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情过山车:从 175 元天价到 “降温” 新常态
白术的价格剧本总能牵动药市神经。回顾近 8 年走势,这味药材把 “暴涨暴跌” 玩得明明白白:2023 年从 30 元飙至 110 元,2024 年洪涝灾害助推下摸到 175 元历史峰值,却又在水淹货冲击下跌回 95 元。
而 2025 年产新季一开场,价格就开启 “降温模式”:
规格 | 价格区间 | 较 2024 天价跌幅 |
二年生鲜货 | 8-13 元 / 公斤 | 近 94% |
燎毛统货(6 成干) | 16-23 元 / 公斤 | 近 87% |
安徽统片 | 74 元 / 公斤 | 近 58% |
河北生切片 | 26-35 元 / 公斤 | 近 80% |
就连药市报价也透着 “不稳”:亳州两年生新货含潮价 35-40 元,安国鲜切片 30-35 元,较 8 月高点均跌超 20%。
二、供需天平反转:扩种潮压垮高价预期
为啥白术突然 “不香了”?核心是 “高价催产能” 的老规律在起作用:
种植版图大扩张:前两年的高利润让药农疯抢种植,传统主产区河北、安徽之外,贵州、四川、云南甚至江苏都加入 “种白术大军”,全国种植面积较往年扩种 4.5 倍。
新货集中 “冲市”:2025 年采挖面积创下历史峰值,即便安徽、浙江等主产区因高温、暴雨减产三成,新增产能仍远超需求缺口。目前鲜货已零散上市,9 月底大量新货涌入后,供需天平将彻底倾斜。
市场心态大转向:8 月还在观望的商户,9 月已开始 “勤进快销”,亳州、安国等地货源走销放缓,大家都在避开抛售高峰。
三、不同角色怎么应对?
药农:别盲目跟风,控品质稳节奏
现在扩种风险已拉满!建议避开新货扎堆期销售,更别提前采挖 —— 违背生长周期的白术品质差,反而卖不上价。不如深耕品质,等后续过剩产能消化完,优质货仍有机会。
药商 / 药企:危中寻机,盯紧品质
产新期是补仓好时机,但要擦亮眼睛:河北片 45 元、安徽统片 74 元的低价里,可能混有提前采挖的劣质货。优先选择符合药典标准的干货,降低后期经营风险。
四、长期看:低价周期才刚开始
参考历史规律,白术每次高价后都会迎来 3-5 年的低价消化期(比如 2008 年从 36 元跌到 6 元)。2025 年显然站在了新一轮周期的起点,想等下一波高价,得先熬完产能出清的 “阵痛期”。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