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光前中药材种植养殖网!
24小时客服热线: 13956769187
电话热线: 0558-5589213

中药产业如何打造国际品牌

发布时间:2013-01-27 阅读:1351

2012年,国务院出台的《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指出:“中药标准主导国际标准制定”。这一目标的提出,表明我国已经开始从国家层面重视传统医药的发展,开始把握中药国际标准制定的主导权,将推进“中药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纳入了新时期的重点战略任务。

  近年来,全球掀起了“回归自然”的绿色消费热潮,中药材在国际市场上的需求量急剧上升。随着中药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被认可,中药材产业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期。然而,业内人士指出,由于我国中药产业现代化程度低、资源配置分散、标准体系缺失、营销方式落后等问题,严重制约着中药产业的国际化发展,使之很难真正全面走出国门、迈向世界。

  中药材资源大国,为人作嫁何时休

  目前,全世界中成药市场每年销售额达到300多亿美元,而在全球拥有绝对中药材资源优势的中国却只占了5%的份额。有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已经发现和探明的中药资源种类达到12807种,拥有全世界最丰富的天然药物资源。然而,丰富的资源优势并未真正转变为产业优势、市场优势,多数是廉价出口为他人作嫁衣。

  在国际市场,植物药提取技术一直是日本和美国的强项,能走在世界前列的中国中成药提纯技术却寥寥无几,能够享誉国际市场的中药品牌更是稀缺。在美国市场上大行其道的“韩国高丽参”,其实多是中国出产;国内市场价格高昂的银杏制剂虽然产自日本,却是日本企业从中国以极低的价格进口银杏干叶而制成后又返销给中国的……事实上,“洋中药”正在反食中国市场。

  目前,韩国、日本、美国等直接垄断了中成药国际市场的大部分份额,特别是日本和韩国,大批量地从中国进口粗加工的中药原料,精加工成中成药后占据了全球中药市场80%以上的份额。而中国在出口不足5%的份额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靠出售中药原料和低端产品创造的,附加值高的中成药比重只有25%,而转化能力差,科技含量低,标准体系缺失,加工方式落后,有害残留超标,正是阻碍我国中成药出口的主要原因。

  依靠科技创新,变主产为主导

  长期以来,我国中药材产业具有生产分散性和自发性的特点,从事中药材种植的多为农户和小企业,种植管理粗放,产品质量低下,严重影响着中医药的声誉。“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采收当柴烧。”这句古谚形象说明了中药材适时收获的重要性,也道出了科学生产之于中药材质量的基础作用,“药材好,药才好。”现在很多人说中医治病不灵,其实有一部分原因是中药材质量出了问题。

  近年来,随着自然资源的急剧减少,家种药材的北移南迁使部分道地药材产地发生了变化,新产区种植与加工技术的欠缺使药材质量下降。类似“橘生南为橘,橘生北则为枳”,如补气健脾的党参,以山西潞安一带所产的潞党参效力最强,而川党参、秦岭党参效力则较弱;还有些药材在经济利益驱使下,药农违背自然规律生产,为缩短药材在地时间使用“膨大剂”、“催长素”或提前其生长周期进行采挖;有的品种为便于储存、保色而大量使用“硫黄”进行熏蒸,导致残留超标使中药出口经常遭遇“滑铁卢”;野生药材由于连年无序地狂采滥挖,已经使部分品种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甚至濒临枯竭。

  另外,近年来中药材产量的锐减和价格的频繁波动,也给中药生产的科技化和规范化敲响了警钟。专家表示,目前我国中药方面的科技研发与生产加工应用脱节,必须加大投入,大力推广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基地的建设,随着野生资源的加速枯竭,更要加强对中药材新品种的培育及珍稀濒危中药资源的替代品研究。同时,在植物药提取技术上实现大的突破,开发研制具有独立品牌的中成药产品,从而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促进我国中药产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对接国际标准,实现产业腾飞

  近年来,中药出口路途坎坷的关键是标准缺失,而西方有很多国家并不认同中药的合法地位,导致中药只能以食品或食品补充剂的身份进入国外市场。因此,只有加强中药标准化、规范化、国际化建设,中医学才能广泛与现代科学相沟通,更快地实现现代化,更快地走向世界。

  专家指出,在我国具有高附加值的中成药产品,能走出去的可谓凤毛麟角。但在科研的道路上,中药还面临着另一个难题——我们的中成药没法定性,几十种中药混合在一起做成一个产品,它怎么去定性呢?各个国家对药品认证的体系的不同,使我们的中草药出口遇到很大的问题,因此,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基础上,必须采取“走出去”战略,通过广泛交流沟通,充分借鉴其他国家的发展经验,突破西方国家在法律上、技术上的壁垒限制。

  其实,国外也在不断修正自己的政策。如2011年5月开始实施的《欧盟植物药指令》,其实质就是为了解决欧盟市场上传统植物药长期没有合法药品身份、大多以保健品和食品销售的窘境。有了这部指令后,中药可以按照简易注册程序取得药品身份,虽然门槛依然很高,但与以往只能按照和化学药相同的标准注册相比,要容易得多。

        当然,打铁还需本身硬。必须强化自身规范化、标准化建设,通过技术进步,推动中药国际化发展。据悉,目前我国在中药研究、开发、生产、经营、使用和管理的各个环节均有独立的标准,如GAP、GMP、GSP等,进一步完善这一体系十分必要。目前,我国中药产业大致分为两种发展路径,即遵照传统的中医药理论进行药品生产和仿照化学药品、生物药品的模式进行研发,因此在制定中药国际标准的过程中,应该根据不同中药的特点加以选择,相互结合、互为补充。由于中药成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目前大部分中药制剂很难引入现代制药(13.07,0.29,2.27%)技术,所以保留传统的中药制造技术是必要的;同时,必须对传统中药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将现代先进的制药理念和技术引入中药制药领域,使中药制剂现代化。

  中药已经在全球范围内被认可,只是由于国内还没有健全完善的生产标准和质量体系,使竞争力大打折扣,令人痛惜。只有对整个中药产业进行升级换代,对质量体系、监管体系进行完善,用可量化的科学标准来建立起产业规范,才能真正让中药产业焕发生机,得到应有的市场地位,进而实现规模化,产业化,国际化。

上一篇:经营中如何做到顺势而为

下一篇:中药“留美”的品种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