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方】诃子、牛蒡子、苡米、板蓝根、白芍、七叶一枝花、郁金、延胡索、珍珠母、甘草。
【辩证】湿热风火邪毒,损伤经络,经气不宣,气滞血瘀,不通则痛,常致疼痛剧烈或疼痛不休。其中湿热内蕴、感受邪毒为本病的基本病机特点,所以重点在于清热利湿,解毒止痛。
【临证加减】湿盛者加苍术、茯苓,以化渗湿热中阻;
胃寒者加陈皮、苏梗,以温胃和中;
热重者加黄芩、连翘,以清热解毒;
皮损位于头部加菊花、蔓荆子,以祛风热,引药上行;
胸腹部加枳壳、郁金,以宽中理气;
腰背部加葛根、桑寄生,以药走背腰而调解病邪;
上肢加桑枝;下肢加牛膝,为药引之意,以加强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