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林镇,蕲春北,全省有名的口子镇。
五一期间,踏着曲折蜿蜒的小径,踩着小溪欢快的鼓点,笔者深入檀林农村探访中药材发展情况。几日的采访笔者欣喜地发现,在农业战略性调整方兴未艾的大潮中,在“学习十八大,争创新业绩”的大背景下,该镇的山山水水再一次伴随着强镇富民的美好愿景而鲜活灵动起来……
栀子花开
上界岭,檀林的东大门,因毗邻安徽省太湖县弥陀镇下界岭村而得名。去年初,村两委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决定借助整村推进重点村和退耕还林后扶政策机遇,发展见效快、市场前景好的栀子产业。该村投入20万元将全村低产林、坡荒地、边榜干田、低效苎麻地共计1400亩调整为栀子基地,从外地购回种苗17万株,免费为农户提供,并与英山宏业中药材种植合作社签订长期购销订单,搞好产前培训、产中指导、产后服务。
“栀子是传统的中药,属卫生部颁布的第一批药食两用资源,具有护肝、利胆、降压、止血等作用,是个投资小、适销对路的好项目。我去年种了50亩栀子,每亩产栀子 1500斤,除去成本,每亩纯收入2000多元,比种其他经济作物强多了。”说起种栀子的收益,老村支书沈继周侃侃而谈。老沈有近十年的种植经验,是村里培养的种植大户,在他的典型带动下,陈学华、陈金华等种植栀子都在50亩以上。
今年,村里利用坡改梯项目继续扩大栀子基地200亩,力争全村栀子种植达到2000亩,基本上实现人均一亩药的目标。村支书陈其成告诉我们,今年村里还准备号召农户通过以土地、资本、技术入股的方式,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成立上界岭村栀子专业合作社,与种植户结成利益共同体,来规避市场风险和调动村民种植积极性。保守估计,3年后全村仅栀子一项收入就可达到300万元以上。
上个月,这个村已经与湖北宁康医药有限公司达成协议,出租原集体林场200亩给该公司种植金银花,计划年内流转500亩林地扩大种植规模,并辐射到周边地区。届时,上界岭村将成为药材专业村。
银杏流芳
有着“蕲春西藏”之称的流芳村七山二水一分田,原来是个山多树少、荒烟野蔓的穷村。如今流芳村银杏苗木达到10万多株,2012年全村药材收入达到32万元,其中85%来自于银杏产业,仅银杏一项就为全村农民人均增收近400元。老百姓从产业调整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流芳也成为名符其实的“鄂东银杏第一村”。
今年,村里又开始谋划进一步滚动发展,推行“打破户界限,集中连成片,统一培植后,分户再包干”的基地场户一体化承包管理机制,扩大种植面积,力争使全村银杏面积达到2000亩、蓄积量达到18万株。该村计划用发展工业的理念延伸银杏产业链条,在精深加工和包装销售上下功夫,通过以企带村、基地辐射、互利共赢等形式,引进江苏、山东等地银杏产业开发商,打造银杏袋泡茶、银杏药用精、银杏食用果三大拳头产品,促进产业升级,提升银杏的附加值和竞争力,争取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满园芳菲
一花独放不是春,满园春色尽芳菲。
“如果说有的地方产业结构调整是一镇一品,是一头狮子,那我们檀林的产业结构调整就是一群狼。我们积极响应县委药旅联动发展战略,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着力培育一村一品、连村一品,力求在建设大别山药源基地上有所作为,初步呈现出遍地开花、集群连片发展的群狼效应。”谈起檀林的药材种植和产业结构调整,党委书记徐波信心满怀。
诚如徐波所言,如今的檀林镇到处是一片风生水起、春意盎然的新气象。在农业利好政策的激励和县委药旅联动战略的引导下,山区人积郁已久的思想阀门被撬开了,自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热情再一次高涨起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水平不断提高,特色农业、效益农业、市场农业初具雏形。全镇道地药材面积达到1.8万亩,油茶面积达到4800亩。
雷冲村新建了200亩金银花基地和万头养猪场、万只养鸡场,积极探索特色药材生态养殖之路;泗流山积极做好“泗流山”牌薏仁米、辣椒农产品地理标志注册工作;乌沙畈村种植香附子、苍术300多亩;朱冲片5个村今年集中连片流转土地1500亩,准备在中稻收割后种植夏枯草;槐树、石牛、裴围等几个村新建的茶叶基地面积突破了2000亩,种植的茶叶新品种即将上市获益……
强势开局引来捷报频传。在镇委、镇政府的积极争取下,上市公司九州通医药集团来到田桥地区13个村进行实地考察,有意向走“公司+中介组织+基地”的发展之路,国际GAP认证3万亩连片中药材基地项目将落户檀林。
药材种植风生水起,一村一品连片发展。如今,在镇委镇政府的引导和鼓励下,全镇掀起了种植中药材的热潮。“檀林是全省重点边贸口子镇,同时我们计划创建全省中药材种植示范镇,让药材成为推动镇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成为百姓致富奔小康的‘催化剂’。”镇委书记徐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