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野郎中
宫颈糜烂在中医上称为带下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子宫颈病变,多见于经产妇,分娩、流产或手术后发生,引起宫颈糜烂的原因有湿热下注、湿热瘀滞、气虚阳虚、血虚气滞等。湿热下注:患者伴有湿热,可能出现白带色黄、气味臭秽、外阴瘙痒、胸闷等症状,可以服用二妙丸、四妙丸等药物治疗。湿热瘀滞:患者伴有湿热,可能出现白带色黄、量多、粘稠,以及腹部疼痛、胸闷、小腹疼痛等症状,可以服用龙胆泻肝丸、利胆片、妇科千金片等药物治疗。气虚阳虚:患者伴有气虚的症状,比如腰膝酸软、四肢冰凉、怕冷、小腹冷痛等,可以服用肾气丸、归肾丸等药物治疗。血虚气滞:患者伴有血虚、气滞的症状,比如月经不调、量少色淡等,可以服用益母草颗粒、新生化颗粒等药物治疗。除了上述证型,存在热毒瘀滞、痰湿凝滞等证型的,建议及时到医院中医科就诊,完善望、闻、问、切四诊后辨证论治。
1、鱼腥草油膏
【组成】鱼腥草500g,麻油适量。
【主治】宫颈糜烂。
【用法】麻油煎开,将洗净晾干的鱼腥草放入油内共煎,5分钟后用纱布过滤去渣,再将蜜蜡放入滤液内,冷却后成糊状备用。用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净阴道,除去宫颈分泌物后,用消毒带尾的棉球涂上此膏贴在宫颈糜烂处。每日1次,至愈为度。
2、黄柏蒲黄五倍散
【组成】黄柏7.5g,炒蒲黄3g,五倍子7.5g,冰片1.5g。
【主治】宫颈糜烂。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装瓶备用。先用1%绵茵陈煎剂冲洗阴道并拭干,再将上药粉喷洒于子宫口糜烂处,以遮盖糜烂面为度(如果阴道较松者再放入塞子,保留24小时,自行取出)。隔日冲洗喷药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
3、治糜灵
【组成】孩儿茶、苦参、黄柏各25g,枯矾20g,冰片5g。
【主治】宫颈糜烂。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过200目筛,后加冰片拌匀,蜜封保存。用时以香油调成糊状。先用干棉球拭净阴道后,再将带线棉球蘸药膏放在糜烂面上,24小时后自己将药棉球取出,每隔2天上药1次,10次为1个疗程。
4、儿茶软膏
【组成】儿茶15g,枯矾10g,黄柏5g,冰片3g。
【主治】宫颈糜烂。
【用法】将上药共研为极细末,加适量香油或豆油或甘油调成软膏状,装瓶备用。用时,先将阴道宫颈常规消毒后,再将软膏涂患处,每次1g。如合并湿热下注的阴道症(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采用六药汤熏洗后再按上法处理(六药汤:百部、苦参各30g,蛇床子50g,艾叶20g,明矾、防风各15g。水煎,趁热先熏洗,后坐浴)。
5、黄柏紫草儿茶五倍散
【组成】川黄柏、紫草、儿茶、五倍子、白及各100g,冰片10g。
【主治】宫颈糜烂。
【用法】将上药共研为极细末,过120目筛后,消毒密封备用。用时以消毒带线棉球蘸药粉贴于宫颈糜烂面,第二天取出棉球,隔日冲洗换药。用药1周为1个疗程。若治疗2个疗程未见明显好转,则改用其他方法治疗,用药期间禁止性生活,月经期间,停止治疗。
【说明】若白带量多,秽味明显者,加苦参、川黄柏、白头翁各50g;若宫颈糜烂面较深者,加煅石膏、蛤粉、三七粉各50g;若宫颈充血明显伴小腹及阴道灼热感者,加青黛、鱼腥草各50g。
6、牡丹皮蒲公英液
【组成】牡丹皮1000g,蒲公英500g。
【主治】宫颈糜烂。
【制法】将上药加水没过药面煮沸45分钟,倾出煎液,再另加水没过药面复煎,煮沸60分钟,然后将两次煎液浓缩成1500mL,分装小瓶备用。
【用法】先用窥阴器扩张阴道,干棉球拭净宫颈黏液后,将棉球在上述药液中浸湿,贴覆于宫颈糜烂面。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7、猪苦胆石榴皮散
【组成】猪苦胆5~10个(吹干后约30g),石榴皮60g。
【主治】宫颈糜烂。
【制法】共研成细粉,用适量花生油调成糊状,装瓶备用。用前先以温开水清洗患部,搽干宫颈分泌物,再将带线的棉球蘸药塞入宫颈糜烂处。
【用法】每日1次,连用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