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用5斤生地黄、山萸肉、山药,治好患者1年的头痛病后,我想说:这个世道,就是大师在流浪,小丑在殿堂! 现在社会上默认的潜规则就是:没本事的人在台子上叫嚣,有本事的人被淹没在了人堆里。 什么意思呢? 就像现在的医生,真正能治病的,一个赛一个的低调,他们没有那么多闲工夫去宣传,一颗心放在了研究病例和医案上。还有一部分医生不显山不露水,隐藏在了市井之中。
另一部分呢,动不动就上个节目,上个新闻热搜,鼓吹自己多了不起,师从某某某。名声起来了,挂号费也涨上来了,但要说治病的本事,他们心里自然清楚自己到底是几斤几两。 这跟如今娱乐圈的现象也很相似,真正的演员没戏拍,片酬低;那些没演技连台词都不过关的花瓶,却拿着高昂的片酬还片约不断。 这种种现象不可谓“不魔幻”,而我只想说:这个世道,就是大师在流浪,小丑在殿堂! 其他话不多说了,接下来讲讲我们今天要说的这个病: 这位患者是因为头痛难忍来求诊的,详细询问后,了解到患者于1年前过度劳累后,开始出现阵发性头痛,以胀痛为主,没有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 在当地医院检查后,被诊断为高血压,口服降压药后症状无明显改善。期间头痛反复发作,特别是每天中午以后会更加严重。现为求中药治疗,遂来求诊。 诊见主要症状有:头胀头痛,口干口苦,心烦易怒。又看他舌尖红、苔白。 辩证属于是肝肾不足,肝阳上亢证;治以滋阴益肾,平肝潜阳。
开出方子:生地黄、山药、山萸肉、茯苓、泽泻、丹皮、天麻、钩藤(后入)、石决明(先煎)、代赭石(先煎)、牡蛎(先煎)、玄参、夏枯草。 结果呢? 服药7天后,患者头痛发作次数明显减少,期间仅发作2次,心烦、口苦也得到改善,但是仍稍有口干。在上方加珍珠母后,续服半个月,煎服法同前。
二诊药后,患者再来复诊时,自诉头痛基本消失,只偶尔发作。调整方子继续服药月余,以巩固疗效,期间患者头痛未再发作。用药结束,头痛消失,诸症悉平。 生活中很多人都遇见过头痛的情况,那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头为诸阳之会,常人阳顺于上而不逆,则无头痛之患。上述患者肝肾阴虚,水不涵木,肝阳偏亢,上壅脑窍,故发为头胀而痛;肝阳亢盛,肝失柔和,故心烦易怒。肝气不舒,气郁化火,劫灼津液,口咽失润,故见口干口苦。
方中生地黄凉血生津;山萸肉补养肝肾;山药既固肾益精,又健脾以助后天生化之源;三药相伍,可肝脾肾三脏并补,滋阴壮水以制亢阳火盛,即所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泽泻渗湿泄热;茯苓健脾渗湿,与山药同用,可加强其健运之功;牡丹皮清泻相火,三药合用泻湿浊而降相火。 亢阳得降,气血调和,则头痛可除,故以天麻、钩藤平肝潜阳;合用石决明、代赭石、牡蛎诸药重镇潜阳。 本案为肝阳上亢兼有肝火上炎,故以玄参清热凉血、滋阴降火;夏枯草清肝泻火。 诸药合用,共奏养阴固本、平肝潜阳、清肝泻火之功,而头痛痊愈。 二诊时患者症状明显改善,肝肾得固,亢阳得降,故效如桴鼓,予上方加珍珠母加强平肝潜阳之力,而后药尽病愈,疗效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