之慢性痛症。

2.清热利湿法治疗带状疱疹二例

【例一】
患者初诊时左侧腰部及大腿成簇带状疱疹,伴明显疼痛,大便干结,舌苔薄黄,脉弦数。辨证属心肝火郁,湿热内蕴。治以清热泻火、解毒利湿。

初诊方:川黄连6g、黄芩9g、山栀子9g、大青叶15g、番泻叶9g、金银花9g、连翘9g、赤芍9g、天花粉9g、青黛5g(包煎)。

二诊时疱疹已结痂,疼痛减轻,但大便仍干,舌苔黄燥,脉弦数。方中加强通腑泻热之力,调整如下:大黄(后下)30g、黄芩9g、栀子9g、大青叶15g、连翘9g、丹皮9g、赤芍9g、忍冬藤12g。

三诊时疱疹基本消退,疼痛消失,大便通畅。遂去大黄,加天花粉9g以养阴生津,继服二剂痊愈。

本案以黄连、黄芩泻火解毒,栀子、大青叶清心凉血,银花、连翘透热达表,青黛清肝凉血,赤芍活血止痛,天花粉生津护阴,番泻叶通腑泄热。二诊重用大黄,荡涤腑实,使热毒从下而解。三诊转以清余热、养阴液收功。

【例二】
患者伴高血压、肺气肿病史,见右颞部疱疹,眼睑水肿难睁,口渴便干,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弦细。证属湿热上壅,毒火蕴结。

初诊方:马尾连6g、黄芩9g、大青叶15g、蒲公英15g、马齿苋60g、丹皮9g、赤芍9g、延胡索9g、生甘草6g。

服药3剂后红肿明显消退,疼痛减轻。二诊加强清热活血之力,加紫花地丁15g、炙乳没各6g,马尾连加至9g。

此例属湿热化火,上攻头目。故以马尾连、黄芩清热燥湿,大青叶、蒲公英、马齿苋解毒消肿,丹皮、赤芍凉血活血,延胡索理气止痛。二诊增紫花地丁清热解毒,乳没活血定痛,马尾连加量以泻火解毒,切中病机而获效。

3.温化除湿法治带状疱疹一例

患者因“右腰背部带状疱疹伴发热”就诊,初诊见热毒炽盛,投以清热解毒重剂:
首诊方:马齿苋60g、蒲公英15g、大青叶15g、马尾连6g、黄芩9g、金银花9g、甘草6g。

二诊时疱疹仍新起,并见腹胀、脘凉、苔白腻、脉细滑。此热势虽减,湿邪壅盛,阳气被遏。遂转用“温化除湿”法,重在健脾温阳、理气利湿:
方调整如下:苍术9g、厚朴9g、陈皮9g、茯苓皮9g、猪苓9g、泽泻9g、桂枝9g、黄芩9g、六一散(包煎)9g。

三诊时疱疹已结干痂,腹胀轻微,苔转净。遂去黄芩、桂枝,加木香3g理气和中,马齿苋15g清解余毒,以收全功。

此例初诊热毒外发,急予清热解毒,重用马齿苋为君;诊热退湿存,中焦寒湿显现,故以平胃散合五苓散为主方,温阳化气、健脾除湿;三诊湿去阳复,故减温清之品,加理气解毒之药,防其复发。

4.散风清热、息风止痛妙用虫药,速克带状疱疹
患者颜面部突发带状疱疹,舌红苔薄白,脉弦紧——此乃肝胆风热壅滞、邪毒郁结之证。首诊即以散风清热、息风止痛为法,方用川芎、白蒺藜、羌活祛风活血;菊花、钩藤、蝉蜕清热平肝;更以全蝎30g研末分服,搜剔络中风毒,攻邪止痛。

二诊痛势渐缓,加炒白芍12g柔肝缓急天麻6g通络息风,全蝎减量,攻中寓养。

三诊时疼痛已控,遂去天麻,再进7剂,疱疹尽退,其痛皆止,其效如神。

此案风邪郁火闭阻肝胆经络,非虫类搜剔不能透达。全蝎为止痛关键,直入血络、拔毒外出;白芍与钩藤相配,刚柔并济,既清肝热,又缓筋急。法随证变,药随症调,故能速效而不伤正。



上一篇:牛皮癣的根治

下一篇:鱼刺卡喉,神奇的化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