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光前中药材种植养殖网!
24小时客服热线: 13956769187
电话热线: 0558-5589213

陈潮祖治耳鸣,重用此药有奇功!

发布时间:2023-09-18 阅读:1092

贾波 等陈老学生 陈潮祖医学论坛

肖某,女,27岁,2003年12月16日初诊。
患者因耳鸣7天就诊,一周前,因不慎受凉后,出现耳鸣,伴头痛眩晕,恶寒发热,咽痒咳嗽。
自服“通宣理肺丸”和“感冒清”等药物后,恶寒发热,咽痒咳嗽,头痛眩晕消失,但耳鸣如初。
遂到某西医门诊求治,予以肌注“青霉素”三天后,病情无明显改善,故求中医诊治。
刻诊:耳鸣,耳痒,时有喷嚏,舌苔薄白,脉浮紧。
病机:风寒闭阻,邪蒙耳窍。
治法:祛风散寒,宜肺通窍。
处方:《局方》消风散加减
羌活10g,防风10g,荆芥10g,薄荷10g,蝉蜕10g,僵蚕10g,川芎15g,茯苓15g,陈皮10g,厚朴15g,党参15g,蔓荆子30g
水煎服,每日1剂,3剂。
12月19日复诊:患者诉服1剂后,耳鸣明显改善,3剂后偶感轻微耳鸣,余无不适。继服2剂而愈。

本案患者耳鸣的发病时间仅为7天,舌苔薄白,脉浮紧,病初伴见恶寒发热,咽痒咳嗽,头痛眩晕,均为风邪上攻所致,治当祛风散寒,缓急解痉。
本案为何选用《局方》消风散为主?陈老在《中医治法与方剂》一书中指出:“《局方》消风散所治有四:一是头昏、目眩、鼻塞耳鸣……”
本案耳鸣之治,遣药当从祛风、解痉、补气与流通气血津液构思。本方组成正合此思路。
1 祛风解痉药
外感风邪与耳鸣有何关系?风邪是从肌肤侵入肺卫,影响肝系少阳三焦,头颅内外膜络痉挛,营卫不和,因此出现了耳鸣、头痛、眩晕、恶寒发热、咽痒咳嗽。
现代研究认为,耳鸣的发生,多数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耳部微循环障碍,是因耳部微血管痉挛,血流受阻,故西药常用山莨菪碱、西比灵等解除痉挛。
本方之羌活、防风、荆芥、薄荷既可祛邪外出,又可缓解膜络痉挛,一箭双雕。
僵蚕、蝉蜕息风解痉,解膜原之挛急。
遣较多祛风药,一则消除致病之因,一则兼顾组织结构,缓解痉挛,恢复耳部正常的血液运行。
2 补气药
党参助正祛邪。《诸病源候论》曰:“血气不足,宗脉则虚,风邪乘虚,随脉入耳,与气相击,故为耳鸣。”
本案患者耳鸣的发生,不能仅仅考虑到外因是感受外风,而忽视其内在的肺气不足这一重要内因。
肺合皮毛主表。肺气不足,表卫不固,才易感受外风,故用党参益气以扶助正气,祛邪外出。
3 流通气血津液药
陈皮、厚朴畅通三焦之气,茯苓淡渗利湿,川芎活血通络。
现代医学认为,利水消肿、行气活血药能解除内耳前庭、迷路水肿,减轻神经压迫,促进局部淋巴回流,从而改善耳鸣。
陈老临证用药发现,大剂蔓荆子可有效缓解耳鸣、脑鸣等症,故本案重至30g。
复诊时,患者自诉服1剂后,耳鸣明显改善,3剂后偶感轻微耳鸣,续服2剂而愈。
古人曾言,耳鸣的治疗要遵循“实则泻肝,虚则补肾”的治疗原则。
此证是因脉络痉挛,导致营卫运行不利。膜络属于肝系筋膜,膜络挛急,属于实证,实则泻肝,其言不谬。


上一篇:中医也有“特效药”,分享五种疾病的“专克”中药!

下一篇:2位神医的共同“绝活”!可起死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