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药材供应链建设的一些个人小想法
什么叫问题?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哪里有没有解决的矛盾,哪里就有问题。——毛主席 上一篇文章,我提到影响中药材交易效率的核心是“信息不对称”与“信用不传递”。由于集采的原因,近期凭借“信息不对称”衍生许多商业行为,同样也有接机钻空子、谋私立的乱象。而我考虑的是如何真正为上下游企业打通高效对接的通道,并致力于找到切实解决问题的方案。 今天这篇文章我将沿着“中心化连接—去中心化深耕—SaaS工具赋能—采购职能升维”的递进路径,尝试探讨如何从“信息不对称”到“高效资源池”,建设高质量中药供应链的实践路径。 什么是中心化连接?这里我想表达的是企业可以借助行业权威枢纽整合供需信息、实现高效对接。具体来说,就是依托两类核心枢纽:一类是药通网、天地网、康美网等行业主流媒体,另一类是商会、协会或者第三方服务公司。企业通过这些枢纽发布寻源公告,或参与线上公益产销对接活动,借助平台的优质资源精准对接,代替以往试错成本较高的单点寻源,这样可以快速解决当下优质供应商“找不到、找得慢”的问题。 对企业而言,这种模式的价值很直接:一方面,能主动推介自身优势发布需求快速与大量精准的供应商建立初步联系;另一方面,不用再“盲目出差跑产地”,显著降低差旅、时间成本,以实现“初步对接”。 要明确,中心化连接就像找对象,媒人负责介绍双方认识,没法保证两人能顺利结婚、长久相处。寻源公告、产销对接会,即便是花买的信息,也只是“敲门砖”,搭上线而已。没有哪个平台愿意为一家企业做信用背书。所以当企业通过它找到潜在伙伴后,必须进入下一阶段:“去中心化深耕”,把初步的连接转化为深度的信用沉淀。 我这里的去“中心化深耕“指的是,借助行业枢纽联系到的“潜在伙伴”转化为“私有资源池”,这也是我一直在C端坚守的“公域引流、私域经营”原则。真正的信任,还得靠企业双方自己验证——比如实地考察产地、样品检测、小批量试单,经历一段“相互了解的恋爱期”,才能决定要不要建立长期合作,这绝不是喝几场酒能解决的事情。 去中心化是所有商业的必然趋势,也是上一步“中心化连接”的必然承接,其目的在于,从“广泛连接”走向“深度绑定”。企业应围绕自身核心品种,将供应链质量延伸到产地,通过共建GAP基地、规范趁鲜切制、落实全流程溯源,与优质供应商建立超越单纯买卖的战略共生关系。 这样下来,每个企业都会形成专属于自己的高效协同“供应链资源池”。 1.成为“质量延伸的督导者”:我们知道大多数中药材供应商的组织架构和专业水平是比较薄弱的,将来就需要采购员深入产地,凭借其药学专业知识,指导、监督供应商按持续照中药材GAP要求执行,确保具有完整质量管理体系并规范产地趁鲜切制,确保全流程是真溯源。采购员将成为企业质量体系向源头延伸的“神经末梢”,辅助质量部做好GAP内审和每年度供应商审计的工作。当然,无论饮片厂目前是否这样操作,我认为采购员也必须要懂中药材GAP和趁鲜切制的相关要求。 2.成为“行情分析师”:企业使用SaaS工具后,可以使采购员从日常采购执行中抽身,更专注于行情研判、产地调研与销售转型,为企业构建战略库存、应对市场波动提供高价值的决策支持。如果采购员同时具备一定的销售技能,企业成立中药材贸易公司,利用优势品种和兄弟单位互通中药材贸易。 构建高效的中药材供应链,并非单一环节的改变,而是一个“从信息破局(中心化连接)→信用共建(去中心化深耕)→效率升级(SaaS工具)→价值升维(采购职能)”的完整闭环:公域寻源解决“找得到”,私域深耕解决“信得过”,SaaS工具解决“跑得顺”,采购转型解决“做得好”。 随着《中药生产监督管理专门规定》的落地,期待能与更多行业同仁携手,共同推动中药材供应链从低效博弈走向高效协同,在这场深刻的产业变革中,构筑起属于我们自己的、坚实而灵活的“供应链护城河”。 写在最后:以上都是错的! 原创:张文杰 排版:张文杰一、中心化链接:
借助“行业枢纽”,高效打通信息壁垒
二、去中心化深耕:
经营私域生态,实现信用深度沉淀
三、SaaS工具赋能:
以数字化手段,重塑采购价值链
四、采购职能的升维:
从“成本买手”到“价值创造者”
五、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