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兰山董勤堂中医诊所 董勤堂
杨某某 女48岁,2024年9月23日就诊。
主诉:上腹部不适感,食后腹胀3年。
现病史:患者3年来反复出现上腹部不适感,食后腹胀,伴有反酸、口苦、大便溏每日3~4次。在医院胃镜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多年来,多方调治,时轻时重,一直效果不佳。听人介绍,前来就诊。
刻下:上腹部不适感,食后腹胀,泛酸,上腹部灼热感,晨起口苦,恶心,纳差,便溏每日3~4次,倦怠乏力,舌苔厚腻。
六经辨证:厥阴病。
辨方证:半夏泻心汤合四逆散、平胃散。
半夏5g 黄芩6g 黄连3g 干姜6g 甘草6g 大枣6g 党参10g 厚朴10g苍术10g 陈皮8g 柴胡6g 枳壳10g白芍10
7剂颗粒剂,沸水冲服
二诊:2024年9月30日,服上药后诸症减轻,上腹部有时疼痛,稍有口苦口干,大便一天一次,不太成形。
六经辨证:厥阴病
辨方证:柴胡桂枝干姜汤和金铃子散。
柴胡6g 桂枝10g 干姜6g 黄芩6g天花粉10g 牡蛎15g 甘草6g 延胡索10g 川楝子10g
7剂颗粒剂,沸水冲服
三诊,2024年10月7日。服上药后诸症若失仅吃多后稍有胀痛感。
六经辨证:太阴病
辨方证:四逆散和金铃子散加焦三仙
柴胡6g 枳实6g 白芍10g 甘草5g延胡索10g 川楝子10g 焦麦芽10g 焦山楂10g 焦神曲10g
7剂颗粒剂,沸水冲服
随访身体无不适感。
案语:经方治病,讲究方证对应,有是证用是方。患者一诊上腹部不适感,食后腹胀,上腹部灼热感,反酸,便溏辨证为厥阴病予半夏泻心汤,晨起口苦,恶心纳差,辨证为少阳病予四逆散。反酸,倦怠乏力,舌苔厚腻辨证为太阴病与平胃散。二诊:上腹部时有疼痛。口苦口干,大便不成形辨证为厥阴病与柴胡桂枝干姜汤合金铃子散。三诊:患者吃多后稍有胀痛感,辨证为太阴病与四逆散和金铃子散。
感悟:本人以前一直用脏腑辨证,连六经都分不清楚,经常与脏腑经络进行混淆。记得第一次跟李老师学习是在安徽,听了第一次课,回来感觉没听明白,对六经辨证还不太认可。但随着学习的逐渐深入,逐渐的分清了六经,并明白了辨阴阳,辨病位,辨方证。学习回来后,接着把学习到的内容用于临床,感觉自己的辩证更越来越精准。只要方证对应便效若桴鼓。越来越感觉到胡冯六经八纲体系才是打开伤寒论的钥匙。再次感谢李老师的无私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