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方子,我以前专门写文章分享过,还有和上焦宣痹汤的对比,因为那篇文章,我还认识了很多同行和患者。
这个方子就是半夏厚朴汤,是治疗咽喉有异物感的专方,医圣张仲景专门有经典写了:“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
很多人过来就诊,咽喉有异物感,就说有梅核气,然后就是半夏厚朴汤,其实需要分情况。
不是所有人都可以用。这个后话,我后面会跟你说。
为什么在经典中还特意强调一个“妇人”呢?难道男患者就不能用吗?不是这个意思。
我们看方子的组成,半夏,厚朴,紫苏叶,茯苓,生姜,有时候我习惯用紫苏梗代替紫苏叶,或者两个一起用。
为什么?
其实就是痰气交阻在咽喉,很多女性更容易生气,气阻,痰凝了,就形成咽喉异物感。
吞不下,吐不出的感觉,如鲠在喉的味道。关注点一个气,还有一个痰。
我们从方子组成也大概能够知道,以方测证。都是热药,化痰祛寒理气的。
所以人应该是偏冷的。如果是那种肥头大耳,咽喉扁桃体肿大等的,大腹便便的,脂肪肝,油腻的这些人就不能用的。
能够用的人呢?
舌苔白色的,舌质淡白的,舌苔甚至有些粘液的,白白的,腻腻的,甚至可以看到舌苔两边有条线,我称它为“半夏线”。
这个是我以前一个老师喜欢这样形容。其实主要就是方便记忆。
其他的形容还有什么葛根背,黄芪蝙蝠袖,桂枝茯苓丸脸,四逆散脸,黄脸婆汤……
很形象,大家一看就记住了。也能够很快速的一一对应起来用什么方子。
比如上面的黄脸婆汤,我写文章介绍过几次了:《脸有斑,体有湿,身有瘀,心情有郁,不当“黄脸婆”拥有好气色》。
我还会看看咽喉,咽喉不红,没有血丝。
那么这种就可以用上这个方子了,比什么慢严舒柠好用。
习惯用量法半夏9克,厚朴12克,紫苏梗15克,茯苓12克,生姜2片(自备)。
临床中只要对证,很多疾病都可以用。比如慢性咽喉炎,声带息肉,声带水肿。声带麻痹等。
但不是所有的咽喉异物感就以为是梅核气。
如果是湿热导致的,比如咽喉看过去红的,血丝多的,那可能就是上焦宣痹汤了,郁金,枇杷叶,淡豆豉,射干,小通草这样。
所以还是需要鉴别。
有时候就是一点点区别,用起来效果就不同。还有一些比较类似的,就只能通过探路方子来做介绍了。
我前几天看了患者,咽喉咳嗽几个月了。用了上焦宣痹汤,效果不显。我就反其道而行,直接半夏厚朴汤加减三天,没有想到效果反而出来了。
所以才有中医的舍脉从证什么的说法。实际情况和理想情况还是相差很远,需要医生认真研究和揣摩。
今天看文章,有几个人说,医生应该按照效果收费,病不像其他东西,非常复杂,所以古人才会说:学医三年,口出狂言;再学三年,不敢妄言;续学三年,沉默寡言。
如果真的有效果,要求包治,不给医生机会,也不给患者自己机会,那谁都没有机会。包治本来就是个伪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