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光前中药材种植养殖网!
24小时客服热线: 13956769187
电话热线: 0558-5589213

药材市场深度调整难言触底!

发布时间:2025-04-17 阅读:1123

图片

当前正值药材市场传统旺季,但反常的淡季特征已提前笼罩整个行业。据全国七大中药材专业市场监测数据显示,截至本月中旬,超过60%的大宗药材品种呈现周环比下跌,市场交投活跃度较去年同期下降37%,旺季行情遭遇"倒春寒"。

一、价格机制紊乱暴露市场深层矛盾

市场出现"有行无市"与"价格倒挂"的罕见现象。甘肃陇西市场党参报价虽维持在85-90元/公斤,但单日成交量不足往年的四成;安徽亳州市场三七产地报价已跌至110元,而市场流通价却仅报105元,形成明显的价格"剪刀差"。这种异常现象折射出流通环节的传导梗阻——产地种植户惜售与市场持货商抛售形成对冲,供需错配导致价格体系紊乱。


图片

二、需求塌方引发抛售潮

终端需求持续萎缩成为市场最大掣肘。据中国中药协会统计,2023年1-10月中成药工业营收同比下滑8.6%,饮片加工企业开工率降至52%历史低位。需求端的持续低迷迫使中小商户开启"自救式抛售",河北安国市场单日抛售量环比激增80%,部分商户库存周转周期从常规的45天压缩至20天。这种恐慌性去库存反而加剧了价格下行压力,形成"越跌越卖"的恶性循环。

三、市场重构孕育新机遇

尽管短期阵痛难消,但结构性调整正在悄然发生。当前市场呈现"涨跌分化"特征:板蓝根、连翘等抗疫品种因产能过剩下跌12%-15%,而酸枣仁、天麻等道地药材凭借品质优势逆势微涨3%-5%。这种分化预示着市场正在重塑价值评估体系,具备溯源体系、质量可控的优质药材开始获得溢价空间。浙江磐安市场已率先建立"优质优价"交易专区,高等级药材溢价率达20%-30%。


图片

业内人士指出,本轮调整可能持续至2025年二季度,市场将经历"去杠杆、去库存、调结构"三重考验。随着《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全面实施和溯源体系加速推进,药材市场正从粗放式增长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在这个阵痛与机遇并存的转型期,唯有坚守品质底线、创新经营模式的企业方能穿越周期,迎接行业新生态的到来。


来源:高久恒说药材。中药材产供销(种植加工销)一体化运营请认准我,将带您了解更多中药材产业链知识。


百花农品-最具性价比的中药材线上平价商城,让更多的人用到实惠的真药材。购买中药材请认准百花农品,价格、质量很接地气哦!


上一篇:黄柏:中药材市场的"抗跌明珠"与战略投资新风口

下一篇:这些药材持续高价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