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伍一 凌云
来源:天地云图中药产业大数据
一、12月行业热点舆情监测:防疫需求和原料稳定供应仍是本月焦点
1.1 整体监测数据
图1:12月行业整体舆情趋势
从舆情趋势看:2022年12月,有关中药材行业的信息发布总量达到30.90万条,较2022年11月份上涨3.24%。
本月行业舆情关注度持续上涨,主要受到国内新冠肺炎防控政策变化以及全民防疫用药快速增长影响,大众对新冠感染以及中医药原料供给稳定和原料消费增长关注度持续加强。同时,防疫类原料消耗以及原料集中产新引起的价格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中药原料消费的小幅增长。
首先,进入12月,受寒潮影响,全国各地出现明显降温,呼吸系统疾病和流行性感冒也进入高发期,同时,全国疫情防控政策变化,抗疫类中成药和原料需求骤然增长;其次,部分抗疫类中药出现断货,原料稳定供应以及产品稳定生产成为国内中药企业工作重点;第三,本月依然是中药原料产新旺季,在疫情和资本炒作因素叠加下,部分原料呈现有价无市的局面;第四,中成药、中药饮片集采深入推进,各界人士高度关注落地成果及原料供给问题。
1.2 七大领域信息频率监测
图2:12月七大关键领域信息量监测
从各监测板块看:2022年12月,中药材种植、中药材企业、中药材价格和中药材政策等热点舆情频率靠前,说明本月依然是中药材生产和消费的关键月份。
2022年的气候异常,给中药原料生产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原料供应的不稳定将对需求端造成很大影响,舆情关键词包括中药材价格、中药材企业、中药材进出口、中药材采购。
12月,新冠感染人数快速增加且居高不下,中药材政策、饮片及颗粒和中药材采购的舆情关注增长明显;此外,多省继续深入推进中成药、中药饮片集采落地实施,业界对中药材企业、中药材采购的关注度持续升温。
1.3 行业信息热点区域
图3:12月中药材行业舆情热点区域(单位:万条)
从舆情热点区域看:北京、浙江、广东、云南、安徽、四川、上海、湖南等省份信息出现频率靠前。北京为中医药政策出台发源地,关注热度较高;云南、四川、安徽、湖南等省份属于中药材原料生产大省,中药材生产相关省份舆情热度明显靠前;同时,随着全国疫情管控开放,较为严重的北京、广东、浙江、上海、山西、重庆、四川、云南等省份,防疫需求舆情信息快速增长。
1.4 12月中药材热点事件
(1)防疫中成药销售及原料供应最热(信息总量:1610648)
(2)中药集采、中药饮片联采推进(信息总量:12748)
通过上述监测,我们发现,全国防疫政策变化背景下,防疫中成药需求增长和中药饮片联采推进等是12月的舆论热点。
舆情第一波峰值出现在12月5日前后和12月8日前后,北京、广东、江苏、上海等多个省市新冠肺炎感染人数居高不下,防疫物资需求提升,防疫政策和防疫用药需求等舆情资讯快速增长;第二波峰值出现在12月13号前后,防疫政策调整,民众对个人防护的需求提升,防疫类用药需求短期内暴涨,导致部分中药原料、中药饮片以及中成药需求短缺,中药原料以及中成药稳定保障相关的舆情资讯增长明显;第三波峰值出现在12月23日前后,中成药和饮片集采落地推进受到各界广泛关注,中药材原料生产及原料稳定供给成为大众关注焦点。
二、12月中药材市场监测:中药材短期需求暴增,部分品种超5倍涨幅
2022年12月1-31日,天地云图中药产业大数据中心监控的1587个品种(包括相同品种不同品规不同产地,下同)中,上涨品种数348个,较11月增加157个。下跌品种数 94 个,较11月减少140个,其余品种较11月价格波动不大。
2.1 上涨品种简析
表1:12月上涨品种前20位(单位:元/千克)
马鞭草,前期受厂家购货量增加影响,货源消化较快,市场库存薄弱,行情上涨明显,目前市场切好的货多要价在38-40元(千克价,下同)。产地货源紧张,市场走动快,价格还有变化可能。
紫苏叶,由于需求暴增,产地和市面货源持续紧张,紫苏叶价格一度冲高到130元左右,暴涨5倍。近期行情回调,但产地来货量仍然不大,市场紫苏叶正品统货价在80-90元,单面紫叶售价也在60元左右。行情维持高位运行,预计高价期要持续到明年上半年产新前。
芦根,随着行情不断走高,市场经营商家积极去产地采购货源,近日市场来货有所增加,但市场需求依然旺盛,行情保持坚挺运行,新疆大芦根统货要价在40-47元,预计短期内行情还有变化可能。
荆芥,产区有少量来货补充,但市场货源总体供应依然偏紧,市场需求旺盛,货源走动顺畅,行情保持坚挺上行,现统段价格在30元上下,商家多是按需采购。
柠檬,国内需求剧增,市场货源走动顺畅,库存消耗良好,行情稳步上扬,现市场柠檬片陈货价格45元,新货价格在55-60元,烘干饮片价格在55-65元,商家继续关注后期货源入市量情况。
2.2 下跌品种简析
表2:12月下跌品种前20位(单位:元/千克)
牵牛子,前期行情较好刺激产量,今年新货产出后,市场可供货源量增多,行情回落,近期价格转稳,现市场黑丑多喊价在7-8.5元,后期关注货源消化情况。
三棱,随着新货持续到市,市场库存量增加,行情继续显滑,现浙江货价格在15-17元,江西货喊价在10-12元。今年产量较大,后市仍不稳定,随时可能反弹或者继续掉价。
巴豆,市场少有商经营,加上库存充足,整体货源走动缓慢,且平时商家购货量也较小,行情出现下滑,目前市场多要价在22元左右,由于整体需求有限,短期内行情难有太大变化。
紫苏子,今年产地产量增加,市场来货增加,库存得到补充,近日处于缓慢消化阶段,行情有所下滑,目前市场甘肃货多要价在22元左右,山西货行情在21元上下,预计后市行情平稳运行。
香附,今年产量较大,产地行情下滑,市场随着新货上市购销,货源增多,行情小幅波动,目前市场光香附统货价格在9元上下,选货喊价在10-11元,短期内价格低迷运行。
三、12月市场点评:传统消费旺季与疫情需求叠加,抗疫类品种热销
3.1 中药材上涨品种增加
与11月相比,12月的涨价品种大幅增加,涨价品种数较11月增加157个,原本以为旺季不旺的局面被疫情强势打破,市场流通加快。商家也因疫情看好后市;12月下跌品种较11月减少了140个。市场整体行情虽然在高位并继续走高,但因需求旺盛,出现了难得的购销两旺局面。
本月涨价品种主要有两类:
一是抗疫相关品种需求爆发 11月时,清热解毒类品种就有走快价升的苗头, 12月中旬开始,市场需求最终爆发,生产企业、基层医疗单位、下游批发站、民间个体等纷纷根据生产需要和用药需求大量集中采购,像马鞭草、淡豆豉等小品种,因防疫需求大增导致库存见底;连翘、金银花在众商的关注之下行情本月也是扶摇直上;柠檬、胖大海、罗汉果的行情也在专家的建议下热了一把;鱼腥草、大青叶、白茅根、黄芩等一众品种作为清热解毒常用药,本月行情也顺势上扬。
二是因前期价格大幅下滑品种,趁市场交易火爆,行情快速反弹 如黄芩、白芷、板蓝根等品种产新后行情下跌,近期市场货源走动好转,但在成本的支撑下迎来反弹;苦杏仁前期在需求拉动下行情上涨,但因库存充足,价格未来预计会反复波动。
价格下跌的品种可分为两类:
一是产新量大行情下跌或者临近产新商家抛售 牵牛子产新量大,因需求有限,行情开始下滑;三棱、香附产新后市场关注度低,整体走动缓慢,在库存激增的情况下,行情有所下滑。
二是通关贸易恢复正常,进口来货缓解国内需求 香料类如公丁香、八角茴香、白豆蔻等品种因来货量增加,行情持续回调;进口酸枣仁也因口岸来货增量明显,价格继续下滑。
3.2 全国一盘棋,合力保证中药供应稳定
随着疫情防控政策调整,防疫药品及物资需求出现爆发式增长。1600余家企业全力以赴满足群众用药需求。各大药企加班加点生产,尽可能稳产达产;商业企业加大重点药物市场供给、合理有序精准投放;但原料供给源头保障能力受限,成为保供的关键瓶颈。
四、2023年1月市场展望:重点关注春节前后第二波疫情高发期
4.1 物流即将停运,春节前后如何保证抗疫中药材原料供应
三年的抗疫实践,让民众对祖国传统医学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此次中药需求暴增可以看出中药在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何保证原料供应稳定是每个中药从业人员需要密切关注的事。
临近春节,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形势,为保障药品供应,满足老百姓用药需求,各大市场、产地、药企全力做好疫情下的服务和物资调配,面对火热的中药原料行情,各方应保持理性,药企应加强与政府计划连接,科学安排采购和生产,从而降低行情波动风险。
4.2 中药抗疫需求增加,中药上市企业估值增加
从市场需求来看,中药需求潜力巨大。中国进入人口老龄化时代,以心血管疾病、心脏病、糖尿病为代表的老年慢性病患病人群将会大幅增加,中药相较于西药有更多的预防、调理、保健养生等作用,兼具医药属性和消费属性,一些品牌OTC中药的群众认知度和市场覆盖面将逐渐提升,有助于企业估值提升。
中药行业正迎来黄金发展期,长期前景向好,明年仍会是市场的一个重要投资方向。从中短期的角度来讲,中医药行业兼具了估值改善和基本面边际改善这两个主线逻辑。因此,中药行业中短期的整体表现会强于医药行业整体。
4.3 春节后抗疫类药材供给将面临第二波冲击
春节过后,一方面流感和新冠疫情第二波感染高峰的到来,可能再次带来抗疫类药材供给紧张;另一方面,原料生产青黄不接,库存空虚,中药原料整体供应将面临更严峻的挑战。主管部门和产业链相关环节,必须提前制定相关预案并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