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光前中药材种植养殖网!
24小时客服热线: 13956769187
电话热线: 0558-5589213

中药抗肿瘤备受国际关注

发布时间:2015-12-28 阅读:1719

            中医药在世界范围内传播速度不断加快,国际化程度逐年加深。由此可见,一个与现代医学相互借鉴、共同补充发展的中医药国际化时代已经到来
            11月7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马建中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建院60周年国际学术发展大会”上表示,随着屠呦呦荣获2015年诺贝尔奖,以及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布局的推动,“一个与现代医学相互借鉴、共同补充发展的中医药国际化时代已经到来。”
            中医药在世界范围内传播速度不断加快的同时,国际化程度也逐年加深。世界卫生组织承认并重视传统医学在国家医疗体系中的作用,在2014年5月举行的世界卫生大会上通过并签署了《2014-2023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战略决议》,肯定了传统医学在国家医疗体系中的重要性和价值。而从全球范围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触和信任中医药。截至目前,中医药已经传播到171个国家,中医在29个国家和地区以立法形式得到承认,18个国家和地区将中医药纳入医疗保险。
            毋庸置疑,中医药在防治现代疾病方面的优势和特色,正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医学界认可和接受,特别是现代药理学的发展及循证医学研究,极大地促进了中西医结合抗肿瘤治疗的发展,中西医结合抗肿瘤模式在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少抗肿瘤治疗的不良反应,增强放化疗及手术等抗肿瘤治疗疗效,减少转移及复发及延长生存期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和认同。
            例如,英国卡迪夫大学医学院研究证实,抗肿瘤中药可有效抑制肿瘤细胞侵袭转移。从而对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胃癌和骨肉瘤等肿瘤细胞的黏附和迁移起到明显的抑制作用,能有效控制肿瘤的病变发展。而在近期《癌症研究与治疗杂志》(th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and
            Therapeutics)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抗肿瘤中药参芪扶正注射剂可增强NSCLC患者的放疗效果,并降低放疗毒性。这些研究的发现,将大大肯定了我国中药在癌症临床治疗上作出的贡献。
            政策风向促行业发展
            在相关政策鼓励发展中医药抗肿瘤的同时,随着肿瘤基础研究以及对恶性肿瘤疾病认识的进一步加深,中药治疗肿瘤药物研究任重道远。
            中药的独特优势使其在临床肿瘤治疗中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在日前《关于印发中国癌症防治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的通知》中明确指出的“鼓励支持中药抗肿瘤药物的研发与生产。中医药管理部门指导医疗机构开展癌症中医药防治工作,推广应用中医药防治癌症的技术和方法。”以及“通过对口支援、人员培训等措施,推进县级中医医院肿瘤科建设,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大力推广中医适宜技术,将成熟的中医药技术、方法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运用中医治未病的理念,开展肿瘤预防及防复发服务。”
            此外,通知还提出,“财政补助资金与癌症防治任务完成情况和绩效考核结果挂钩。逐步扩大癌症等重大疾病基本医保保障范围,增加基本医保相关目录中治疗癌症等重大疾病的药品种类,加快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加强基本医保与医疗救助工作的衔接”等内容,均凸显出国家层面对未来肿瘤防治工作的重视。
            在相关政策鼓励发展中医药抗肿瘤的同时,伴随着肿瘤基础研究的进步以及对恶性肿瘤疾病认识的深入,新的作用机制、作用靶点的抗肿瘤药物纷纷涌现,临床研究技术也逐渐成熟,中药治疗肿瘤药物研究方兴未艾。
            2014年,CFDA药审中心完成了《中药新药治疗恶性肿瘤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该《原则》在2002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基础上撰写,整体思路强调,注册申请上市的抗肿瘤中药新药应充分体现抗肿瘤中药的优势与特点;科学合理地明确临床定位,尤其是关键内容(主要疗效指标及评价标准等)需获中西医领域专家的共识。与《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相比,重点突出了抗肿瘤中药的特点。
            “除了制定技术指导原则外,还应从国家层面给予应用中药治疗肿瘤的临床研究机构和企业更多的政策和人才、资金方面的支持。”一位中药抗肿瘤领域的权威专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是建议,在他看来,中药抗肿瘤临床研究任重道远。特别是中药制剂的研究建议,在遵循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基础上,采用辨病治疗为主,临床前需要提供针对某一类型肿瘤有效的研究证据。这需要中西医临床研究专家协同创新。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国内外已有的体内外筛选模型和方法,多方法研究中药抗肿瘤药理作用。 
            市场占比有待提升
            抗肿瘤中药的发展速度达到抗肿瘤药市场增长速度的两倍,市场份额超过10%的有4个品种,2014年参芪扶正注射液夺得了13亿元的亮丽业绩
            《全球癌症报告2014》显示,全球癌症病例将呈现迅猛增长态势,由2012年的1400万逐年递增至2025年的1900万。近5年来,全球抗肿瘤药物市场复合增长率为7.6%,显著高于全球药物市场4.3%的平均增长率。而作为世界癌症大国的中国,抗肿瘤药一直是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中国每年新增超过300万恶性肿瘤患者人群,这使得中国抗肿瘤用药市场始终保持较快速度的增长态势,即便是在医药市场总体增速明显放缓的大背景下。
            那么,我国的抗肿瘤药市场目前有多大?从样本医院数据来看,2014年样本医院抗肿瘤用药销售额达到15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了13.7%。
            而抗肿瘤中药的发展速度甚至达到了抗肿瘤药市场增长速度的两倍。据估算,中国传统抗癌药物的销量去年飙升35%,逼近170亿元人民币。统计显示,抗肿瘤中药多年来稳居医院中药销量前3名。
            2014年在我国抗肿瘤中药注射液市场中,市场份额超过10%的有4个品种,分别是参芪扶正注射液、艾迪注射液、康莱特注射液和康艾注射液。其中,2014年参芪扶正注射液销售额为13亿元人民币。
            尽管如此,中医药抗肿瘤药物目前在市场方面的占比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在政策和市场利好的推动下,我国中医药研究与中药现代化目前也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抗肿瘤市场上,中药一直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并且增速亮眼,特别是中成药大品种。“现在国家对中成药的扶持力度在加大,在制药和医保方面给予了一定的倾斜。从未来发展趋势看,中药抗肿瘤药市场前景广阔。”有市场分析人士预计,特别是肺癌、胃癌等多种疾病纳入大病保障范畴,抗肿瘤中药将迎来新的机遇期。
            另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针对中药的上市后再评价研究越来越受到制药企业的重视。随着国家科技支撑“中药上市后安全性监测与再评价标准规范的研究”及科技部重大专项关于中药上市后再评价关键技术研究等相关工作的逐步深入,一些中药企业已经运用最先进的研究方法对已批准上市的中成药在临床应用中的疗效、不良反应、用药方案、复方药物的配伍、中药的长期效应及费用-效价比等是否符合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作出科学的再评价,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专家认为,中药的有效性评价应以恶性肿瘤患者直接的临床获益为有效性评价依据。对于企业而言,需要真正将产品功效与临床需求相结合,并将产品质量与深层次的临床评价和科学研究相结合,唯有这样,才能给患者持续提供安全有效的用药保证,产品也才能走得更远。

上一篇:神奇苗药见证济世医术的传奇!

下一篇:基因编辑有望治疗血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