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要做手术的腰痛,经方解决了
李虹,女,61岁, 体型中等偏胖 ,退休人员,2023年9月1日就诊。
主诉:腰痛3月。
现病史:患者3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部沉重、冷胀痛,不能久坐,曾于多家医院就诊、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予以针灸、推拿理疗、药物(具体不详)疗效不佳,个别医生提出手术治疗,病人压力山大,经朋友介绍来诊。
刻症:焦虑面容,腰部沉重、冷酸胀痛,久坐加重、平卧休息减轻,稍活动后感下肢乏力沉重、多汗,无双下肢肿胀,时有口苦无口干,无胸闷气短,无腹胀、腹泻,寐、纳可,二便可。舌苔薄白、舌下静脉轻度瘀滞,脉沉细。否认药物过敏史、手术史。
专科检查:脊柱轻度侧弯,双侧腰肌紧张,L3-S1棘间及椎旁压扣痛(+)、L4-5为甚,双侧臀中肌压痛(+),挺腹试验(+),直腿抬高试验(-),双下肢肌力5级,色泽感觉正常,巴彬斯基征(-)。
中医诊断:腰痛 寒湿阻滞 气滞血瘀
中医用药:肾着汤合四逆散加减
茯苓30克 炒白术20克 干姜30克
炙甘草20克 柴胡20克 炒枳壳10克
赤芍30克 桑寄生40克 牛尾独活30克
酒川芎20克 党参30克
中药用法:三剂,两日一剂,每日三次,患者服完二剂,眉开眼笑复诊,腰部沉、冷胀痛缓解,可以打麻将坐整个下午,稍感胸背部胀痛,继续服中药、配合1周3次针灸理疗巩固疗效,现患者完全恢复正常生活状态。
感悟分析
上述病例,按以往思路借助解剖、影像指导,还是重蹈覆辙,应用仲景思维,结合望、闻、问、切,联想到师父反复强调腰痛“肾着汤”条文:“肾着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衣里冷湿,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干姜苓术汤主之”。
由炙甘草二两,白术二两,干姜四两,茯苓四两组成,暖土胜湿,适用寒湿所伤之肾着病,思路清晰,法从心出,提高了诊疗效果。
治一病而诸症愈
李某某,女,36岁。初诊时诉盗汗,舌正、脉缓而偏沉弱,辨为虚证。还有腹凉、经前腹胀、双肩恶风冷、夜里腿有抽筋、呃逆(饥饿时明显)等症状。
处方以黄芪桂枝汤合加味导气汤治疗。
方药:桂枝20g,白芍20g,炙甘草10g,生姜15g,大枣30g,小茴香10g,木香10g,吴茱萸10g,木瓜15g,槟榔10g,黄芪30g。7服药吃了半个多月。
二诊时腹胀已除,盗汗明显减少。正在诊脉时却发生头晕、心慌症状,过一会儿就基本恢复了正常,经详细询问,才知道这样的症状时有发生,在睡眠时都有发作,经期似乎较为明显。曾做过各种检查,血糖血压都正常,动态心电捕捉到早搏,脑电图显示有轻微异常放电。
方改二加龙骨汤合白薇汤:桂枝20g,白芍20g,炙甘草10g,生姜15g,大枣30g,龙骨30g,牡蛎30g,附子10g,白薇10g,当归15g,茯苓15g,柏子仁10g,黄芪30g,防风6g。
服药2周后,来复诊过1次。告知盗汗、头晕、心悸基本消失,只要不是太累,一切正常。
按:二诊改二加龙骨汤,本应为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去桂枝加附子、白薇,但笔者没有去掉桂枝,因为患者有明显的心阳虚症状。
白薇汤出《普济本事方》,治郁冒血厥,刘渡舟前辈善用此方。笔者开方时,一度犹豫,要不要把白薇去掉,以前用白薇不止一例,患者出现过呕吐,心有余悸。但巧合的是,所选两方中均有白薇,若去而不用十有八九会影响疗效。最后用了10g。
患者来的时候,只想治盗汗,因为心悸、头晕等病服过西药无效。但在笔者得知之后,及时调整了方药,这些症状差不多是一起治好的。
温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药,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