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矛盾:产能过剩(总产能超需40%)与需求萎缩(集采压价+终端疲软)交织,行业洗牌加速。极端天气成为短期价格波动的唯一变量,但难以扭转整体熊市格局。
一、中药饮片保质期革命:倒逼产业链升级
1. 政策本质厘清
饮片与药材区分:新规仅强制要求中药饮片(炮制品)标注保质期,中药材(原料)不受直接约束。
缓冲期设计:2025年8月1日前生产的无标饮片仍可流通,避免库存恐慌性抛售。
2. 产业链冲击与应对
饮片商洗牌:中小厂商面临仓储成本激增(恒温恒湿改造)及滞销风险,头部企业借机整合份额(如云南白药区块链溯源体系)。
药材仓储升级:虽不受限,但优质仓储(如亳州冷库)将成议价关键,霉变货贬值加剧(例:猫爪草长霉价跌30%)。
操作建议:流通端加速出清陈货饮片;种植端转向“鲜切加工”(如安徽趁鲜加工试点),缩短流通周期。
二、极端天气:局部扰动难改过剩大势
高温干旱的双刃剑效应

库存压制:天气利好的天花板
即便局部减产30%(如辛夷),全国冷库爆满,仍将压制涨幅,如猫爪草减产但库存3万吨,反弹难超80元。
投机警示:游资炒作天气敏感小品种(如沙苑子、枳实),但进口替代(越南枳实25元)随时逆转涨势。
三、医药反腐深水区:流通端“去伪存真”
数据揭示的行业阵痛
销售费用坍塌:上市药企2025H1销售费率均值降至18%(2024年同期32%),中小经销商现金流断裂案例激增(如四川荷花池抵押纠纷)。
渠道重构:药企直采比例升至50%+(例:华润三九并购昆药布局三七基地),中间商淘汰率或达40%。
合规生存指南
流通端:转向第三方质检背书(如SGS农残报告),规避“灰色交易”风险;
药企端:锁定GAP基地直供(如康缘药业金银花基地),降低集采断供风险。
四、重点品种后市预判:天气与库存的博弈

五、结论与趋势展望:剩者为王的生存法则
8月市场三大基调
1.产能出清加速:高库存品种(猫爪草、孜然)价格逼近成本线,中小种植户退场触发供给侧改革;
2. 天气炒作退潮:北方旱情缓解后,当归、党参等品种回调压力凸显,虚高行情难持续;
3. 政策重塑秩序:饮片保质期新规+医药反腐,倒逼行业向“标准化+直供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