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的乡村振兴战略自习近平同志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以来,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着。中共中央、国务院连续发布中央一号文件,对新发展阶段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总体部署,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2018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讲到,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2021年2月21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2月25日,国务院直属机构国家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2021年4月2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2021年5月18日,司法部印发了《“乡村振兴 法治同行”活动方案》。自此,为我国的乡村振兴战略正式实施拉开了序幕。乡村振兴如何实施,又将怎样进行?笔者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农村实际情况认为:要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必须实现四大突破。
一、政策
1、突破禁锢农村发展的法律政策,为农村、农民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如城市的房屋可以抵押,农村的就不行。公务员可以担保贷款,农民就不行。公务员、职工可以有退休金,农民就没有。这不公平么。
2、盘活农村资产。允许农村的土地、宅基地、房屋等可以自由流转、自由买卖和抵押贷款。农村为什么穷?就是因为农村的资产是死资产,不值钱。如果把这些死资产流动起来,允许农民自由流转、自由买卖,可以抵押贷款。农民的财富就会大幅增值,农村的死水就会流动起来变成活水。乡村振兴这盘棋就会走活。
因此,我们要突破政策、法律的藩篱,把妨碍乡村振兴,农村发展的政策修正过来。重新制定出有利于乡村振兴的政策、法律。为农村、农民创造出一个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大包干就是突破当时政策的禁锢才引领一场波澜壮阔的农村改革大潮的。回顾中国几十年的改革开放历程,都是在破除政策禁锢中前进的。
二、人才
人才是一切事业成功的根本。我国目前农村的人员现状是"三八﹑六一﹑七零"、“老、弱、病、残”。这些人无疑是不能担当起乡村振兴的大任的。这就需要“我劝天公从抖擞,不足一格降人才”了。怎样才能获得乡村振兴的人才呢?首先要发现人才、重用人才,留住人才。其次要培养人才。这都需要我们为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出宽松的发展环境。我国是人口大国,我们不缺人才,我们缺的是一整套科学地“发现、培养、使用、留住人才”的机制。因此,在人才上我们要突破原有的墨守成规、论资排辈的用人制度,不足一格用人才。
三、产业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没有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乡村振兴,就是一句空话。我国目前农业的现状大多仍是“一家一户、一犁一耙”传统的作业模式。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刚刚起步。但受各种因素制约步履维艰。怎样进行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业产业化发展?这就需要政府有关方面突破原有的条条框框和思维方式的约束,最大限度地为涉农企业营造一个最宽松的发展环境,提供最优越的扶持政策。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康庄大道,以利于我国农业产业化健康快速地发展。
四、社保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到来,农村老人越来越多。养老问题成为农村社会的一大难题。儿女大多在外拼搏,无暇照顾老人。在家照顾老人,又影响经济收入。养老将农村发展拖入一个两难的境地。从而影响农村发展和乡村振兴。农村老人不同于城市老人和退休的公务员有退休金和各种社会保障,他们无劳动能力,无社会保障,生活全靠子女供养,而子女的经济来源多靠打工,也无保障。一旦子女经济来源断流,农村老人的生活就可想而知了。“老来难”已成为农村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完善国家社会保障体系,将农村老人纳入国家社会保障体系进行统筹谋划,变家庭养老为社会养老,让农村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已成当务之急,也必将为乡村振兴产生积极地影响。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能实现这四大突破,做好这四大工作。我国的农业产业化就能快速发展,我们的农民就能快速富起来,我们的农村就会美丽如画。我国的乡村振兴大业就此可兴矣! (老药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