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云南省生物医药和健康产业推进组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中医药——三七药材》国际标准颁布实施的相关情况。据了解,这是我国制定的第一个中药材国际标准。 《中医药——三七药材》国际标准研制背景 2017年5月28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式发布了由云南省昆明理工大学主导制定的ISO 20409:2017《中医药——三七药材》国际标准。这是我省继制定《中医药——三七种子种苗》国际标准之后,在国际标准研究制定方面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提高标准国际化水平工作,国务院在《关于印发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5〕13号)中明确提出,鼓励社会组织和产业技术联盟、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争取承担更多国际标准组织技术机构任务和领导职务,增强话语权。 标准也是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重要内容。标准在促进沿线国家“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标准的互认、互联、互通方面,国际标准无疑更容易得到“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广泛认可和贯彻实施。 三七已经出口到世界多个国家。2017年发布的《云南省“十三五”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及三年行动计划》和《云南省“十三五”三七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把三七打造成为全国最大的中药材品种,并且在2020年实现综合销售收入1000亿的目标。ISO 20409:2017《中医药——三七药材》国际标准的发布实施,是贯彻落实这些工作具体、生动的实践,也是我省《生物医药产业十三五规划》和《三年行动计划》发布实施以来取得的重大进展。 《中医药——三七药材》国际标准研制过程 三七是我国中药材大品种,而云南是三七的绝对主产地,产量占到全国三七总产量的98%。目前,除云南外,广西、贵州、四川、广东等省区已有种植。 现阶段,国内外对三七的社会需求量在每年2000万公斤左右,其中国内需求1800万公斤,出口200万公斤以上。 为了适应三七产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适应三七产品国内外市场拓展的需要,切实解决三七标准与国际接轨、提升三七产品国内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提高三七产业国际化水平所面临的有关问题,研究和制定国际标准,打造云南三七产品品牌,提高三七产品市场占有率,提升三七产业国际竞争力至关重要。 随着中医药国际化的深入推进,在我国政府的大力推动下,2009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成立了中医药技术委员会ISO/TC249,正式开展ISO中医药国际标准的研制。以此为契机,2013年12月,昆明理工大学云南省三七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崔秀明研究员、胡旭佳教授牵头,联合澳门科技大学刘良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黄璐琦院士组成的三七国际标准研究团队,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提出了制定三七药材、三七种子种苗2项国际标准的申请。 在云南省科技厅,以及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昆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的大力支持下,通过项目组的辛勤工作,2015年1月,《中医药——三七药材》获得ISO组织批准立项,后经标准草案答辩及多次成员国投票,最终得以在2017年5月底发布实施、出版发行。 《中医药——三七药材》国际标准颁布实施的重要意义 《中医药——三七药材》是我国中药领域继《人参种子种苗》和《中草药重金属检测》国际标准之后,制定的第一个针对药材产品质量评价的国际标准,是我国中医药标准化建设发展史上新的重大突破,填补了我国国际标准制修订领域的又一空白,对于促进我国中药材走向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该标准按照ISO国际标准编制规则开展编制工作,主要内容包括了种源、范围、定义、技术要求、分级标准及检验规则等内容。与我国现行药典标准相比,国际标准最大特点在于按照市场规则,对三七药材进行了分等,并且根据国际市场的要求,合理规定了部分农药和重金属控制指标。 《中医药——三七药材》国际标准的发布实施,对于进一步保护三七道地品牌,实施三七品牌战略,推动三七国际化、标准化发展将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对三七产品走向国际市场,提升云南三七国际影响力,扩大三七国际市场消费,打造云南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推动云南高原特色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