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欣
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黑河片区管理委员会
摘要:立足于国家政策的支持,结合双边贸易特点,梳理俄罗斯和中国中药材进出口及加工产业情况,横向对比分析黑龙江东宁、绥芬河、同江口岸中药材加工产业发展现状,总结黑河发展中药材加工产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举措建议,以期推动黑河中草药进出口及加工产业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中药材;贸易;黑河;俄罗斯;加工;
文献来源:代欣.黑河中草药产业发展研究[J].对外经贸,2025,(03):33-39.
引 言
我国常用中药材500多种,有近10%左右的品种依赖进口。随着中药材产业的不断壮大,1991年发布的《中国植物红皮书》(第一册)收录濒危植物388种,药用植物有168种,占大约43%,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稀有种38种,渐危种84种,濒危种46种。2023年黑龙江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黑龙江省重点保护野生药材物种名录(试行)》,其中,重点野生药材物种收载67种,包括植物类58种,白鲜皮、赤芍、黄精、黄芪、平贝母等46种被确定为黑龙江省省级重点保护野生药材物种。除合理的采挖、建立自然保护区、濒危药材替代、发展药用植物的栽培等举措外,了解与引用外来中药资源,对缓解我国中药资源短缺、合理开发和利用药用植物,具有重要意义。
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1],成为我国中医药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2020年12月21日,国家药监局出台关于《关于促进中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2]大力推进我国中药产业创新发展。2021年国家医疗保障局办公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联合发布《关于医保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3]。2022年《推进中医药高质量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21-2025年)》[4]《“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5]等政策的发布,都有力地支持中医药行业发展,并为中医药行业发展指明方向。2023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为中医药振兴发展提出八个工程。其中,中医药开放发展工程,着力发展中医药产学研用,通过政府、企业和行业协会共同合作,发挥独特优势,培育中医药服务国际知名品牌,进一步提升中医药国际影响力,推动中医药传播、应用与发展。
《黑龙江省“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依据黑龙江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区域特色,着力构建“一极、两区、一带”产业新格局,形成全省生物经济协同发展新局面。其中“一带”指的是林区寒地生物产业带。以大小兴安岭林区为重点,加快中药材、生物林业和生物农业产业发展,把“冷资源”转化为“热产业”,包括鼓励黑河市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打造对俄进口中药材原料和生物食品进口加工基地,通过战略布局,黑河在中草药的进出口和发展加工产业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中国中药材进口贸易情况
我国准予进口药植物源性中药材共有234种,产地来自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3年,我国中药材及饮片进口额为62236.7万美元,同比增长2.3%。我国中药材及饮片前十大货源国(以进口金额计)为印度尼西亚、加拿大、缅甸、新西兰、印度、越南、韩国、伊朗、俄罗斯、美国,占我国中药材及饮片进口总金额的84.7%,其中俄罗斯排名第九,是我国中药材及饮片的前十大货源国之一(表1)。我国进口中药材及饮片前十的品种(以进口金额计)为西洋参、豆蔻、鹿茸、肉豆蔻、人参、甘草、番红花、小茴香、乳香、没药、血竭及姜黄,前十品种进口额占我国药材进口总额的63.1%(表2)。俄罗斯远东地区与我国东北、内蒙古边境接壤线较长,与小兴安岭植物区系相近,中药材资源丰富,盛产人参、甘草等中国短缺的中草药,随着中俄贸易增长,俄罗斯远东地区成为中国进口中药材和中药饮片加工值得关注区域之一[6]。
2014—2023年10年间,我国中药类产品进出口市场保持平稳快速发展,进出口总额从2014年的46.3亿美元上升至2023年的83.52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80.39%。其中进口总额从2014年的10.38亿美元上升至2023年的28.91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178%,出口总额从2014年的35.92亿美元上升至2023年的54.61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52%,中药类产品进出口发展势头强劲。
2023年中国出口中药材及中式成药143803吨13.38亿美元,同比下降2.12%。其中通过一般贸易进口医药材及药品252921吨156.12亿美元,同比增长1.6%,通过加工贸易进口7531吨9.7亿美元,同比下降30.7%,通过保税物流进口94517吨344.32亿美元,同比增长12.7%,通过其他贸易进口30081吨7.71亿美元,同比增长8.7%,可以看出,通过加工贸易进口和通过保税物流进口中药材都有显著提升。
二、俄罗斯中药材种植、出口及政策情况
(一)中药种植分布情况
从表3来看,俄罗斯的中草药主要产自西伯利亚、乌拉尔和高加索地区,这些地方的气候条件十分适宜中草药的生长,因此质量非常优良。俄罗斯出口给中国的中草药有多种类别,在黑龙江最受欢迎的是白鲜皮、防风等、人参等。这些中草药在药用和保健品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俄罗斯敏锐捕捉到中国中药材市场原料的匮乏,2017年俄罗斯经济现代化与创新发展委员会通过项目规划,根据规划,俄罗斯准备在2035年前创建25个农业园区,从事药用植物的种植、加工和储存[7]。俄罗斯计划今年春天开始在阿尔泰、布良斯克、克里米亚和高加索四个地区,引进种植车前草、人参和其他药用植物,主要出口到中国市场。中国渐渐把目光转向俄罗斯中草药市场,不断探索俄罗斯中药材原料药、中药材切片的进口与加工,以期弥补我国原产的不足,补充市场缺口。
俄罗斯的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成为中国中草药的种植区,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位于中部东西伯利亚地区,总面积2339700平方公里,占俄罗斯国土面积的13%,是俄罗斯第二大行政区,首府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最北的切柳斯金角是亚洲大陆的最北点,是俄罗斯联邦主体之一,农业发达,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的小麦产量占60%,被称为东西伯利亚的粮库,虽然具有着复杂的自然环境气候的条件,但森林覆盖率达到45%,森林分北部森林、中部森林、南部阔叶林带三部分。边疆区南部为草原和森林草原,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的野生植物丰富多样,共有450多种野生植物,包括具有工业价值的品种,约有60多种植物受国家保护;生态环境优质,土地肥沃,拥有湿润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天时间长而寒冷,夏季经常是温暖而干燥。最温暖的月份是6、7、8月,日平均温度将近30.2℃,最冷的月份是12—2月,日平均-25.4℃左右,与中国内蒙古气候相近。是种植野生防风的最佳环境。俄罗斯野生防风种植农场位于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苏哈纳瓦村,土地总面积为353公顷,2020年、2021年、2022年总播种土地面积为198公顷。
中国和俄罗斯均有意加深中药材进出口与加工的合作,俄罗斯致力于扩大出口原料药,中国希望经过加工后返流到俄罗斯市场,打开俄罗斯中药及保健品市场,扩大市场份额,营造加工一体化产业,同时加工产业的发展,也是来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实践和体现,深化双方友谊的便捷途径。
(二)中国与俄罗斯中药贸易情况
从2018—2022年,中国出口到俄罗斯的中药提取物、中药材饮片、保健品、中成药贸易额逐年增加,除了2019年受疫情影响有了较大波动外,表明中药在俄罗斯市场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2018—2021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提取物、保健品和中成药也都有所增加,市场有很大的待开发空间,鉴于目前情况,俄罗斯也希望增加在中药领域对中国的出口。
三、黑河中药材进口情况及产业发展现状
(一)东宁、同江、绥芬河口岸中药材进口及加工情况
2023年7月4号,海关总署发布黑龙江省绥芬河、同江口岸也为药材进口边境口岸,为黑龙江进口中药材拓宽了渠道,为持续推进落实俄罗斯植物源性中药材试进口,黑龙江通过四个边境城市黑河、东宁、同江、绥芬河完成区位布局,不断丰富进口中药材种类,建设落地加工基地,建立中药材交易平台,充分发挥寒地北药和边疆特色,辐射东北地区乃至东北亚地区,把“寒地龙药”产业打造成支撑龙江经济的支柱产业。
1.东宁中药材进口及加工情况
2020年9月,东宁口岸成功试进口第一批俄罗斯中药材,截至2021年,累计监管进口俄罗斯低风险中药材713吨。东宁的俄滨海边疆区华宇经贸合作区已完成投资5000万元,累计完成投资6.8亿元,规模培育刺五加、黄芪、赤芍等龙江特有的药材品种。
2.同江中药材进口及加工情况
同江市林业资源丰富,市属森林面积6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18.2%,有乔木树种20余个,中草药200余种。同江市具有进口俄中药材的公司30多家贸易公司,进口药材年过货量2万吨以上,进口药材有槲寄生、防风、白鲜皮等15个品种。
3.绥芬河中药材进口及加工情况
绥芬河可进口中药材种类15种,并明确进口中药材在自贸区落地加工。俄罗斯海关对野生中药材的出口征收5%—10%、但不低于0.02欧元/公斤的出口关税,中国海关对俄罗斯中草药的进口征收6%的关税,9%的进口环节增值税。2020年9月20日,绥芬河自贸片区知母药业有限公司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乌苏里斯克市进口的第一批中药材,从绥芬河公路口岸入境,重量为11吨,货值约200万元,主要品种为白鲜皮,销往安徽亳州、河北安国等传统中药材专业市场[8]。绥芬河市现有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5家,家庭农场2家,中草药在地面积6000亩。自贸片区注册中草药进口加工企业14家,投产运营6家,加工防风、槲寄生等中草药近900吨。
东宁、同江、绥芬河的中药材进口及加工产业也在起步阶段,希望通过不断创新来壮大中药加工产业规模,横向对比下,黑河的地缘优势、产业基础、政策支持、企业规模化发展更为突出。
(二)黑河发展中药材产业的优势
1.地缘优势
黑河市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距离俄罗斯阿穆尔州的布拉格维申斯克最近处仅650米,素有“中俄之窗”“欧亚之门”等美誉。同时也是国家一类口岸,具有陆路、水路、铁路、空中四种通关方式。黑河市有林地面积281.3万公顷,是黑龙江省三大林区之一,境内已发现的中草药材350多种,人参、鹿茸、林蛙油等名贵中药材和刺五加、平贝、黄芪、五味子、赤芍、苍术等道地药材产量较大[9]。
黑河市处于中国东北亚经济圈核心地带,是“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的重要节点城市,距省会哈尔滨市594公里,北部与大兴安岭地区毗邻,西部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毗邻,西南部与黑龙江省第二大城市齐齐哈尔市毗邻,南部与农业城市绥化市毗邻,东南部与林都伊春市毗邻。布拉格维申斯克是俄罗斯阿穆尔州的第二大城市,是经济文化中心,作为俄罗斯远东地区重要的节点城市,和黑河之间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交通运输的便利条件。随着黑龙江大桥的开通,除水运外,两个城市之间开辟出新的交通运输方式——公路运输,减轻了水运压力,弥补黑河冬季水运带来的不便,中俄贸易来往更加频繁。
2.黑河市中药材产业基础较好
黑河市爱辉区中草药资源丰富,有野生中药材100余种,升麻、苍术、黄芪、刺五加、鹿含草、桔梗等道地野生药材品质好、有效成分含量高,是我国北药重点开发基地。瑷珲区坤辉灵芝种植专业合作社,建大棚12栋,占地1万平方米,种植灵芝10.5万段,品种为松杉、赤芝等寒地灵芝。并以嫁接技术培育制作灵芝工艺盆景及生产高级营养保健品灵芝孢子粉。黑河片区药用植物总蕴藏量约152万吨,累计种植面积超过400公顷,年均收获各类药材2万吨左右,黑河片区拥有跨境中医药研发交易中心,同时和哈尔滨片区形成联动效应,与哈尔滨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国家级技术中心、中俄基因细胞治疗科技园进行深度合作,产业集聚效应明显,边境地区中药材规模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黑河对岸的俄远东区域森林面积1931.2万公顷,森林总蓄积量21.32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88.2%。据黑河海关统计,2020年11月30日,从俄罗斯进口的9吨防风通过压力测试,首单在黑河口岸通关,截止到2022年,黑龙江省累计进口俄罗斯中药材126批次,1629吨,货值509万美元,其中2020年11月至2022年8月末,黑河片区完成进口俄罗斯药材51批次通关备案,共进口中药材365吨。2023年上半年黑河进口中药材133吨。
(三)政策支持
海关目前允许从俄罗斯进口的中药材有 13 种,分别是白鲜皮、苍术、防风、桔梗、鲜或干人参、山药、五味子、鲜或干的甘草、鲜或干的黄芪、银杏叶、红景天、黄芩、秦艽。黑龙江省进口口岸为黑河、东宁口岸,进境后,在自贸片区内落地加工,这是海关针对俄罗斯低风险植物源性中药材试进口的创新举措,通过落地加工,打破海关政策限制,为中药材进口开辟绿色通道。
黑河片区出台加工政策和补贴政策,企业入驻互市贸易加工基地,将优先保障建厂用地指标,同时按照进出口总额4‰进行奖励,企业的进口商品可做为原材料进行加工,也可完税后可进入二级市场。如果企业进行产品创新、技术研发、设备更新等,或企业搬迁和自建厂房等产生费用,也将给予补贴。
(四)企业规模化发展
3月30日,随着黑河冯了性中药饮片有限公司中药材加工车间热风循环烘箱第一批升麻切片完成烘干出炉,中国中药有限公司在爱辉区投资建设的中药饮片加工项目正式投产运营。该项目坐落于爱辉区瑷珲对俄进出口加工基地内,规划总投资1亿元。项目占地40480平方米,年可加工中草药1250吨,生产中药饮片1000吨。项目自2019年10月开工建设,2020年末完成主体工程建设,达到生产条件。受疫情影响,企业一直未正式投产。年初以来,爱辉区多次与中国中药集团和冯了性公司对接,协调有关部门解决企业投产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促成了企业实现投产,不仅解决了当地农民种药、采药的销路问题,还为附近群众提供就业岗位50多个,促进了农民增收。
黑河片区内的宝康公司宝康中草药材科技有限公司是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第一家获批进口俄罗斯中药材和加工中药饮片的企业,拥有1300平方米的中药材加工厂房,公司从俄罗斯进口防风、白鲜皮、红景天等中药材,进行中药材精深加工,生产中药饮片等产品,预计年产千吨以上,年产值约8000万元,中药饮片加工项目投产后,企业将进行全产业链发展,开展中药材规范化、标准化种植,提升中药材深加工的能力与水平。同时借助爱辉区毗邻俄罗斯的区位优势,充分利用俄罗斯境内丰富的草药资源,以及相关政策优势,开展俄草药落地加工,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补强全市中草药产业链条、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层次、优化产能布局,推动中草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黑河自贸片区同时建设黑河国际中药材产业展示中心,通过中药起源发展的壁画,收录的千余种药材(包括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药草物种、黑河自身优势产出的药用植物,以及中药材主要种植品种),整体展示了中草药的发展历程,体现了黑河的中医药文化积淀、富集的中药材资源、浓厚的群众认同基础和广阔的中医药发展前景,为“寒地龙药、扶正固本、药食同源、健康中国”注入新内涵,为寒地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把脉,助力黑河打造特色中医药品牌,推动中医药产业走向世界。
四、黑河中药材加工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技术方面
黑河中药材加工还停留在基础的初加工上,不能进行精深加工,对于干燥、包装、仓储等设备设施,研发创新力度方面有待提升。
(二)人才方面
高层次中医药特色人才稀缺,专业的研发人才和团队匮乏,同等条件下中医药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不健全。
(三)检验检疫标准不统一方面
俄罗斯和中国的中药材检验标准尚不能达到统一,双方不同的标准,也给企业进出口和加工产业发展带来压力。
(四)药用植物生长周期影响企业的发展方面
人参生长周期较长,一般需要种植5—7年才能收获,防风的生长周期大约为3—5年,种植和培育药材需要前期大量的资金投入,对于中小型企业规模化种植难以为继。
五、促进中药材加工产业发展的具体举措
(一)构建技术创新人才引进的高效机制
深度挖掘中草药加工技术,出台相关政策支持设备更新,对于技术创新及研发团队完善评价和奖励机制,提高基层和中层中医药人员待遇,加强人才培养平台建设,全方位培养中医药优秀人才。积极引进高新技术产业,通过税收优惠政策吸引企业落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同时立足本地企业创新和产业转型,从基础的初加工向深加工发展,产品结构多样化发展,加大对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为产业发展提供基础支撑。
(二)发展专业市场
在周边村镇发展中草药种植专业合作社,专业种植,集中加工,整乡整县全域推进绿色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通过抓点示范建设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依托俄罗斯药材的集散地和进出口贸易口岸,完善中药材专业市场建设规模和配套设施,设置中药材种植科研中心、电子商务网络中心、质检中心、仓储中心及商服等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一体化综合体。
(三)优化中药审评审批管理
海关、商务、市场监督管理共同建立中药产地环境监测、质量安全监测,规范本地中药的质量和品质,对标国内市场标准,持续推进国际标准衔接,深入研究俄罗斯评价和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建立合格评定中国与俄罗斯合作互认,打破中药检验标准不一致的壁垒,形成规范化、系统化、现代化、国际化机制。
(四)打通国际国内物流大通道
依托黑河陆上边境口岸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充分发挥黑河毗邻俄罗斯远东腹地的地理区位条件和对俄贸易重要节点作用,凭借黑河枢纽运营主体及平台的国际物流组织服务能力,提升国内国外市场组织和交换能力,形成国际中草药等资源要素的集中采购平台与国内市场进口平台,高效有序配置国际资源要素,对接上下游、境内外产业链,走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
(五)发挥政策叠加优势
黑河自贸片区“创新中俄跨境集群建设”案例入选国务院印发的自贸试验区第四批18个“最佳实验案例”。“跨境中药材全产业链集群案例”入选第六批省级创新实践案例,黑河片区重点推进中药材加工品类,打造集收购、销售、质量检测、加工于一体的全国最大进口药材综合服务平台,组建片区中药材集团公司,吸引中药化妆品和保健品等领域龙头企业集聚。已先后吸引国药集团冯了性公司等6家进口中药材加工企业落户片区,黑河自贸片区率先探索中药材进口与加工、研发与生产等多业并举的林业产业发展格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目前,安徽井泉进口中药材仓储项目已在自贸片区内完成选址,正在开展项目设计;威科多与喀山医疗保险公司、伊尔库兹克贝加尔湖百草成立合资公司,俄方手续基本完成,目前开始启动互贸加工及与上海药材合作。
(六)广建合作平台深挖合作潜力
建立中药国内外基地(园区)。通过城市、区域间合作共同建立中医药产业园区,引进企业,推进中草药种植、加工项目及技术研发,共同开发绿色品牌。鼓励企业“走出去”,支持跨区域发展,通过收购、兼并重组、联合投资等方式,在海外建立中药生产加工基地或园区,依托国内和海外基地,建立互联互通渠道,种产销一体化,打造中药产业国内外数字化服务平台。
(七)融合发展中医药多业态
发展下游的保健医药产业,深度挖掘药食同源产业,合理开发人参、沙棘等食品和保健品,支持中医药与养老、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开发中医药健康旅游产品、旅游线路和中医药健康适老产品。探索中医药服务发展新模式,随着国内外消费者对中药的认识和接受度不断提高,以及中药在医疗、保健等领域的应用拓展,国内对中药的需求持续增长,中药在海外市场的应用也逐渐得到认可,尤其在亚洲地区,对中药的需求较为稳定。未来中药企业可更多地借助跨境电商平台进行销售和推广,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
六、结 论
黑河在中草药产业发展中最大的优势是毗邻俄罗斯阿穆尔州的布拉格维申斯克,如何立足好这一优势,加深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合作,深度开发中药材产业,一直是双方共同关注的焦点。探索合作的新路径,发展新业态,坚持以创新为驱动,致力于人才、技术、政策、物流、土地等多元素叠加,实现双边区域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