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芍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芍药的根,又名白芍药、金芍药、杭白芍、亳白勺、川白芍、宝鸡白芍等。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头尾和须根,置沸水中煮后除去外皮。或去皮后再煮至无硬心,捞起晾干。切薄片,生用或炒用、酒炒用。
【产地溯源】 主产于浙江、四川、安徽等地。
【性味归经】 味苦、酸,性微寒。归肝、脾经。
【本草语录】 “主邪气腹痛,除血痹……止痛。”—《神农本草经》“治风补劳,主女人一切病,并产前后诸疾,益气,治天行热疾,妇人血运,痔痿,发背,济疮,目赤胬肉。白者治血。”——《日华子本草》 “益女子血。”——《新修本草》 “补血,泻肝,敛阴。”——《本草备要》 “赤芍与白芍主治略同。但白则有敛阴益营之力,赤则只有散邪行血之意;白则能于土中泻木,赤则能于血中活滞。”——《本草求真》 功效主治 本品养血调经,平肝止痛,敛阴止汗。主要适用于如下病证: 阴血不足 症见眩晕、耳鸣及妇女月经不调、崩漏等症,常与当 归、熟地、川芎等同用。 外感风寒、营卫不和 症见表虚汗出而恶风,常与桂枝同用。 肝气不和 症见胸胁、脘腹疼痛以及四肢拘挛疼痛等。胸胁痛配伍柴胡、香附、川芎等;脘腹痛及四肢拘挛疼痛配伍甘草。 自汗、盗汗 治疗自汗、盗汗,常与龙骨、牡蛎等同用。 选购要点 以质坚实、条粗长、均直、粉性足、皮色整洁、无白心、无裂隙者为佳。 贮藏方法 贮于有盖容器内,置于阴凉干燥处,防霉,防蛀。 用法用量 煎服,6~15克;大剂量15~30克。用作养血、调经时,多炒用或酒炒 用;用作平肝、敛阴时,多生用。 注意事项 1.白芍反藜芦。 2.阳衰虚寒之证不宜单独应用;痰湿内盛者也不宜用,以防恋邪助湿。 3.本品与赤芍一补一泻、一收一散,在功效和主治病证等方面都有不同,应注 意区别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