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光前中药材种植养殖网!
24小时客服热线: 13956769187
电话热线: 0558-5589213

桂枝汤及其衍生方

发布时间:2023-04-20 阅读:1465

开宗明义,对桂枝汤,我们提出如下观点:

1.太阳篇两大证、两大方,即太阳表实证,主以麻黄汤类、太阳表虚证,主以桂枝汤类。实则虚人外感。不必拘于用伤寒或中风、伤卫或伤营来解。

2.桂枝汤应属补剂,双补阴阳,内伤者用之,补其阴阳;虚人外感用之,扶正以祛邪。

3.桂枝汤既可为狭义发汗剂,又可为广义发汗剂。

4.桂枝汤将息法提出辅汗三法。

5.桂枝汤将息法提出发汗法的最佳标准。

6.桂枝汤将息法提出正汗与邪汗的标准。

7.桂枝汤将息法提出最佳药效标准。

8.桂枝汤将息法提出外感病的最佳疗效标准。

9.桂枝汤将息法奠定了测汗法理论基础。

10.桂枝汤将息法提出外感热病的护理方法。

桂枝汤是《伤寒论》首方,也是群方之祖,《伤寒论》的113方,从一定意义上来讲,都是桂枝汤法的衍生方。因桂枝汤辛甘化阳,酸甘化阴,是调和阴阳之方,或曰轻补阴阳之方。所有的疾病,都是阴阳失调;所有的方子,都是调和阴阳,因此,从阴阳的角度来说,所有方子都可看成桂枝汤法的衍生方。再者,中医将所有疾病分为外感内伤两大类,而桂枝汤,既可治外感,又可治内伤,所有的方子,无非是治疗外感或内伤,所以从一定意义来讲,所有的方子都可看成桂枝汤法的衍生方。另外,所有疾病都是邪正相争,或纯虚无邪,而桂枝汤既可祛邪,又可扶正,所以从邪正角度来讲,所有的方子无非是祛邪或扶正,由此可以说,所有的方子都是桂枝汤法的衍生方。据此,可以认为,桂枝汤不仅是《伤寒论》首方,也是所有方剂的祖方。本节所论之桂枝汤及其衍生方,仅限于仲景方中的桂枝汤衍生方。

一、桂枝汤

《伤寒论》第12条曰:“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伤寒论》第13条曰:“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伤寒论》第15条曰:“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可与之。”

《伤寒论》第24条曰:“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

《伤寒论》第42条曰:“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

《伤寒论》第44条曰:“太阳病,外证未解,不可下也,下之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汤。”

《伤寒论》第45条曰:“太阳病,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脉浮者不愈,浮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脉浮,故在外,当须解外则愈,宜桂枝汤。”

《伤寒论》第53条曰:“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

《伤寒论》第54条曰:“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

《伤寒论》第56条曰:“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若头痛者,必衄,宜桂枝汤。”

《伤寒论》第91条曰:“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

《伤寒论》第95条曰:“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

《伤寒论》第164条曰:“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

《伤寒论》第234条曰:“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者,表未解也,可发汗,宜桂枝汤。”

《伤寒论》第240条曰:“病人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日晡所发热者,属阳明也。脉实者,宜下之;脉浮虚者,宜发汗。下之与大承气汤;发汗宜桂枝汤。”

《伤寒论》第372条曰:“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

《伤寒论》第387条曰:“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当消息和解其外,宜桂枝汤小和之。”

《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曰:“师曰,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渴,不能食,无寒热,名妊娠,桂枝汤主之。”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上五味,呋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浙浙,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黏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一)方义

桂枝、甘草,是一个基本方,或曰方根,辛甘化阳以补阳。

芍药、甘草,是一个基本方,或曰方根,酸甘化阴,以补阴。

二方相合,调和营卫。营属阴,卫属阳,调和营卫,即调和阴阳,轻补阴阳。生姜、甘草、大枣益胃气,故外感内伤皆调之。

桂枝汤是偶方,既补阳,又补阴。因桂枝汤证本身就是阴阳两虚、营卫皆不足之证,两个病机并存。两个病机虽有关联,但并无主次从属关系,故须两个病机并治。桂枝辛温通阳,芍药酸寒益阴,二者皆为君药,故称其为偶方。生姜辛温发散,助桂枝之解肌发汗,为臣;大枣滋营阴,助芍药益阴和营,为臣;甘草和中,调和诸药,为佐使,此即君二臣二之偶方。桂枝与芍药等量,一阴一阳,一开一合,一散一收,阴阳相济,营卫和合,阴阳双补。有外邪者,桂枝汤加辅汗三法,可扶正祛邪,安内攘外,可属汗剂、解表剂;若无外邪者,就是一个阴阳两虚、营卫不足的虚证,桂枝汤则双补阴阳,调和营卫,故属补剂。

中医方剂学有两次大的飞跃,由单味药到奇方,是一次大的飞跃;由奇方到偶方,又是一次大的飞跃。奇方犹下里巴人,易于掌握;而偶方则为阳春白雪,掌握尤难。仲景诸方,以偶方为多,往往补泻同施,寒热并用,阴阳互见,敛泄一炉,相反以相成,臻于完美,故有方书之祖的美誉。



来源:本文摘自《李士懋田淑霄医学全集.上卷》,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7.

作者:李士懋 田淑霄


上一篇:难得一见的神奇秘方

下一篇:小细胞癌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