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称,8月18—19日,亳州市大气办暗访检查了乡镇中药材初加工污染防治情况,发现中药材初加工污染9处,均存在中药材烘房改用清洁能源后仍使用散煤行为,其中4处还存在白芍脱皮废水直排周边坑塘行为,市大气办要求依法依规处理处罚加工点负责人,对责任单位责任人实施责任追究。下一步,亳州市大气办还将继续组织中药材初加工暗访检查,严厉打击环境污染行为。
中药材加工是指对中药材原材料进行技术性系统处理,包括中药材产地初加工、中药材炮制加工和中药材深加工三个部分,其中中药材产地初加工是影响中药材安全性、有效性、稳定性的关键环节。但一直以来,由于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规范,监管难以有效实施,中药材产地初加工存在加工粗放、工艺落后、加工不够规范、加工设备和环境卫生条件不达标等乱象,使得加工后的中药材质量存在安全隐患,同时由于一些中药材采用原始的初加工,对环境带来的危害也不容忽视。
作为中华药都,亳州药材种植面积大,原始加工污染重,该市近年来在中药材初加工领域积极探索解决乱象的“治污良方”。据悉,为规范中药材初加工和防治环境污染,2019年以来,该市相继探索制定了《亳州市2019年中药材初加工推进工作实施方案》、《亳州市2020年中药材初加工污染治理工作实施方案》。
《亳州市2020年中药材初加工污染治理工作实施方案》中,明确要求推广、引导使用中药材初加工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进一步规范中药材初加工“三废”收集、储存和处置方式,引导该市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打赢蓝天保卫战收官之战。方案还考虑了白芷存在的硫磺烘熏污染空气的问题,以及知母、防风加工产生粉尘的问题,将这三种中药材纳入了治理范围。
方案要求,加大药材初加工污染治理工作的巡查力度,其中对于出现使用散煤、柴、生物质烘烤中药材,不按指令开展硫磺熏烘白芷作业的,要依法依纪予以问责。鼓励单位和个人通过12369、12345等热线举报各类违规进行中药材初加工的行为和各级包保、巡查人员玩忽职守、履职不力等现象。
此外,《 白芍初加工污染治理专项工作方案》中明确,继续实行白芍脱皮集中加工;加快新增白芍脱皮集中加工点建设;有序安排采收时间,避免扎堆脱皮,发现违规开展白芍脱皮行为的要及时查处。
据了解,2020年,亳州市先后投入3000余万元,针对白芍脱皮、白术脱须、白芷熏烤环节散煤、生物质、硫黄污染问题开展治理。并制定了药业企业烘药炒药污染问题技改方案,推动全市165家药业企业全部安装布袋除尘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