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光前中药材种植养殖网!
24小时客服热线: 13956769187
电话热线: 0558-5589213

热点:十万吨集采背后,中药饮片企业隐忧初现!

发布时间:2024-12-23 阅读:1002

原创 周星星 Ai本草

近期,中药集采话题热度最高。12月15日,山东省医保局官网挂出《全国中药饮片联盟采购拟入围结果公示》,公示了此次45个集采中药饮片品种的拟入围企业得分结果。

从各联盟地区首年采购需求量粗略来看,其中45个品种年度总需求量约9.74万吨,未来也许很快就是100,200个品种的集采,然后过度到全品种集采,集采需求量会很快突破50万吨以上。对于中药饮片企业而言,可谓喜忧参半。

一、马太效应投射到中药饮片企业

数据显示,截止2023年底,全国2310家企业具有中药饮片生产资质,此次参加参加集采的中药饮片企业累计约1400余家,超过60%,也就是说有40%的饮片企业连参与资格都没有。

至少中标1个品种品规的企业一共666个,占比仅47.5%,也就是说一大半的饮片企业花了大精力参与,也完全没有竞争力。

企业入选品种少于50个的391家,占比超58%。可以看出集采竞争极为激烈,大部分饮片厂沦为大企业的背景板。从入围公示结果来看,华润三九或是本次中药饮片集采的最大赢家,旗下孙公司华润现代中药(昆明)有限公司在各省份合计共有2500余个品规入围,公司控股51%的孙公司重庆医药集团九隆现代中药有限公司入围品规2100余个。

笔者在2015年前后就预测,全国的饮片企业不是太少,而是太多,随着药典严格、飞检频繁,现在又加上集采,一下就淘汰了70%的企业的参与资格。

从目前趋势来看,国家队将会继续扩大自己的并购版图,大部分企业都将进入各大国家队的版图。未来局势就是几个头部玩家和下属自己的特色分公司,一家饮片企业也就生产几个产地特色品种,垄断该品种80-90%的采购、供应能力。

二、集采品种降价和品质如何保证?

集采初衷是解决老百姓看病贵和医药贪腐问题,传导到下游集采就是降低采购价格,这种从上而下的解决办法,一般就是解决一个问题,然后出现了更多新问题。比如全国中药饮片集采要求第二轮报价降幅≥20%才获拟中选资格。目前中药材行情进入熊市阶段,大部分品种价格均在下行期,药企预判到未来原料行情下行,是可以不断降低价格来入围。

但大家都知道中药材具有明显周期性,今年上半年还在牛市期间,多家药企就是因为白术等品种原料行情过高,导致违约失去集采资格。同时,一味压低价格将导致恶性循环,劣币驱逐良币,中药品质如何保证?

再者,一旦中药饮片集采品种被炒作者“狙击”,比如黄芪此次采购量1万吨,该品产量6万吨,按照原料2万元每吨计算,12亿的资金就可以垄断原料,不排除出现越招越高甚至中标即死的情况。

三、药材原料质量要求是集采加分项?

申报品种评审指标得分上,主要是对于药材质量予以保障,主要对道地药材、自有种植基地(GAP基地)、趁鲜切制以及溯源体系等方面进行评价。这对企业综合能力提出很高要求,从公示资料中来看,极少有企业在该项得到满分30分。

新版GAP看似管得滴水不漏,实则“矫枉过正”。过高的门槛将极大地限制多数中药材,特别是药食两用品种的产业链延伸;同时,过于繁琐的管控环节,必然大幅提高认证成本和投入成本,造成终端用药支出的显著增长。    

中药材生产基地化这个话题提了快30年,国家也给予了大量的政策引导和生产补贴,但实际收效甚微。笔者对国内绝大多数中药材生产基地的实地考察发现,基本上都是“挂羊头卖狗肉”,找个合作社的地块,戳块牌子了事。

也就是说,中药材集采既要、又要、还要,从结果看,势必成为巨头们的盘中餐,其余普通玩家基本分不到一份羹。很多企业强行低价中标,也注定是赔本赚吆喝。国家搞集采后市如何,我们一起关注,让子弹多飞一会儿。

上一篇:【入选】2024年中药材品牌示范基地重磅揭晓:太和县宫集镇凌云家庭农场榜上有名!

下一篇:全国林下经济发展指南(2021—2030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