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讲了肠痈成脓的症状表现,仲景给的方子就是薏苡附子败酱散。
薏苡附子败酱散并不是散剂,不要被方剂名称误导了。
薏苡附子败酱散只有三味药,原方是薏苡仁十分,附子二分,败酱五分。杵为末,取方寸匕,以水二升,煎减半,顿服。
这三味药中,我们最不熟悉的就是败酱。败酱不是酱,而是一种草,也叫败酱草。
敗酱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说它一名鹿肠,味苦,平,无毒。治暴热,火疮赤气,疥瘙,疽,痔,马鞍热气。
败酱草主治赤眼、障膜、弩肉、聤耳、痈肿结热,破凝聚血,化脓为水。
《名医别录》说它除痈肿,浮肿,结热,风痹不足,产后痛。
《大明》说它治血气心腹痛,破症结,催生落胞,血运鼻衄,吐血,赤白带下,赤眼障膜,弩肉,聤耳,疮疖疥癣,丹毒,排脓补瘘。
薏苡仁就是我们常见的薏米。相信很多爱美的女性都知道一种据说能消水肿的粥:红豆薏米粥。也有很多人把它当茶饮,每天喝红豆薏米水来去除体内的湿气,达到消肿减肥的目的。其实这也只是一种似是而非的看法。我们就先来看看薏苡仁这味药。
《神农本草经》说薏苡仁味甘微寒,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风湿痹,下气,久服轻身益气,其根下三虫,一名解蠡。
薏苡仁为除湿行水,健胃补肺要药,主除筋骨邪气,拘痹不仁,利肠胃,消水肿,祛风湿,治脚气。
徐灵胎说薏苡仁能养胃舒筋 ,除湿泄热。
汪讱庵说:泻水所以益土,故健脾益土,所以生金,故补肺清热,扶土所以抑肝木,故治风热拘挛。
宗爽说:本经言薏苡仁主筋急拘挛,但拘挛有两等,素问注中大筋受热,则缩而短,故挛不伸,此是因热而拘挛也,故可以用薏 苡仁。若素问言因寒则筋急者,此盖受寒使人筋急,不可以用薏苡仁。寒热使人筋挛,若但受热不曾受寒,亦使人筋缓,受湿则又引长无力,此药力极缓和,凡用须加倍,即见效。又经疏谓孕妇忌服,不识何故,或未必然也。又曰医记载其能治疣,颇功效。
唐容川说此药生于水中,味极淡,不补又不涩,专于渗利。凡味淡气爱国奉献新人能降而渗利,其属阳之阴,不行在上之窍,而行在下之清窍,故能利小便.
薏苡附子败酱散中,起到排脓作用的主要是薏苡仁和败酱草,尤其是薏苡仁的用量很大。
而用到附子,是补充把脓推出来的那股气。因为薏苡和败酱这两味排脓药都是寒药,所以附子作为阳药来反佐这两味排脓药,用得非常轻,因为它在方子里的作用并不是补阳,更不是救逆,只是起到推一把的作用。如果附子的用量大了,整张方子的方向就偏掉了。
薏苡附子败酱散是重用薏苡,用薏苡泄热除湿,排脓利尿;败酱能清热解毒,破瘀排脓;而附子辛温,扶阳而行气血津液,所以附子在本方的作用是辅助散结消肿。整张方就能排脓消痈,振奋阳气。
《金匮要略论注》说:薏苡寒能除热,兼下气胜湿,利肠胃,破毒肿,是本方的君药。而败酱则善排脓破血,利结热毒气,是本方的臣药。附子能导热行结,为反佐。
《金匮要略心典》说:薏苡破毒肿,利肠胃为君;败酱一名苦菜,治暴热、火疮,排脓、破血为臣;附子则假其辛热,以行郁滞之气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