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光前中药材种植养殖网!
24小时客服热线: 13956769187
电话热线: 0558-5589213

浙贝母、白术绝地反击

发布时间:2025-10-21 阅读:1003

中药材市场正在上演一场惊心动魄的绝地反击!就在多数品种深陷低迷泥潭之际,白术和浙贝母却逆势反弹,成为市场焦点。从暴跌60%到触底回升,这两种药材究竟经历了什么?价格反弹是昙花一现还是反转信号?背后是真实需求推动还是资本炒作?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这场药材市场"绝地求生"的神秘面纱,剖析价格波动背后的深层逻辑。

一、白术:减产与扩种的博弈

白术市场近期出现明显反弹迹象,一年生鲜货价格回升至3.5-4元/公斤,二年生鲜货7-8元/公斤。安徽亳州魏岗市场上货量达200吨左右,交易顺畅,行情反弹。这轮反弹背后,既有天气因素的短期刺激,也有市场规律的必然表现。

今年白术虽然受灾减产,但种植面积的扩大抵消了减产影响,总产量依然可观。当前价格下,多数种植户已处于亏损状态。这种"价低-减产-价涨-扩种-价跌"的周期性循环,正是中药材市场的典型特征。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白术价格已处于历史相对低位,继续下滑空间有限,这为价格反弹提供了基础。

然而,反弹能否持续还需观察三个关键指标:一是新货上市量变化,二是市场实际消化能力,三是库存消耗速度。阴雨天气虽然暂时影响采挖,但并不会改变整体供应格局。短期内价格可能维持震荡走势,但长期来看,随着库存消化和种植面积调整,白术市场有望逐步企稳回升。

二、浙贝母:供需缺口下的价格博弈

相比白术,浙贝母的市场表现更为亮眼。中片价格回升至101-106元/公斤,个子80元上下。更值得关注的是,2024年全国产量约2000吨,而市场需求超4500吨,供需缺口明显。2025年受极端天气影响,预计减产30%以上,商品量将进一步减少。

这种供需失衡的基本面为浙贝母价格提供了有力支撑。但我们也要清醒看到,2025年产新后价格从200元/公斤高位回落至125-150元/公斤,显示市场对高价的承受能力有限。当前价格反弹面临新陈货源双重压力,加上整体市场人气低迷,反弹动力不足。

浙贝母市场的最大变数在于"大户"动向。历史经验表明,大户收购节奏对价格影响显著。如果后期有大户重新入场,或需求集中释放,价格仍有较大反弹空间。但投资者需警惕人为炒作风险,理性看待市场波动。

三、中药材市场的底层逻辑

透过白术和浙贝母的市场表现,我们可以洞察中药材市场的底层逻辑:

  1. 供需关系是核心驱动力。尽管短期价格受天气、资金等因素影响,但长期仍由供需基本面决定。浙贝母的供需缺口为价格提供了支撑,而白术的供过于求则制约了反弹空间。

  2. 周期性波动是常态。中药材市场具有明显的周期性,价格涨落循环往复。投资者需把握周期规律,避免追涨杀跌。

  3. 天气因素影响短期行情。极端天气既能影响产量,也能影响采收和运输,从而引发价格波动。但这种影响通常是短期的,不会改变市场长期趋势。

  4. 资金动向不容忽视。大户资金的进出会加剧价格波动,投资者需密切关注市场情绪变化。


四、投资策略与风险提示

面对当前市场形势,投资者应采取理性态度:

  1. 把握价值投资机会。对于确有供需缺口、库存处于低位的品种,可以逢低布局,但需注意控制仓位。

  2. 警惕短期炒作风险。对于缺乏基本面支撑的价格上涨,要保持警惕,避免盲目跟风。

  3. 分散投资降低风险。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通过分散投资降低单一品种波动带来的风险。

  4. 长期视角看市场。中药材市场波动较大,短期操作风险高,长期投资更能平滑风险,获得稳定收益。

  5. 密切关注政策变化。中药材产业政策、环保政策等都会影响市场走向,投资者需保持政策敏感度。


五、未来展望

展望后市,中药材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中医药产业发展前景广阔,为中药材需求提供了长期支撑。但同时,种植规模扩大、进口增加等因素也会制约价格上涨空间。

对于白术而言,随着种植面积调整和库存消化,市场有望逐步企稳,但大幅上涨可能性不大。浙贝母则因供需缺口明显,长期向好趋势未改,但短期仍需警惕价格波动风险。

总的来说,中药材市场正处于结构调整期,投资者应保持理性,深入研究品种基本面,把握产业发展趋势,在波动中寻找投资机会。同时,要时刻牢记风险,不盲目、不跟风,才能在市场中长期生存并获得收益。

中药材市场的魅力就在于其不确定性,而投资的真谛则是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无论是白术还是浙贝母,都只是中药材市场的缩影。投资者唯有不断学习、深入研究,才能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市场中行稳致远。让我们以理性的心态、专业的视角,共同见证中医药产业的蓬勃发展,分享健康中国战略带来的时代红利。


上一篇:附子扩种产新,鲜货为何不跌反涨!

下一篇:中药材 “产新劫”:普跌、迟收、亏损,还有转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