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白茅根主要产区分布及特征
图1 白茅根产区分布图
白茅根以前为野生资源,资源分布较为广泛,主要在河北、山西、陕西、安徽、新疆、山东等地,华北地区占据主导地位,野生产区多,资源难调研,外围商家少关注,行情波动整体较缓,其价格走势也与大多野生根茎类药材价涨规律同步,随着资源的渐少,行情稳步上升,底部价格不断提高。
2016年起,白茅根家种开始起步发展,因家种门槛并不高,管理难度不大,白茅根家种生产迅速崛起,家种货开始占据市场流通主流。由此,白茅根行情发展由野生变为家种周期变化,价格波动幅度加大,波速开始加快,天价与地价价差拉大,高价与低价交替出现,行情呈现明显周期性变化,白茅根市场关注力度也明显提高。
白茅根适应性强,多地均可种植,但当前多为传统习惯性种植,家种产区集中度要高,目前家种产区主要分布在河北,河北家种产能占比高达7成,河北产区主要集中在行唐、新乐、无极、定州、安国等县市。
当前,白茅根家种、野生资源并存,家种占主导,野生做辅助,产能易恢复,从而制约了白茅根行情发展上限,纵观白茅根行情发展历史,整体呈现出高价时间短,低价时间长,高价过后很容易一步形成低价的行情特性。
二、特性分析
(一)生产特性
1. 繁殖方式:白茅根用鲜品倒栽繁殖,与商品共生,正常情况下,白茅根秧苗供应相对有保证。白茅根苗需要人工挑选,费工费时,因此,价格过低时,种植户会放弃采摘直接晾晒成干品,白茅根秧苗可转化为商品,工值是秧苗价格底部支撑。亩用秧苗100市斤,正常情况下,秧苗在白茅根生产投资中占比不算太大。
2. 生产周期:白茅根春季种植,收获可秋、春两季采挖,秋季质量好、产能大。白茅根可一年生、二年生、三年生,生产年限越长,直径越粗,产量越大。因此,白茅根的产新期相对灵活,价格过低农民会延迟采挖,总体看,当前产地以一年生为主。
3. 适应性强:白茅根适应性较强,对土壤要求并不严格,当前河北产区多种植在沿河套两岸沙地里,此类土壤相对来说农业基础条件较差,地租成本相对较低。白茅根生命力顽强,遇土便能活,抗自然灾害能力较强。
4. 种植管理简单:白茅根种植、田间管理环节相对简单,用工并不多,且收获环节机械化,属于易种易管的品种。同时,白茅根灾害天气相对较少,属于相对稳产、高产的品种。
5. 规模种植易发展:白茅根易种、易管、机械化程度高,因此,规模种植发展潜力较大,目前产区规模种植占比相对较高。
(二)效益分析
白茅根生产投资是相对稳定的,主要是秧苗价格在整个投资中占比不大,秧苗价格的波动对成本影响相对较小;而其它种植、耕地、化肥、收获等费用相对固定,白茅根散户投资在1000元左右;大户投资差距主要在地租和用工量上,大户投资在1500-2500元。
收益:白茅根一年生正常年亩产量在鲜货4000市斤左右,按2024年鲜货0.6元/市斤计算,亩毛收益在2400元左右,散户种植仍有收益;大户种植如能控制成本、产量正常尚能保本。
回看2024年秋季产新,河北地产品种种植户大多亏损,而白茅根效益虽不高,但整体看亏损占比并不大,因此,2025年,白茅根生产整体会减,但减幅难一步到位,仍将惯性种植。
(三)加工特性
1. 加工户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白茅根种植简单,可规模种植,因此,当前不少加工户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实现产业化发展模式,从而实现供应稳定、效益提升。因此,白茅根基地建设难度相对较低。
2. 加工晾晒难度不大:白茅根秋季产新后,直接可就地晾晒,晾晒难度不大;加工程序相对较少,机械化水平较高。
3. 白茅根产地加工崛起:白茅根加工难度不大,加工户集种植、加工于一体,因此,白茅根加工多分散在各个产地种植大户手里,但销售集中在安国市场。
4. 加工环节日益成熟:随着生产技术和加工设备设施的完善,目前白茅根加工环节成熟度高,加工产能提升较大,加工质量也同步提高。
(四)流通存储特性
1. 白茅根属于中小类品种,用量不大,市场专营性极强,外围商家关注力度相对较小。
2. 饮片市场流通占比大:白茅根个子加工并不省工,市场流通多以饮片货为主,且目前饮片规格不断细分,质量整体呈现提升态势。
3. 存储难度降低:白茅根属于易变色品种,夏季难保管,但近年来,随着各地冷库的大发展,库容率大幅提高,目前白茅根存储条件改善,存储难度降低,存储周期拉长。
4. 行情震荡频繁:白茅根家种生产恢复快,而需求量不大,致使其行情高价后很容易一步跌到低位,低价加速生产调减,当前的白茅根,行情震荡相比以前更加频繁、幅度开始加大。
三、供需关系分析
图2 白茅根近6年产供需及库存情况
1. 供给结构变化
2023年,白茅根行情创造历史高位,致使2023年春季生产扩大,秋季产新价跌,但受库存薄弱支撑,行情整体仍以高位为主,2024年,生产继续保持增加态势,连续两年扩增,供大于求,2024年秋季产新,行情继续下探,价格一步跌到低位。2025年,受区域内品种价位普遍不高及农民惯性种植影响,整体生产虽减,但减幅难一步到位,2025年秋季产新仍有量,行情仍有压力。
据中康云瓴中药产业数据系统提供的数据监测来看,近年来全国白茅根产量数据分别为:2019年产量约5575吨,2020年产量约5103吨,2021年产量约5212吨,2022年产量约4983.67吨,2023年产量约4812.55吨,2024年产量约6874.34吨。
2. 需求增长乏力
尽管中药消费市场在疫情后出现了一定的复苏,但整体需求仍处于稳定状态,未出现显著增长点。尤其是2025年,受集采等政策影响,中药材终端需求持续疲软,白茅根药用需求也是萎靡下行。
四、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图3 2024年白茅根市场竞争格局
白茅根属于中小类品种,用量并不大,市场专营性较强。从药用终端来看,白茅根饮片需求大于中成药需求,二者需求比约为1:1.3。
在中成药需求方面,需求靠前的中成药品种为胆宁片、肾炎康复片、宁泌泰胶囊、肾复康片、血尿安胶囊。需求靠前的医药工业企业分别为上海和黄药业有限公司、天津同仁堂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贵阳新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吉林敖东集团力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云南雷允上药业有限公司。
据中康云瓴中药产业数据系统统计,2024年白茅根在中成药中的整体用量892.95吨,在中药饮片方面,白茅根年度中药饮片原料需求量整体维持在1257.25吨左右,整体需求量2150.2吨。
五、价格走势与未来展望
图4 2004-2024年白茅根价格趋势图
1. 短期价格预测
纵观白茅根行情历史,2016年以前,白茅根以野生价涨规律为主,2016年以后,家种行情规律占主导,并且与2021年形成野生变家种后第一个底部周期,从而为其后续行情发展提供数据参考。目前,白茅根第二次底部周期到来,行情处于底部调整、试探、巩固阶段。短期来看,白茅根库存有积压、生产未大减,行情仍有较大压力,但跌幅整体已不大,白茅根规模种植占主导,生产恢复快,但调减速度也快,超跌价位后很容易形成震荡反弹格局。
2. 长远市场展望
生产、流通特性决定价格波动特性。白茅根野生变家种后,家种周期占据主导地位,将呈现明显周期性变化。有高价必有低价,有低价才能有高价。只是因其生产恢复快、需求量小、外围资金关注力度小,白茅根行情整体呈现出高价时间短、低价时间长、太高价格难出现的价格波动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