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
吉林省是我国中药材产销大省,据估算,今年野生药材产量由2011年的1800~2000吨左右,减少至1500~1800吨左右,同比减少200~300吨左右,为历年最少。
特别是人参、西洋参和细辛,种植面积不但没有逐年增长,而且还有萎缩之势。
吉林省是我国中药材产销大省,药材产量约占全国总量的15%左右,其中野生药材产量占到全国总量的20%左右。今年吉林省药材产新和购销工作截止到10月中旬,已接近尾声。药材产新期间有众多国内外客商在关注该省药材的产量,特别关注野生药材的品种、产量、质量、价格等诸多商情。
产量:野生骤减家种稳定
笔者综合来自吉林省的抚松、敦化、通化、辉南、蛟河、长白、集安、磐石、桦甸、洮南等药材“十大产区”产新购销信息,今年地产药材的整体走势概括为:野生药材产量减少,家种药材产量稳定,购销形势不容乐观,总体销量少于往年,平均价格低于上年,多数药农药商惜售。
由于多种因素导致野生药材资源枯竭,产量连年下降。据估算,今年野生药材产量由2011年的1800~2000吨左右,减少至1500~1800吨左右,同比减少200~300吨左右,为历年最少。
今年吉林省药材“十大产区”的产量表明,关防风、北柴胡、关龙胆、远志、党参、苍术、赤芍、刺五加、辽藁本、穿山龙、天南星、白头翁、升麻、黄芪、黄芩、淫羊藿、威灵仙、玉竹、北五味子、辽细辛、白鲜皮、关黄柏、猪苓等约100个品种的总产量同比分别下降30%~80%左右。
家种药材则相对保持稳定。2009~2012年,吉林省种植面积始终保持在50万亩左右,连续四年不见大起大落。主要原因是:产区广大青年多去城里务工,家中留下妻儿老小无力从事药材生产;药材价格大起大落,市场产销不稳定,药农难以规避市场风险,种药材不如种粮食收入稳定,种粮政府给补贴,免除农业税,效益较种药材高出许多,所以很多农民弃药种粮;近几年人参、西洋参和细辛等紧俏价升品种用地难以解决,种植面积不但没有逐年增长,而且还有萎缩之势。
购销:量价表现分化明显
今年吉林省药材市场地产药材购销态势是:在调查的100个地产品种中,整体购销大致分为三种类型:有约30%品种购销量与价格小幅上扬,约40%品种购销量与价格保持上年水平,约30%品种购销量与价格持续低迷。
第一类,量价齐升。今年全国药材市场整体走势不容乐观,购销效益低于上年,但吉林省药材市场中的人参、西洋参、辽细辛、辽藁本、关防风、北龙胆、刺五加、穿山龙、大力子等30个品种的走势却呈良好态势,购销量与价格同比“双增长”,购销量同比增长10%,价格同比增长15%。产新后有来自京、津、沪、深、川、贵、穗等地的中药厂、中药饮片厂、植提物厂和保健品企业等客商积极入手,大货和批量成交有所增长,小批量交易活跃。但由于产量减少,供不应求,省内少有库存,许多采购人员空手而归,进而转向黑龙江、辽宁等产区收购。
第二类,量价稳定。由于野生药材减产,市场购销量自产新至今,一直保持稳定,不见大起大落,购销量与价格同比呈量价“双稳定”之势。主要品种约40个,如:柴胡、北豆根、党参、白头翁、威灵仙、赤芍、苍术、贯众、北五味子等。
第三类,量价下跌。全省十大产区约30个品种呈量价“双下跌”之势。由于收购商减少,加之收购价低迷,药农与当地药商均在捂盘惜售,待价而沽。购销量同比减少30%~40%左右,价格同比下降20%~30%左右,部分品种少商问津。量价“双下跌”品种主要有:苦参、黄芩(野生未撞皮)、平贝(大)、关玉竹、冰球子、苍耳子、茺蔚子、锦灯笼、车前子、猪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