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处于长三角经济高速发展地带,为“长三角金南翼”,经济活跃,机制灵活,医药工业和制药业基础扎实,中医药历史悠久,中药资源相当丰富。
为了进一步发挥科技对我省中药产业的引领推动作用,2005年2月,由省政府牵头、省科技厅等部门联合启建了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对中药科研和产业进行全局规划。之后,中药产业科研投入逐年增加,至2008年各级政府和企业投入总额约为23亿元,成立了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现代中药安全性评价等8个研究中心;重点引导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浙江康恩贝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等11家示范企业通过创新活动提高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经过5年的努力,共70余项中医药成果获得各级奖项,其中省部级以上16项,“当归提取物治疗高血压病作用机制与临床研究”、“中药质量计算分析技术及其在参麦注射液工业生产中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类中药新药柠檬苦素原料及胶囊已进入临床研究。共建成国家级中医药临床研究基地1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2家,国家新药安全评价研究重点实验室1家,企业博士后流动站2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实验室3家,省级重点实验室3家,省级企业研发中心23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4家。培养和引进博士、硕士1000余名,申请发明专利350余个,发表学术论文1800余篇。取得117个中药生产批件和39个临床批件
基地建设以来,我省中药产业增长迅速。2008年,中药及相关产业实现总产值205亿元,其中中药工业91.7亿元(包括中药饮片、提取物、中成药、保健食品),是2004年的2倍;中药农业实现产值18.34亿元,是2004年的2.4倍;制药装备95亿元,是2004年的近10倍,占全国市场40%左右。
骨干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我省已形成数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2008年年销售收入在5亿元以上的企业有5家,其中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和浙江康恩贝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的年销售收入在10亿元以上。在现代医学理念的引领下,传统中药重焕新彩,还在国际市场获得认可。2008年,参麦注射液、青春宝片、普乐安片、铁皮枫斗颗粒、百令胶囊5个产品的销售额都在2亿元以上。康恩贝的银杏叶片、普乐安片已在欧美国家实现销售,康莱特的注射液进入俄罗斯市场,海正药业的紫杉醇注射液原料药质量也符合美国药典USP版标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中药材种植业得到较快发展。从2004年到2008年,中药材的种植面积平均年增长约为2%,中药材产值年均增长约19%。薏苡等3个中药材基地通过国家GAP认证。“浙八味”种植面积已达20万亩。浙贝母、元胡、白术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占到全国总量的50%以上,杭白菊占全国总量的近70%,厚朴、玄参占全国总量的1/3。
建立和完善中药先进制药装备产业体系。在温州市已有的企业集群基础上,通过技术政策导向和重点项目支持,突破了一批行业关键共性技术,成功开发了系列新产品,提升中药企业快速响应市场的能力,产品逐渐替代进口并出口海外。同时,温州制药装备分基地还积极探索并实践了中药制药装备技术战略联盟,创新管理方式,为产学研结合方式和产业升级提供了具有实践意义的示范。
在基地建设的阶段性成果基础上,我们要进一步营造良好环境,贯彻“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浙政发[2008]73号)”;进一步加强中药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激活企业创新活力,促进产学研相结合;进一步加强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加快中药产业创新团队建设。抓住有利时机,开发高效和特色资源产品,加快拳头产品的市场拓展,形成浙江中医药发展特色,实现中药产业新的腾飞!
为了进一步发挥科技对我省中药产业的引领推动作用,2005年2月,由省政府牵头、省科技厅等部门联合启建了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对中药科研和产业进行全局规划。之后,中药产业科研投入逐年增加,至2008年各级政府和企业投入总额约为23亿元,成立了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现代中药安全性评价等8个研究中心;重点引导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浙江康恩贝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等11家示范企业通过创新活动提高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经过5年的努力,共70余项中医药成果获得各级奖项,其中省部级以上16项,“当归提取物治疗高血压病作用机制与临床研究”、“中药质量计算分析技术及其在参麦注射液工业生产中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类中药新药柠檬苦素原料及胶囊已进入临床研究。共建成国家级中医药临床研究基地1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2家,国家新药安全评价研究重点实验室1家,企业博士后流动站2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实验室3家,省级重点实验室3家,省级企业研发中心23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4家。培养和引进博士、硕士1000余名,申请发明专利350余个,发表学术论文1800余篇。取得117个中药生产批件和39个临床批件
基地建设以来,我省中药产业增长迅速。2008年,中药及相关产业实现总产值205亿元,其中中药工业91.7亿元(包括中药饮片、提取物、中成药、保健食品),是2004年的2倍;中药农业实现产值18.34亿元,是2004年的2.4倍;制药装备95亿元,是2004年的近10倍,占全国市场40%左右。
骨干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我省已形成数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2008年年销售收入在5亿元以上的企业有5家,其中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和浙江康恩贝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的年销售收入在10亿元以上。在现代医学理念的引领下,传统中药重焕新彩,还在国际市场获得认可。2008年,参麦注射液、青春宝片、普乐安片、铁皮枫斗颗粒、百令胶囊5个产品的销售额都在2亿元以上。康恩贝的银杏叶片、普乐安片已在欧美国家实现销售,康莱特的注射液进入俄罗斯市场,海正药业的紫杉醇注射液原料药质量也符合美国药典USP版标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中药材种植业得到较快发展。从2004年到2008年,中药材的种植面积平均年增长约为2%,中药材产值年均增长约19%。薏苡等3个中药材基地通过国家GAP认证。“浙八味”种植面积已达20万亩。浙贝母、元胡、白术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占到全国总量的50%以上,杭白菊占全国总量的近70%,厚朴、玄参占全国总量的1/3。
建立和完善中药先进制药装备产业体系。在温州市已有的企业集群基础上,通过技术政策导向和重点项目支持,突破了一批行业关键共性技术,成功开发了系列新产品,提升中药企业快速响应市场的能力,产品逐渐替代进口并出口海外。同时,温州制药装备分基地还积极探索并实践了中药制药装备技术战略联盟,创新管理方式,为产学研结合方式和产业升级提供了具有实践意义的示范。
在基地建设的阶段性成果基础上,我们要进一步营造良好环境,贯彻“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浙政发[2008]73号)”;进一步加强中药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激活企业创新活力,促进产学研相结合;进一步加强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加快中药产业创新团队建设。抓住有利时机,开发高效和特色资源产品,加快拳头产品的市场拓展,形成浙江中医药发展特色,实现中药产业新的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