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参考12篇文献,列举了16个中医治疗“胆结石”的方剂,这些方剂都经过长期检验,且出自名家,行之有效、方便易用,以期为患者和家属提供一点参考,能为大家身体健康、生活美满提供一点点帮助。” 病理病机
在中医中,肝可以调节与控制胆的贮藏和排泄胆汁的功能,二者共同维持人体生理功能。 肝主疏泄,其对胆汁的分泌和排泄,以及人体气机、情志,血液和津液的运行,脾胃的消化等均具有调节作用。肝又主藏血,具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功能。 胆的主要功能为贮藏和排泄胆汁,与人的情志活动有关,且有助于食物的消化。 |
专治“胆结石”的方子 一、柴胡排石汤(赵锡武方) 【药物组成】枳实11g,柴胡11g,白芍11g,生甘草11g,鸡内金24g,海金砂28g,金钱草24g,滑石28g,附子4g,通草13g。 【用法用量】用水浸泡方药约半小时,然后用大火煎药至沸腾,再以小火煎煮30分钟;每日1剂,分3次温服,7剂为1个疗程,需用药8~12个疗程。 【功效主治】利胆排石,疏肝理气。适用于胆结石。 【药方引自】《中华名医名方薪传:肝胆病》 二、温阳化石汤(祝谌予方) 【药物组成】栀子14g,茵陈18g,大黄6g,鸡内金24g,海金砂28g,金钱草24g,滑石28g,附子4g,通草13g。 【用法用量】用水浸泡方药约半小时,然后用大火煎药至沸腾,再以小火煎煮半小时;大便干结者,大黄煎煮约20分钟;每日1剂,分3次温服,6剂为1个疗程,需用药8~12个疗程。 【功效主治】利胆排石,清热燥湿。适用于胆结石。 【药方引自】《肝胆病奇效良方》 三、渗湿化痰汤(李虹方) 【药物组成】陈皮11g,柴胡11g,川芎13g,白芍13g,香附13g,半夏11g,竹茹11g,枳实11g,茯苓7g,炙甘草6g。 【用法用量】用水浸泡方药约半小时,然后用大火煎药至沸腾,再以小火煎煮半小时;每日1剂,分3次温服,6剂为1个疗程,需用药10~12个疗程。 【功效主治】化痰降浊,疏肝理气。适用于于胆结石。 【药方引自】《消化系统疑难病选方用药技巧》 四、活血消石汤(叶任高方) 【药物组成】黄芩7g,柴胡24g,白芍7g,半夏11g,生姜16g,枳实4g,金钱草28g,郁金11g,枳壳13g,茵陈24g,大枣12枚,酒大黄4g。 【用法用量】用水浸泡方药约半小时,然后用大火煎药至沸腾,再以小火煎煮半小时;大便干结者,加大黄为6g,每日1剂,分3次温服,6剂为1个疗程,需用药8~10个疗程。 【功效主治】利胆排石,清胆调气。适用于胆结石。 【药方引自】《消化系统疑难病选方用药技巧》 五、醒脾化痰汤(姬云海方) 【药物组成】橘红16g,半夏16g,茯苓7g,炙甘草6g,柴胡16g,天花粉7g,当归7g,红花6g,穿山甲(代)6g,大黄13g,桃仁11g。 【用法用量】用水浸泡方药约半小时,然后用大火煎药至沸腾,再以小火煎煮半小时;大便不干者,减大黄为4g,每日1剂,分3次温服,7剂为1个疗程,需用药10~12个疗程。 【功效主治】化痰醒脾,活血化瘀。适用于胆结石。 【药方引自】《名中医肝病科绝技良方》 六、渗利降浊汤(张发荣方) 【药物组成】炙甘草13g,人参13g,白术13g,茯苓13g,桂枝11g,桃仁11g,牡丹皮11g,白芍11g,五灵脂13g,蒲黄13g。 【用法用量】用水浸泡方药约半小时,然后用大火煎药至沸腾,再以小火煎煮半小时;每日1剂,分3次温服,6剂为1个疗程,需用药8~10个疗程。 【功效主治】益气健脾,活血化瘀。适用于胆结石。 七、补血荣肝汤(王相才方) 【药物组成】茯苓13g,柴胡13g,白术13g,当归13g,白芍13g,甘草6g,鸡内金24g,海金砂28g,金钱草24g,滑石28g,附子4g,通草13g。 【用法用量】用水浸泡方药约半小时,然后用大火煎药至沸腾,再以小火煎煮半小时;煎药时加入少许薄荷,生姜3片;每日1剂,分3次温服,6剂为1个疗程,需用药8~12个疗程。 【功效主治】利胆排石,疏肝健脾。适用于胆结石。 【药方引自】王相才,中医治疗肝胆病19例.山东中医,2001,21(3):25 八、化瘀祛浊汤(崔云竹方) 【药物组成】麦冬7g,北沙参7g,当归7g,生地黄24g,枸杞子16g,川楝子6g,鸡内金24g,海金砂28g,金钱草24g,滑石28g,附子4g,通草13g。 【用法用量】用水浸泡方药约半小时,然后用大火煎药至沸腾,再以小火煎煮半小时;每日1剂,分3次温服,6剂为1个疗程,需用药10~12个疗程。 【功效主治】化瘀涤浊,滋补肝阴。适用于胆结石。 【药方引自】《消化系统疑难病选方用药技巧》 九、通利排石汤(鲁淑敏方) 【药物组成】徐长卿、延胡索、郁金、青蒿子各16g,柴胡、九香虫各6g,蒲公英、石见穿各28g,冬葵子、赤芍、鸡内金各13g,芒硝(分冲)4g。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每日分2次温服。 【功效主治】通利排石。适用于胆结石。 【药方引自】《名中医肝病科绝技良方》 十、化结排石汤(王学祥方) 【药物组成】海金沙16g,金钱草28g,鸡内金13g,川楝子13g,川郁金13g,玉米须16g。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次温服。 【功效主治】利胆清肝,化结排石,行气止痛。适用于肝胆湿热蕴结而引起的肝胆结石、胆囊炎症。 【药方引自】《名家医案精选》 十一、散结利胆汤(范仁忠方) 【药物组成】枳壳、赤芍、白芍各13g,金钱草60g,板蓝根、平地木各28g,生大黄3~7g,郁金11g,生甘草6g,硝矾片15片(分3次吞服)。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次分服。 【功效主治】理气止痛,清热利湿,利胆排石。适用于胆石症。 【药方引自】《中华名医名方薪传·肝胆病》 十二、软坚散石汤(朱良春方) 【药物组成】生牡蛎(先煎)28g,柴胡7g,海金沙16g,广郁金7g,鸡内金4.5g,川楝子7g,金钱草15~28g,青陈皮各0.5g,枳实6g,甘草4.5g,川厚朴6g,瓜蒌11g,冬瓜子18g,冬葵子11g。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分2次温服。另外,每日服雪羹汤(大荸荠4个,海蜇皮漂去石灰矾性28g),水煎服1剂。 【功效主治】清以泄热,疏以解郁,利以去着。用于胆石症。 【药方引自】《国医经典方剂·肝病良方》 十三、排石止痛汤(李光发方) 【药物组成】鱼脑石16g,金钱草28g,郁金7g,鸡内金11g,焦山楂7g,青皮、陈皮各4.5g,炒枳壳6g,姜竹茹6g,延胡索7g,炒川楝子7g,柴胡4.5g,生大黄7g,玄明粉(冲)7g。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分3次温服。 【功效主治】理气疏胆止痛,化结石通瘀结。适用于胆道结石。 【药方引自】《肝胆病妙法良方大全》 十四、化石痛瘀结汤(张雪乔方) 【药物组成】广郁金16g,软柴胡13g,枳壳13g,广木香13g(后下),红藤28g,蒲公英28g,延胡索13g,金钱草28g,海金沙13g(包),鸡内金13g(炙研末,分2次吞),生大黄(后下)6g,玄明粉13g(分2次冲服)。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分2次服。 【功效主治】疏肝利胆,排石止痛。适用于胆道感染、胆石症。症见胆囊处压痛,右胁下疼痛、疼痛向右背肝俞、胆俞区放射,亦可达右肩;肝俞、胆俞有明显压痛,或压之酸胀痛,纳食欠佳,或有发热,大便干结,巩膜黄染,小溲黄热,脉弦,苔黄腻。或经胆囊造影等检查有结石或泥沙样结石。本方对泥沙样结石有良效。 【药方引自】《消化系统疑难病选方用药技巧》 十五、利湿排石汤(张治平方) 【药物组成】黄芩13g,柴胡24g,半夏7g,白芍11g,酒军13g,生姜7g,大枣4枚,金钱草28g,郁金7g,海金沙11g,鸡内金1lg,石韦11g,滑石24g,枳壳6g,茵陈28g。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分2次分服。 【功效主治】适用于黄疸、胆石症。 【药方引自】中医药论文选编.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1986. 十六、溶石排石汤(王烈方) 【药物组成】广郁金16g,银柴胡13g,枳壳13g,广木香(后下)13g,红藤28g,蒲公英28g,延胡索13g,金钱草28g,海金沙(包)13g,鸡内金13g(炙研末,分2次吞),生大黄(后下)6g,元明粉13g(分2次冲服)。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分2次分服。 【功效主治】适用于胆道感染、胆结石症。症见右胁下疼痛,胆囊处压痛,疼痛向右背肝俞,胆俞区放射,亦可达右肩;或压之瘦胀痛,饮食欠佳,或有发热,巩膜黄染,大便干结,小溲黄热,脉弦,苔黄腻。或经B超或胆囊造影等检查有结石或泥沙样结石。本方对泥沙样结石有良效。 【药方引自】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