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实际上是许多病的统称。它们有相似的症状,如上腹胃脘部不适、疼痛、饭后饱胀、嗳气、返酸,甚至恶心、呕吐等等。人们常说的胃病,一般是指胃炎和十二指肠溃疡病。胃炎是胃粘膜炎症的总称。经常发生于40~50岁之间,男性多于女性。胃就像一部每天不停工作的机器,食物在消化的过程中会对黏膜造成机械性的损伤,保持有节制的饮食是治疗胃病的关键。另外,高度精神紧张也是胃病发生的重要原因, 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饮食的不规律,胃病发生率越来越高。而我国的中医学历来推崇“上工治未病”,主张“三分医药七分养”、“药补不如食补”。下面为大家介绍三种养胃食疗配方:
1.丁香桂胡鸡
材料:公丁香10克、白胡椒6克、肉桂10克、老姜10克、葱白15克、卤水适量、母鸡1只。
作法:将母鸡宰杀后去毛和内脏,洗净;将丁香、胡椒、肉桂、老姜拍破、葱切段放入锅中,加水500毫升,放入鸡,用小火煨煮,煮至鸡肉将熟时,将鸡捞出,另用卤水(平时家中用八角、山奈、桂皮等香料熬制的)将鸡卤熟。将卤好的鸡切成块,佐餐食用,也可在胃痛时吃两块。1只鸡分5天多次吃完。
功效:本方主治慢性胃炎、舌淡苔白、吃热食则舒的“胃寒证”。公丁香、胡椒、肉桂性味辛温甘热,有散寒暖胃、行气止痛的功效。卤水辛香性温,加上鸡肉之甘温,更能充分发挥暖胃止痛的功效。曾用本方治疗“胃寒”性慢性浅表型胃炎患者多例,吃完1只鸡就能收到明显疗效。连吃3只鸡后,有年余未复发者。但“胃热证”的慢性胃炎和溃疡病忌食。
2.山药百合大枣粥
材料:山药90克,百合40克,大枣15枚、薏苡仁30克及大米适量每日2次服食。
作法:将山药、百合、大枣、薏苡仁及大米共煮粥。每日2次服食。
功效:山药具有补脾和胃之功能;百合清热润燥;大枣、薏苡仁健脾和胃,诸物合用具滋阴养胃、清热润燥的作用。本粥特别适合胃病中医辨证属胃阴不足者,患者常表现为胃脘隐痛、饥不欲食、口干咽燥、形体消瘦、舌红少苔、脉细。
3.冬菇鸡肉粟米羹
材料:冬菇5个,粟米片30g,葱1根。
作法:将冬菇浸软,洗净,切细粒,粟米片用清水适量调糊;鸡肉洗净,切粒;葱去须洗净,切葱花。把粟米糊放入沸水锅内,文火煮5分钟后,放鸡粒,冬菇,煮3分钟,放葱花调味,再煮沸即可。
功效:此菜有健脾养胃,益气养血之功,适用于胃癌属气血两虚者,食欲不振,胃脘隐痛,体倦乏力等病症。注意:胃气虚弱者,宜少食多餐,以调养胃气。若有呕吐者,可加姜汁少许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