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光前中药材种植养殖网!
24小时客服热线: 13956769187
电话热线: 0558-5589213

良方几则

发布时间:2013-01-19 阅读:1724

 

 

1.甘 松

摘自2013-1-16中国中医药报

 

 

 甘松,健胃止痛之良药。治疗胃虚作痛,症见饥则痛发,得食痛缓,痛时喜按,泛酸,脉右濡左弦,余常用《严氏新定方》中的抑木建中汤。方用:甘松、党参、白术、白芍、陈皮各6克,黄精9克,煅瓦楞子12克,九香虫5克,砂仁6克,甘草5克,大枣3枚,陈饴糖30克(冲服)。方中用甘松芳香理气而开脾郁,黄精、党参、白术、甘草、大枣、饴糖补中益气而健脾胃,白芍缓中止痛,九香虫理气宽胸而止痛,砂仁、陈皮调中理气,和胃醒脾。脾胃和,则脘痛自止。

1.甘 松

摘自2013-1-16中国中医药报

 

 

 甘松,健胃止痛之良药。治疗胃虚作痛,症见饥则痛发,得食痛缓,痛时喜按,泛酸,脉右濡左弦,余常用《严氏新定方》中的抑木建中汤。方用:甘松、党参、白术、白芍、陈皮各6克,黄精9克,煅瓦楞子12克,九香虫5克,砂仁6克,甘草5克,大枣3枚,陈饴糖30克(冲服)。方中用甘松芳香理气而开脾郁,黄精、党参、白术、甘草、大枣、饴糖补中益气而健脾胃,白芍缓中止痛,九香虫理气宽胸而止痛,砂仁、陈皮调中理气,和胃醒脾。脾胃和,则脘痛自止。

2.疏肝化瘀止痛验案

摘自2013-1-16中国中医药报

□ 姜瑜 河北省遵化市建明镇建明医院

 

 刘某,女,65岁。2013年1月2日初诊。患者诉无论白天还是黑夜,平躺下之后,身体接触床的部位就会自觉发热刺痛,其余部位正常,自测体温不高。此症状已月余,服用中药和西药(具体不详),效果不佳。脉象弦稍涩,舌质暗紫。证属气滞血瘀,血瘀发热。治以疏肝养血,活血化瘀。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味:生地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炒枳壳10克,赤芍10克,柴胡6克,川牛膝10克,桔梗3克,川芎15克,郁金12克,丹参20克,枸杞子15克,菊花10克,玄参20克,生甘草6克。3剂,水煎服,每日1剂,饭后半小时服用。忌食生冷,油腻,辛辣,并且注意调节情志,保持心情愉快。

  1月5日复诊,诸症消失,脉象稍弦涩,舌质基本正常,嘱其再服原方3剂巩固治疗。

  《内经》云:“卧则血归于肝”,患者年逾六旬,本身肝血不足,并且在主诉里提及有情志不畅的病史,结合舌质、脉象、发病特点,符合了瘀血发病的特点。金代医家李东垣在《医学发明》里提及“恶血必归于肝”,所以,在治疗的过程中,用血府逐瘀汤加味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效果甚佳。

3.紫苏制剂治慢性气管炎有良效

摘自2013-1-16中国中医药报

 

 

 紫苏,又名赤苏,系唇形科植物,为一年生草本,紫苏性味辛、温,入肺、脾、胃经。能发表散寒,理气和营,行气宽中。还能减少支气管分泌,缓解支气管痉挛,而有止咳祛痰作用。此外,紫苏又能促进消化液分泌,增强胃肠蠕动,故有健胃消食之功效。主治风寒感冒,恶寒发热,咳嗽,气喘,胸腹胀满,胎动不安,并能解螃蟹、河豚鱼之毒。

  笔者临床应用紫苏制剂治疗慢性气管炎50例,其中治愈12例,显效20例,好转8例,无效10例 ,总有效率为80%。实践证明,紫苏制剂对咳、喘、痰三症均有一定疗效。

  制作及使用方法:取干紫苏叶10份,干姜1份,制成25%紫苏药液。每日早、晚各服1次,每次100毫升,10天为1疗程,间隔3天后服用第2疗程,一般服用3~4个疗程即可。(朱时祥)

4.自拟方治风湿性关节炎

摘自2013-1-16中国中医药报

 

 

 风湿性关节炎,属于中医学“痹证”范畴。“痹证”分为风寒湿痹和热痹两大类型。风寒湿痹又分为风痹(行痹)、寒痹(痛痹)、湿痹(着痹)三种。中医认为痹证的发生,与体质虚弱,生活失常、居处潮湿、气候变化等因素有关。风寒湿痹是由于人体阳气不足,腠理空疏,卫气失调,风寒湿邪乘虚侵入,流注经络,以致气血运行不畅而成。热痹系由素体阳气偏胜,内有热,感风寒湿邪,内热为外邪所郁,或风寒湿痹经久不愈,邪留经络蕴化为热而成。笔者治疗痹证多用以下方药,收效显著。

  风寒湿痹   临床多表现为关节或肌肉酸痛,阴雨加重,反复发作,时轻时重,关节疼痛或呈游走性,或痛有定处,或痛处重着不移(以沉、重、麻为主)。治宜祛风散寒除湿,疏通经络。

  1.虎杖30克,威灵仙10克,络石藤30克,鸡血藤30克,海风藤30克,板蓝根30克,桂枝10克,羌活10克。日1剂,水煎服。

  2.木瓜30克,薏苡仁30克,牛膝12克,千年健30克,豨莶草30克,桑枝30克,蚕沙10克,独活12克。日1剂,水煎服。

  3.鹿衔草30克,刺五加30克,黄芪30克,续断20克,桑寄生30克,千年健30克,当归12克,鸡血藤30克,杜仲15克。日1剂,水煎服。本方适用于老年风湿性关节炎患者。

  热痹   临床多表现为关节局部红肿热痛,触之痛甚,日轻夜重,伴有发热,口渴,烦躁,舌红,苔黄,脉数。治宜清热祛风化湿。

  木防己15克,生地30克,防风10克,羌活10克,银花藤30克,水牛角30克(刮成粉末),蒲公英30克,野菊花 20克,丹皮10克,赤芍12克,紫草15克,地龙10克。日1剂,水煎服。(良方)D4

 

上一篇:北京市中医局开出简易防流感药方

下一篇:治腮腺炎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