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市场又降温?7月行情实盘解读
价格“滑铁卢”:多地药材步入下行通道
7月过半,药材市场又一次迎来明显“降温”。在安国、亳州、玉林几大药市转一圈,许多品种让药农和药商心里打鼓:刚产新的品种价格纷纷往下掉,连带一些热门货也难逃下行趋势。眼下手里有货,不少人都犯了难——现在该出还是继续等等?
安国药市:“新货冲击”下的两极分化
安国药市最近的主旋律就是“需求冷,走货慢”。尤其是几个刚上市的新品种,价格跳水势头明显。
- 冬瓜皮,量一多价就下来了。新货一上,低价迅速成主流:品质差的一路跌到8元、普货维持12元左右,和前段时间比又低了一截。主要是供货太足,加上大家都不急着采购,“压价卖货”成了商家不得已的选择。短期回升机会少,建议药农别硬扛,适时出货。
- 四川黄连也是小幅回落。鸡爪黄连站在300元左右,比起前阵子略有下滑。市场多是“见货就买”,没人敢大笔囤积,商家卖货意愿增强——对手里攒着老货的,这波或许可以趁成交意愿尚在时分批出部分。
- 野菊花、牛黄、韭菜子等特殊品类依旧“拿稳价”。特别是天然牛黄,155万元的身价硬是纹丝不动,极度稀缺撑起了底盘。这类品种平稳有支撑,暂时不用太担心。
亳州药市:跌跌不休,“消化大库存”成关键词
亳州,作为全国药材供销大市场,近期的气氛更显“冷清”。越来越多的品种陷入价格连跌,市场信心有些疲软。
- 元胡:陕西货小跌不停,已经到48-50元区间。源头产地价格下降,加库存充裕、走货不快,带动市场跟跌。手里有存货的商家和药农,建议别盼着回涨,分批慢慢出为妙,市场当前“消化存量”为主。
- 金银花:即便三茬新货因天气和采摘损耗导致减产,价格依旧撑不住。药厂货70-75元,统货80-90元,还未见企稳。原因无它,前期囤货多但需求没跟上,行情短期难起色。如果还指望“下一波三茬能拉升”,恐怕会失望,适量出售更加稳妥。
- 鹅管石:上涨一小步后站稳23-24元。小批补库后需求回落,价位稳定,但也难有大的行情机会,投机空间有限。
玉林药市:供大于求,价格无力翻身
玉林药市近期“货多价低”的标签贴得更牢,尤其有两类品种交易冷清,价格只能继续往下修正。
- 海螵蛸:不论大个还是中个,市场到货充足但买家意愿极弱。大个45-50元,商户抢着出货只求回本周转。短期来看,这类品种难现反弹,有单赶紧接,别悄悄囤着等涨。
- 平贝母:新货集中上市成“压价锤”。无硫大贝降到70-75元,进一步下滑。供大于求、走货受阻,药农可得抓紧机会,别等更大批新货上市时再卖,价格压力会更大。
做决定前,先想明白三件事
1. 新品慎囤。冬瓜皮、平贝母等新货量上来,几乎都逃不了“先跌一波”。手里存点没错,但别把希望全压在涨价上,边卖边看更靠谱。
2. 降价品种看需求。像黄连、元胡这类基本盘靠“刚需”,一旦采购端疲软,价格很难撑得住。手上的货,不如灵活应对,别死扛。
3. 稳价稀缺品类随行就市。野菊花、牛黄等短期供需平衡的品种,按部就班照常走货,不必盲目进出。
结语:“量大价跌”或成下半年主线?
纵观7月中旬各大药市,供强需弱的格局越发明显,多数药材还难迎企稳回升。与其幻想高点,不如转变思路抓好“走量、保周转”。当前市场逻辑就是“谁跑得快,谁压得小”。和市场较真,不如灵活应变,平稳过渡才是度过淡季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