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光前中药材种植养殖网!
24小时客服热线: 13956769187
电话热线: 0558-5589213

张伯礼院士呼吁:科学种植中药材,让药农不再贱卖心血

发布时间:2025-04-03 阅读:1231

国家中药材标准化与质量评估创新联盟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近日在第一届中药产业互联互通大会上指出,当前中药材产业面临“谷贱伤农”的困境,药材价格波动大、质量参差不齐,直接影响农民收入和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药农困境:种什么、种多少、怎么种都是难题

张伯礼表示,药材与粮食不同,农户对药材的需求量难以预测,质量上更难以把控。他形象地说:“俗话说谷贱伤农,药材贱了也伤农。”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关于提升中药质量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更是从中药全产业链角度系统部署了产业发展。

如何确保中药材的优质优价?张伯礼认为首先要确保信息畅通,加强用大数据作出科学预测,让农户知道该不该种、种多少、怎么种。这需要政府和大企业为农户赋能,通过三方协同推动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

示范县引领:从鼓励种植到科学指导

本次大会上,联盟发布了48个“乡村振兴道地药材发展示范县(区)”。张伯礼强调,当前阶段各县政府不仅要鼓励药农种植,更要注重指导他们如何科学种植。这些示范县体现了对药农“提供服务”的意识。

在药材质量保障方面,联盟自2018年开始提出“三无一全”概念,即无硫加工、无黄曲霉素污染、无公害,全过程可追溯。会上还举行了“2024年第二批中药材’三无一全’品种基地”发布仪式。

全产业链布局:从田间到临床的价值提升

联盟常务副理事长孙晓波表示,联盟在推进中药材质量提升的同时,注重与道地产区结合,积极推进中药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等工作,践行国家战略,服务于药农。

张伯礼指出,未来联盟不仅要抓前端药材质量,还要抓新药创制和药物改造,抓以临床疗效、临床价值为导向的定价机制,推动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这一思路覆盖了从种子种源到新药研发、从田间地头到临床价值的全环节。

中药产业的历史传承与现代挑战

中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其发展历程可追溯至先秦时期。最初人类对药物的认识是与觅食活动紧密相连的,经过无数次有意识的试验、观察,逐渐形成了最初的药物知识。《神农本草经》奠定了中药学的理论基础,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更是集大成之作。

然而,随着现代科技发展和市场需求变化,中药产业面临新的挑战。药材质量参差不齐、价格波动大、种植技术落后等问题日益凸显。特别是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如何让中药材种植真正成为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

科学种植:破解“谷贱伤农”困局的关键

张伯礼提出的科学种植理念,为解决当前困境提供了可行路径。通过大数据预测市场需求,指导农户合理规划种植品种和规模;通过标准化生产技术,提升药材质量和市场竞争力;通过全产业链协同,确保药农收益和产业可持续发展。

这一思路不仅符合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产业支撑。未来,随着“三无一全”标准的推广实施和示范县经验的复制推广,中药材产业有望实现质的飞跃,真正让药农不再“贱卖”自己的心血。


上一篇:2025年最赚钱的三种药材

下一篇:五大热销品种种植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