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赵义红
在临床上看病多了,真的很容易犯一个毛病。
看到症状和病名就根据经验对号入座。如果治好了,看起来就高效、很厉害,但是一旦遇到特殊一点的病人,很容易“翻车”
前段时间,有一个朋友介绍过来的病人,上半身出汗多,一活动就出汗多。一天要换好几次衣服。
这个患者看了好多中医,包括各种名中医,连国医大师都看了,都是有一点效果后就没用了。
他来到我这里,把之前的方子让我看了。
用过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附子甘草汤、桂枝汤等
基本把治疗出汗多有关的方子用过来完了。
了解完这个情况,我就怀疑患者有其他地方的问题。
问诊的时候,重点问了身体其他地方有没有不舒服。
然后这个患者就提到一点,吃完饭,胃稍微有点胀。不是很影响生活,就没有在意。
中医里有“独处藏奸”的理论。就是告诫大夫于细微之处勘察病机。
于是,我抓住这个特点,辨证为中焦不通,因此上半身出汗不止,开了半夏泻心汤
三服药之后,困扰患者一年多的出汗问题就解决了。
这个案例让我特别有感触。中医无论何时,都不能被表象迷惑,忘记中医辨证和治病思维。
有时根据一个现在病名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固然有好处,但也容易固化思路。
中医的核心不是以病为主,而是以人核心。永远以个人的症状感受、舌脉为主要判断依据,必要时,抛开西医的病名,才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