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光前中药材种植养殖网!
24小时客服热线: 13956769187
电话热线: 0558-5589213

选奇汤:治疗疑难病疼痛的良方

发布时间:2024-03-08 阅读:444

·经方中医张先生


一些杂病有时候辩证并不明显,证候不明显的时候很难下手,这时候就该有针对性的选用专病专方,然后逆推病机,收效还是相当不错的。

眉棱骨痛属内伤头痛范围,多因痰涎风热,郁遏经络所致。清代林佩琴《类证治裁卷六·头痛论治》谓:“眉棱骨痛,由风热外干,痰湿内郁,选奇汤。”该方原出于李东垣《兰室秘藏》卷上,药只四味:“羌活、防风各三钱,炙甘草三钱(夏月生用),酒黄芩一钱(冬月不用。如能食是热痛,倍加之)。清代林珮琴《类证治裁卷六·头痛论治》谓:“眉棱骨痛,由风热外干,痰湿内郁,选奇汤。”清代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目痛源流》亦谓:“大约选奇汤,上清散二方俱为总治眉棱骨痛之剂。”(此书之选奇汤多法夏与生姜)。方中防风味辛甘,性温而润,气味俱升,祛风而不燥,前人称之为“风药之润剂”,善走上焦,以治上焦之风邪。羌活体轻走表,气雄能通,芳香能止痛,行上焦而理上,能直上巅顶,横行肢臂,治游风头痛、风湿骨节疼痛等症。黄芩苦寒,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甘草味纯甘,既能清热解毒,又能调和诸药,缓急止痛。菊花甘苦寒,轻清走上,疏风清热。白蒺藜质轻色白,性升而散,专走头目而祛风止痛。白芍酸寒收敛,善走阴分,能益阴护里,缓急止痛,与疏散之诸风药配伍,互制其短而各展其长。诸药参合,直达头面,祛风清热止痛作用增强。


结合一个实际病例来看眉棱骨疼痛选方是不是精准。

一男55岁,主诉左眼眼眶以及左侧眼部上侧胀痛三个月余,主要起因是患者因散光佩戴眼镜后觉得双眼不适,尤其是以左眼疼痛厉害,每天自觉于眉心及左眉棱骨位置疼痛3--5次。每次会持续三十分钟左右,已经严重影响到工作和生活,即便是取下眼镜疼痛依然不减,有时候还伴有眩晕,胸闷以及口干口苦,大便每天2-3次,大便成形,舌质暗红,苔白滑,脉弦细滑。

患者前段时间曾去医院诊断为“视神经炎”给予维生素B1,维生素B12等药物治疗,未见好转,后用维生素B12和普鲁卡因做左眼眶上神经穴位封闭治疗,治疗一个多月也不见明显效果,自觉依然疼痛,遂求助中医治疗。

中医诊断为眉棱骨痛,刚开始辨证为肝肾不足,按此证用药杞菊地黄丸加味治疗,效果不佳,痛疼时有发作,后经调整思路选用温胆汤合选奇汤加减,从祛风除痰通络止痛论治。

处方:羌活10克,防风10克,竹茹12克,枳壳5克,化橘红5克,法半夏10克,茯苓15克,生甘草6克,生地黄15克,木通6克。水煎服5付,饭后半小时服用。


患者服用五剂后自觉眉棱骨疼痛大减,眩晕,胸闷等症状亦有改善,精神状态明显好了很多。之后根据患者每次反馈情况临证加减,连续服用半个月后患者痊愈,遂停药。

根据以上病例,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在治疗杂病的时候,有辨证不准或者辨证不清晰之时,不妨用专病专方的思路有针对性的给病痛患者用药,收效反而比较快,这是临证用药的一些建议,希望能给各位一个参考。

本例在前人治疗眉棱骨痛经验基础上,配合温胆汤以除痰通络,且因患者有前列腺炎史,小便宜通畅,故以生地、木通清热利小便以易黄芩。

又如 选奇汤合温胆汤加减治疗左眼眶上神经痛

一男62岁,患者因左眼眶及左侧额颞部胀痛三个月,缘患者于三个月前自觉戴眼镜后双眼疼痛,尤以左眼眶为甚,每天自觉于眉心及左眉棱骨位置大痛2~3次,每次约持续20~30分钟,影响工作及睡眠。以后虽然取下眼镜,左眼眶疼痛亦未见减轻,有时伴眩晕、胸闷或觉口苦,平素喜饮水,大便日2~3次,大便成形,舌暗红,苔白滑,脉弦细略滑。某医院曾诊为“视神经炎”,予维生素B1、B12等药治疗未见好转。既往双眼无特殊病变,曾有高血压及前列腺炎史。右侧玻璃体稍混浊,眼底视神经乳头边界清楚,颜色淡红,血管:动脉反光度增强,静脉充盈,A:V=1:3,未见交叉压迫现象。眼科诊断为“左眼眶上神经痛,眼底动脉硬化(双)”。


中医诊断为“眉棱骨痛”。初时多以肝肾不足论治,取杞菊地黄丸加减出入,并隔天用维生素B12和普鲁卡因作左眶上神经穴位封闭,按此治疗一月有余,自觉似效非效,眉棱骨处疼痛仍时时发作,于8月15日改用选奇汤合温胆汤加减治疗,以祛风除痰通络论治。方用:羌活9克,防风9克,竹茹9克,枳壳4.5克,橘红4.5克,法夏9克,云苓9克,小甘草6克,小生地15克,木通6克。服上方后自觉眉棱骨处疼痛逐渐减轻,眩晕、胸闷等症状亦见改善,精神及胃纳转佳,以后照此方加减,至8月24日,症状好转,方药约二个多月,穴位封闭由隔天一次改为三、四天一次,一周一次,一月一次,10月30日最后一次封闭后,便停止封闭疗法,单服中药,眉棱骨处疼痛基本无发作。

又如


加味选奇汤治疗球后视神经炎

一男36岁,1周前患急性菌痢伴有高热,经治疗热退。双眼视力急剧减退。

某医院诊断为两眼急性球后视神经炎。曾用血管扩张剂、能量合剂、激素等药物治疗1个月,收效甚微,双眼视力继续减退。眼球转动时牵引疼痛,双眼视力模糊,左眼3.6,右眼3.95,双眼对光反应迟钝。

眼底:双眼视神经乳头边缘模糊,黄斑区中心凹反光可见,口干,大便秘结,脉弦数,舌质红,舌苔黄。

诊断为双眼急性球后视神经炎。此为湿热郁遏化火;


用东垣加味选奇汤清热凉血,平肝熄风。处方:生石膏30g,黄芩10g,炒栀子10g,生地10g,牡丹皮10g,羌活10g,防风10g,全蝎10g,甘草10g,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服药期间出现呕逆,加代赭石15g,竹茹6g。共服15剂,双眼视力均为4.9,近视力为5.0。

眼底颞侧视乳头色泽略淡,黄斑区中心凹反光存在,视野未发现异常,临床治愈。走访半年未见复发。

选奇二辛汤加味治疗慢性鼻窦炎

一男15岁,3年前因患头痛、发热,鼻塞流涕,经静滴青霉素治疗,病情减轻,惟鼻塞流涕不止,伴前额眉棱骨痛,拍片示:额窦慢性炎症。

经抗炎、抗过敏等治疗月余,效果不显。再给予藿胆丸、千柏鼻炎片等,仍不见功。

诊见患者鼻流浊涕,量多不止,伴头目昏蒙,前额痛,时咳黏稠痰,身重乏力。舌淡苔薄黄,脉沉滑。

诊为痰湿内郁、风热上扰、清窍不利,予选奇二辛汤加味

酒黄芩、白芷各10g。桔梗15g,羌活、防风各6g,生石膏、鱼腥草各30g,细辛、甘草各3g。服药3剂,痰、涕锐减,头痛减轻。


继服5剂,诸症消失,头清日爽。嘱以防风通圣丸配服藿胆丸以资巩固。随访1年未复发。

【临证提要】本方解表清里,对于外感风寒,郁久化热内伏,遇气候变化、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劳累过度等触动的头痛效果颇佳。

临床常用于眉棱骨痛、偏头痛,及球后视神经炎、鼻窦炎等。

历代对本方发挥较多,可供参考:《内科摘要·卷下·十一各症方药》:“选奇汤。治风热上壅,眉棱骨痛,或头目眩晕。”

《温热暑疫全书·卷三·暑病方论》:“倘人迎弦紧而气口反大,咳嗽目疼,鼻流清涕,额与眉棱角痛,选奇汤最效。”

《张氏医通·卷八·七窍门上》:“白眼痛多有赤脉,若恶寒脉浮为在表,选奇汤。……风痛日久,渐变作火而羞明畏热,头目胀痛,若以风药与之则火愈炽,此风火相煽,选奇汤倍加葱白。”

上一篇:中医治疗惊痫、羊角风的重要方剂

下一篇:痛风永不复发的秘方,断根怪方治一个好一个!(必须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