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邹勇,邹氏妇科第四代传人,以传承中医为己任,临证+教学两手兼顾,有些累,很辛苦,但是我很愿意去坚持。
今天是学习经方的第100天了,经方已经抄写完,把王清任的八大逐瘀汤用8天时间逐一学完,《身痛逐瘀汤》在临床也是很常见的一首方。
✅【方歌】
《医林改错》王清任
身痛逐瘀膝地龙,羌秦香附草归芎,
黄芪苍柏量加减,要紧五灵桃没红。
✅【药物组成】
出处《医林改错》卷下
古代剂量
秦艽(一钱) 川芎(二钱) 桃仁(三钱) 红花(三钱) 甘草(二钱) 羌活(一钱) 没药(二钱) 当归(二钱) 灵脂(二钱,炒) 香附(一钱) 牛膝(三钱) 地龙(二钱,去土)
现代剂量(仅供参考)
秦艽(3g) 川芎(6g) 桃仁(9g) 红花(9g) 甘草(6g) 羌活(3g) 没药(6g) 当归(6g) 灵脂(6g,炒) 香附(3g) 牛膝(9g) 地龙(6g,去土)
✅【煎服法】水煎服。
✅【主治】
活血祛瘀,祛风除湿,通痹止痛。治瘀血挟风湿,经络痹阻,肩痛、臂痛、腰腿痛,或周身疼痛,经久不愈者。
✅【方义】
本方以川芎、当归、桃仁、红花活血祛瘀;牛膝、五灵脂、地龙行血舒络,通痹止痛;秦艽、羌活祛风除湿;香附行气活血;甘草调和诸药。共奏活血祛瘀,祛风除湿,蠲痹止痛之功。
✅【随证化裁】
若微热,加苍术、黄柏;若虚弱,量加黄芪一、二两。
✅【邹老师临床体会】
历来医家认为,痹证是由风、寒、湿之气乘虚侵袭肌表经络和骨节,引起肌肉或关节疼痛、肿大等一类疾患,临床上分类主要有行痹、疼痹、着痹和热痹。治疗多用疏风、散寒、燥湿、清热等法。但王清任认为痹症用湿热发散药不愈,用利湿降火药无功,用滋阴药又不效者,是因为风寒湿热之邪入于血脉,致使气血凝滞之故。所以提出逐瘀活血,通经袪邪之法,把逐瘀活血与袪风除湿之法合用而获效。据临床观察,身痛逐瘀汤不仅对上述疾病有显著的疗效,而且对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痛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亦有较明显的临床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