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光前中药材种植养殖网!
24小时客服热线: 13956769187
电话热线: 0558-5589213

我国食药物质名单梳理、修订与展望

发布时间:2025-04-12 阅读:1225


孙欣缘1,2郑雅萍1,3孙康萌1,3何春年1,3肖培根1,3

1.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道地药材品质保障与资源持续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2.安徽中医药大学3.教育部中草药物质基础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



摘要“药食同源”思想及药食两用物质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医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千年来在人类饮食和健康维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食药物质”为现行法规管理的规范性名称,目前诸多食药物质名单中缺少基原、食药用部位等重要信息,随着相关法规更迭,部分物质还发生变化,这对使用和监管造成困惑。为此,该文依据《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目录管理规定》(国卫食品发[2021]36号)中对食药物质的定义和纳入条件,通过搜集资料和实际应用调查,重点对2002年公布的第一批87种食药物质名单进行全面梳理,通过增补、删除和修订,对其中部分发生变化的品种进行分析探讨,整理得到一个较为完整的修订名单,共有90种物质,与后3批(2019年、2023年和2024年公布)19种合并后,共计有109种。同时对目前虽然不在公布的食药物质目录中,但根据最新食药物质定义,实为食药物质的品种进行了归纳总结,发现有27种之多。因此,总结现有食药物质至少136种。另外,对可被纳入食药物质名单目录的潜在品种进行了展望,为将来食药物质目录扩充提供重点对象。该文系统梳理和修订了食药物质名单,为监管部门修订食药物质目录提供参考,为提升健康领域新质生产力和推动大健康产业有序快速发展提供基本信息。 

关键词食药物质;药食同源;目录;名单;修订;



“药食同源”思想及药食两用物质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医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千年来在人类饮食和健康维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历代先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渐丰富了药食两用物品的种类及其应用经验,早在《山海经》中就记载了鸟、兽和果等70多种可作药用的食物[2],唐代孟诜在《食疗本草》中记载了554味食疗物品[3],至明末姚可成在诸“食物本草”基础上修订增辑撰成《食物本草》二十二卷共计1 740余种[4]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保健养生意识越来越强,药食两用物品在健康中国建设和大健康产业中的重要作用已经得到广泛认同,为此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管理文件。2021年我国出台的第一部专门管理法规《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目录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中,以“食药物质”为规定中的规范性名称,并明确了其定义和纳入名单的条件[5]。截至目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正式公布4批共约106种食药物质的名单。然而,第一批食药物质名单(2002年公布)中87种食药物质只有名称,缺少基原、食药用部位等重要信息,部分品种模糊不清的界限对使用者和管理部门均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还存在部分品种虽然不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文公布的食药物质名单中,但符合《规定》要求;另外,部分品种虽然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文公布的食药物质早期名单中,但随着后续相应法规变化,出现了前后不相一致之处。为此,根据《规定》对食药物质纳入名单的要求,本文通过搜集资料和实际应用调查,对公布的食药物质名单进行全面梳理,通过增补、删除和修订,对其中部分发生变化的品种进行分析探讨,整理得到一个较为完整的修订名单,为管理部门完善食药物质目录提供参考,为提升健康领域新质生产力和推动大健康产业有序快速发展提供有效助力。

01
官方正式发文公布的食药物质名单整理

1.1食药物质管理的相关法规沿革

1982年我国颁布的《食品卫生法》第八条中首次提到“食品不得加入药物。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以及作为调料或者食品强化剂加入的除外”,在此背景下,1987年卫生部相应地颁发《禁止食品加药卫生管理办法》,并公布了第一批第一次“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品种名单”33种。2002年,卫生部发布《卫生部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即广为熟知的卫生部51号文件,新增并汇总《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共计87种。在停滞了10余年后,食药物质相关政策和名单更新进入快车道,5年内又新增公布了3批名单。特别要指出的是,2021年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颁布了《规定》,成为我国第一部食药物质管理法规,对“食药物质”做出了明确界定,这为规范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关于食药物质管理的主要法规沿革及相关内容详见表1。

1.2官方正式发文公布的食药物质名单梳理

截至目前,国家公布了4批食药物质名单,其中2019年、2023年和2024年分别公布的6种、9种和4种食药物质,明确了基原信息(名称、植物/动物名、拉丁学名和所属科名等)、食药用部位和安全限量值等,但2002年公布的第一批87种名单仅给出名称信息。2014年,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颁布了《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物质目录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在附件中《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物质目录》(征求意见稿)对87种食药物质的基原和使用部位信息给予了补充完善,但并未正式实施。

本文在上述公布文件的基础上,依据2021年《规定》中对食药物质纳入条件,结合历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中收载中药材及饮片的变化,对2002年公布的第一批87种食药物质名单及信息进行全面梳理,通过增补、删除和修订,共有90种物质,见表2,与后3批19种合并后,共计有109种。

1.3第一批87种食药物质名单修订说明

1.3.1 历版《中国药典》收载食药物质情况

将公布的物质名单与历版《中国药典》收录的中药材及饮片进行比对,大多数食药物质均有收载,其中代代花、白扁豆花和枳椇子3种未在《中国药典》(2020年版)中收载。蝮蛇在《中国药典》(1985年版)收载,随后名称改为蕲蛇。


表1 食药物质管理相关法规沿革
Table 1 Development of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on the management of substances with both edible and medicinal values时间文件名称相关内容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令第十二号)首次提到药食同源物质管理规定,“食品不得加入药物。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以及作为调料或者食品强化剂加入的除外”1987年《禁止食品加药卫生管理办法》(卫防字第57号)公布 “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品种名单”33种1988年公布部分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品种名单[(88)食监检字第23号]第二次公布名单增加至61种1991年《关于批准颁布第二批“既是食品又是药品”名单的通知》(卫监发[1991]第45号)规定新增马齿苋等8种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卫监发[1991]第54号)规定修改为“食品中不得加入药物,但是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作为原料、调料或者营养强化剂加入的除外”1998年《关于1998年全国保健食品市场整顿工作安排的通知》(卫监发[1998]第9号)规定新增金银花等8种2002年《卫生部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卫监发[2002]51号)修改“陈皮”为“橘皮”,剔除红花;新增品种11个,并汇总之前公布的品种共计87种(第一批)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主席令第九号)规定“生产经营的食品中不得添加药品,但是可以添加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2014年《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物质目录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修订说明;《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物质目录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国卫办食品函[2014]975号)将《禁止食品加药卫生管理办法》名称修改为《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物质目录管理办法》;增设了列入《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物质目录》(简称《目录》)的物质需具备的条件和禁止列入条款;增设《目录》中物质一般应当包括的信息;发布关于人参、山银花等14种物质的征求意见稿。未正式实施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主席令第二十一号)同2009年版2019年《关于当归等6种新增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公告》(2019年第8号)新增当归、山柰、西红花等6种2021年《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目录管理规定》(国卫食品发[2021]36号)进一步规范药食两用物质的管理,明确了“食药物质”的定义和范围2023年《关于党参等9种新增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公告》(2023年第9号)新增党参、肉苁蓉、铁皮石斛等9个品种2024年《关于地黄等4种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的公告》(2024年第4号)新增地黄、麦冬等4种物质


代代花为芸香科植物代代花Citrus aurantiumL. var.amaraEngl.的干燥花蕾。在《中国药典》(1977年版)以及《江苏省中药材标准》(1989年版)等标准中收载。代代花富含挥发油、酚酸等成分,具有抗氧化、改善血液循环等作用[6][7],所含黄酮类成分,如芦丁、金合欢素等有抗高脂血症作用[8]。有研究认为代代花可以被开发成降血脂产品[9]。代代花还含有柠檬酸、水芹烯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在食用方面,常常被用来泡茶、煮汤等。

白扁豆花是豆科植物扁豆Dolichos lablabL.的干燥花,历版《中国药典》均未收载,但在《山东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12年版)等地方标准中收载。白扁豆花具有抗炎和抗病毒等功效,并含有蛋白质和多种矿物质等营养成分[10]。一般用来煮粥、炒制、泡水等。白扁豆为同植物扁豆的种子,在历版《中国药典》都有收载,与白扁豆花区别在于使用部位不同。

枳椇子为鼠李科植物枳椇Hovenia dulcisThunb.的种子,亦有用带花序轴的果实,收载于《中国药典》(1963年版)、《全国中药炮制规范》(1988年版)和《安徽省中药材标准》(2022年版)等标准中。枳椇子含类黄酮、三萜皂苷等成分[11][12],具有免疫调节、肿瘤抑制、抗衰老、抗疲劳和降血糖作用。食用部分花序轴富含葡萄糖和苹果酸钾,暴露于霜冻后会变甜,可以生吃,也可用于酿酒或煮熟,并具有解酒和改善肝脏健康作用。

1.3.2 可能存在一定安全风险的食药物质

部分食药物质由于含有内源性有毒成分,使用不当可能导致安全问题:刀豆和白扁豆因含有植物凝集素(phytohemagglutinin)等成分,生食易中毒,建议熟食[13];过量或生食白果易中毒;决明子有肝损伤报道,不宜长期服用;肉豆蔻中的肉豆蔻醚和榄香素的变化,使患者出现中毒行为,不能过量服用[14];苦杏仁、郁李仁和桃仁生品均含有苦杏仁苷,遇酶水解后产生氢氰酸,因此用前须炮制,并注意用量;栀子中的环烯醚萜苷,以及决明子中的蒽醌类成分,报道具有一定的肝肾毒性,因此需要注意服用剂量。另外,蜂蜜需注意蜜源,特别是一些菊科植物作为蜜源时,可能含有有毒成分吡咯里西啶类成分[15]


表2 卫生部2002年公布第一批食药物质名单修订1)
Table 2 Revised list of the first batch of substances with both edible and medicinal values, publish by Ministry of Health in 20021)No.名称植物名/动物名拉丁学名所属科名食/药用部位2)备注4)1丁香丁香Eugenia caryophllata Thunb.桃金娘科花蕾干燥花蕾又称为“公丁香”;公丁香与母丁香两者2母丁香丁香E. caryophllata Thunb.桃金娘科近成熟果实用法用量相似,一般认为母丁香药力较弱。建议母丁香也纳入食药物质3八角茴香八角茴香Illicium verum Hook. f.木兰科成熟果实香辛料、调味品;又称“八角”(GB)4刀豆3)刀豆Canavalia gladiata (Jacq.)DC.豆科成熟种子因含有毒蛋白“凝集素”,未熟食用易中毒5小茴香茴香Foeniculum vulgare Mill.伞形科成熟果实果实、梗和叶均可作香辛料、调味品;小茴香嫩苗还可作蔬菜食用(GB)6小蓟刺儿菜Cirsium setosum(Willd.)MB.菊科地上部分食用常用其鲜品7山药薯蓣Dioscorea opposita Thunb.薯蓣科根茎其叶腋间之珠芽称为“零余子”,亦可食用和药用8山楂山里红Crataegus pinnatifida Bge. var. Major N. E. Br.蔷薇科成熟果实-山楂C. pinnatifida Bge.9马齿苋马齿苋Portulaca oleracea L.马齿苋科地上部分-10乌梅梅Prunus mume(Sieb.)Sieb.etZucc.蔷薇科近成熟果实-11木瓜贴梗海棠Chaenomeles speciosa(Sweet)Nakai蔷薇科近成熟果实-12火麻仁3)大麻Cannabis sativa L.桑科成熟果实李时珍曰:“壳有毒而仁无毒也。”故食药用部位实为种仁13代代花代代花Citrus aurantium L. var. amara Engl.芸香科花蕾1977年后《中国药典》未收载;在地方,代代花5-6月未成熟幼果常作“枳实”,7月尚绿近成熟果皮常作“枳壳”14玉竹玉竹Polygonatum odoratum(Mill.)Druce百合科根茎-15甘草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豆科根和根茎根作香辛料、调味品(GB)胀果甘草G. inflata Bat.光果甘草G. glabra L.16白芷白芷Angelica dahurica(Fisch.ex Hoffm.)Benth.et Hook.f.伞形科根根作香辛料、调味品杭白芷A. dahurica(Fisch. ex Hoffm.)Benth.et Hook.f.var. formosana(Boiss.)Shan et Yuan17白果3)银杏Ginkgo biloba L.银杏科成熟种子过量、生食易中毒18白扁豆3)扁豆Dolichos lablab L.豆科成熟种子未熟食用易中毒19白扁豆花扁豆D. lablab L.豆科花历版《中国药典》未收载20龙眼肉(桂圆)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无患子科假种皮-21决明子3)钝叶决明Cassia obtusifolia L.豆科成熟种子性味寒凉;有肝损伤报道,不宜长期服用决明(小决明)C. tora L.22百合卷丹Lilium lancifolium Thunb.百合科肉质鳞叶兰州百合L. davidii var. willmottiae (E. H. Wilson)百合L. brownii F.E.Brown var. viridulum BakerRaffill多作食用细叶百合L. pumilum DC.23肉豆蔻3)肉豆蔻Myristica fragrans Houtt.肉豆蔻科种仁假种皮、种仁作香辛料、调味品;过量易中毒(GB)24肉桂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樟科树皮香辛料、调味品;同属多种植物的树皮称“桂皮”,也常作为香辛料、调味品和药用(GB)25余甘子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 L.大戟科成熟果实藏族习用药材;印度阿育吠陀传统药中经常称为“三果”中的诃子和毛诃子,也常食用26佛手佛手C. medica L. var. sarco-dactylis Swingle芸香科果实需区别于葫芦科佛手瓜属佛手瓜Sechium edule (Jacq.) Swartz27(苦)杏仁3)山杏P. armeniaca L. var. ansu Maxim.蔷薇科成熟种子生品含苦杏仁苷,用前须炮制;杏及其栽培种味甜的干燥种子为“甜杏仁”,做食用西伯利亚杏P. sibirica L.东北杏P. mandshurica(Maxim.)Koehne杏P. armeniaca L.28沙棘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胡颓子科成熟果实蒙古族、藏族习用药材;大果沙棘多作食用29牡蛎3)长牡蛎Ostrea gigas Thunberg牡蛎科贝壳食药用部位不同,贝壳入药,而肉体食用大连湾牡蛎O. talienwhanensis Crosse近江牡蛎O. rivularis Gould30芡实芡Euryale ferox Salisb.睡莲科成熟种仁-31花椒青椒Zanthoxylum schinifolium Sieb. et Zucc.芸香科成熟果皮食用作香辛料、调味品花椒Z. bungeanum Maxim.果实亦可作为调味品使用(GB)32赤小豆赤小豆Vigna umbellata Ohwi et Ohashi豆科成熟种子-赤豆V. angularis Ohwi et Ohashi33阿胶驴Equus asinus L.马科干燥皮或鲜皮经煎煮、浓缩制成的固体胶牛科动物黄牛Bos taurus domesticus Gmelin或水牛Bubalus bubalis Linnaeus的皮所熬的胶称为“黄明胶”,为普通食品34鸡内金家鸡Gallus gallus domesticus Brisson雉科沙囊内壁-35麦芽大麦Hordeum vulgare L.禾本科成熟果实经发芽干燥的炮制加工品-36昆布海带Laminariajaponica Aresch.海带科叶状体-昆布Ecklonia kurome Okam.翅藻科37大枣枣Ziziphus jujuba Mill.鼠李科成熟果实原名单中“枣(大枣、酸枣、黑枣)”包含的3个物38黑枣(君迁子)君迁子Diospyros lotus L.柿科成熟果实质,建议分别独立出来。其中酸枣和黑枣(君迁子)39酸枣(仁)酸枣Z. jujuba Mill. var. spinosa(Bunge)Hu ex H. F. Chou鼠李科成熟果实、种子未被《中国药典》收载。枣Z. jujuba Mill.经蒸制等工艺加工后称为“黑枣”,因是枣的加工品,自然就是食药物质,不建议单列为一种食药物质;君迁子D. lotus L.的成熟果实也称为“黑枣”,在《本草拾遗》等和民间做药用和食用40罗汉果罗汉果Siraitia grosuenorii(Swingle)C.Jeffreyex A. M. Lu et Z. Y. Zhang葫芦科果实-41郁李仁3)欧李P. humilis Bge.蔷薇科成熟种子过量食用易中毒郁李P. japonica Thunb.长柄扁桃P. pedunculata Maxim.42金银花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忍冬科花蕾或带初开的花-43山银花灰毡毛忍冬L. macranthoides Hand.-Mazz.忍冬科花蕾或带初开的花-红腺忍冬Lonicera hypoglauca Miq.华南忍冬L. confusa DC.黄褐毛忍冬L. fulvoto-mentosa Hsu et S. C. Cheng44青果橄榄Canarium album Raeusch.橄榄科成熟果实-45鱼腥草蕺菜Houttuynia cordata Thunb.三白草科地上部分-46生姜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姜科新鲜根茎香辛料、调味品(GB)。《中国药典》把生姜和干47干姜姜Z. officinale Rosc.姜科干燥根茎姜分列为2个药材,建议食药物质也分列48枳椇子枳椇Hovenia dulcis Thunb.鼠李科种子、果实及肉质果柄食药用部位不同。药用为成熟种子;食用为肉质膨大的果序轴、叶及茎枝。现行《中国药典》未收载,只在1963年版《中国药典》收载49枸杞子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 L.茄科成熟果实-50栀子3)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茜草科成熟果实过量服用可能产生毒性51砂仁阳春砂Amomum villosum Lour.姜科成熟果实香辛料、调味品(GB)绿壳砂A. villosum Lour.var.xanthioides T.L.Wu et Senjen海南砂A. longiligulare T.L.Wu52胖大海胖大海Sterculia lychnophora Hance梧桐科成熟种子不宜长期过量服用53茯苓茯苓Poria cocos(Schw.)Wolf多孔菌科菌核菌核的干燥外皮为“茯苓皮”,亦可做食用和药54茯苓皮茯苓P. cocos(Schw.)Wolf多孔菌科菌核外皮用,建议增加55香橼枸橼C. medica L.芸香科成熟果实佛手C. medica L. var. sarco-dactylis Swingle原植香圆C. wilsonii Tanaka物是枸橼的变种;香园原植物为柚C. maxima (Burm.) Merr.的变种,注意区别56香薷石香薷Mosla chinensis Maxim.唇形科地上部分江香薷为石香薷的栽培变种江香薷M. chinensis ‘Jiangxiangru’57桃仁3)桃P. persica(L.)Batsch蔷薇科成熟种子含有苦杏仁苷,不可直接食用,多食易中毒山桃P. davidiana(Carr.)Franch.58桑叶桑Morus alba L.桑科叶药用采收季节为秋天初霜后,而食用根据需要,春、夏、秋3个季节均可59桑椹3)桑M. alba L.桑科果穗不宜过量食用;色至黑色的深色桑椹作药用,而食用还有一种白色桑椹60橘红橘及其栽培变种C. reticulata Blanco芸香科成熟果实的外层果皮原名单的“桔红”,改为与《中国药典》一致的“橘红”。芸香科植物化州柚C. grandis‘Tomentosa’或柚C. grandis (L.) Osbeck的未成熟或近成熟的干燥外层果皮,称为“化橘红”,与橘红来源植物不同,功效相似61桔梗桔梗Platycodon grandiflorum (Jacq.)A.DC.桔梗科根根据产地分“南桔梗”和“北桔梗”,前者药效佳,食用多用后者62益智(仁)益智Alpinia oxyphylla Miq.姜科去壳之果仁食用其去壳之果仁,调味品为果实。原名单中“益智仁”,建议与《中国药典》中“益智”合并,改为“益智(仁)”63荷叶莲Nelumbo nucifera Gaertn.睡莲科叶-64莱菔子3)萝卜Raphanus sativus L.十字花科成熟种子不宜与人参同用65莲子莲Nelumbo nucifera Gaertn.睡莲科成熟种子-66高良姜高良姜A. officinarum Hance姜科根茎香辛料、调味品67淡竹叶淡竹叶Lophatherum gracile Brongn.禾本科茎叶注意区别于竹叶68淡豆豉大豆Glycine max (L.) Merr.豆科成熟种子(黑豆)的发酵加工品注意区别于豆豉69菊花菊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菊科头状花序品种甚多70菊苣毛菊苣Cichorium glandulosum Boiss.et Huet菊科地上部分或根维吾尔族习用药材菊苣C. intybus L.71黄芥子芥Brassica juncea(L.)Czern. et Coss.十字花科成熟种子白芥Sinapis alba L.的种子称“白芥子”,多药用72黄精滇黄精Polygonatum kingianum Coll.et Hemsl.百合科根茎-黄精P. sibiricum Red.多花黄精P. cyrtonema Hua73紫苏叶紫苏Perilla frutescens (L.) Britt.唇形科叶(或带嫩枝)原名单上名称为“紫苏”;叶两面均为绿色的称“白苏”,多食用74紫苏子P. frutescens (L.) Britt.唇形科成熟果实原名单上为“紫苏籽”;叶两面均为绿色的称“白苏子”,多食用75葛根野葛Pueraria lobata(Willd.)Ohwi豆科根-76粉葛甘葛藤P. thomsonii Benth.豆科根-77黑芝麻脂麻Sesamum indicum L.脂麻科成熟种子香辛料、调味品(GB);《中国药典》只收载了黑芝麻78胡椒胡椒Piper nigrum L.胡椒科近成熟或成熟果实香辛料、调味品;《中国药典》 “胡椒”项下包括黑胡椒和白胡椒,日常生活中2种胡椒均常食用,建议原名单中“黑胡椒”改为“胡椒”79槐花槐Sophora japonica L.豆科花及花蕾花习称“槐花”,花蕾习称“槐米”。建议原名单中槐花和槐米修改为槐花,因《中国药典》槐花项下包括了“槐花”和“槐米”80蒲公英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菊科全草-碱地蒲公英T. borealisinense Kitam.同属数种植物-81蜂蜜中华蜜蜂Apis cerana Fabricius蜜蜂科蜜需注意蜜源意大利蜂A. mellifera Linnaeus82榧子榧Torreya grandis Fort.红豆杉科成熟种子83(鲜)白茅根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 Beauv. var. major(Nees)C.E.Hubb.禾本科根茎原名单名称为“鲜白茅根”,《中国药典》收载为“白茅根”(干品),建议名称改为“(鲜)白茅根”84(鲜)芦根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 Trin.禾本科根茎原名单名称为“鲜芦根”;《中国药典》记载为“芦根”(新鲜或干燥),建议名称改为“(鲜)芦根”85陈皮橘及其栽培变种C. reticulata Blanco芸香科成熟果皮原名单名称为“橘皮”,为与《中国药典》名称保持一致,建议采用“陈皮”86薄荷薄荷Mentha haplocalyx Briq.唇形科地上部分叶、嫩芽作香辛料、调味品87薏苡仁薏米Coix lacryma-jobi L. var. ma-yuen (Roman.) Stapf禾本科成熟种仁-88薤白小根蒜Allium macrostemon Bge.百合科鳞茎-薤A. chinense G. Don89覆盆子华东覆盆子Rubus chingii Hu蔷薇科果实90广藿香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Blanco)Benth.唇形科地上部分藿香Agastache rugosa (Fisch. et C. A. Mey.) Kuntze的叶,多食用,《中国药典》中未收载,而广藿香P. cablin(Blanco)不仅在历版《中国药典》中收载,也在岭南等地食用,因而建议原名单中“藿香”改为“广藿香”


1.3.3 建议删除或增加(修订)的物质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2020年2月24日)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2022年12月30日)明确了禁食野外环境中自然生长繁殖的陆生野生动物和人工繁育、人工饲养的陆生野生动物,并且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食用为目的人工繁育、饲养禁止食用的野生动物[16]。因此建议食药物质目录中删除蝮蛇(蕲蛇)和乌梢蛇2个动物类物质。

丁香Eugenia caryophllataThunb.的花蕾和果实在《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中分别作为“丁香”和“母丁香”药用,同时两者在日常生活中也均作为香辛料和调味品应用,因此建议名单中增加“母丁香”[17]。茯苓Poria cocos(Schw.)Wolf的菌核及其外皮在《中国药典》中分别作为“茯苓”和“茯苓皮”药用。药材茯苓菌核包含了外皮,但在加工饮片时多去除外皮,切块或片使用,同时茯苓皮在日常生活中也可食用。因此建议名单中增加“茯苓皮”[18]。益智Alpinia oxyphyllaMiq.的果实在《中国药典》中作为“益智”药用,作饮片时去除外壳用其果仁,食用时也多用其果仁,故建议名单中修订为“益智(仁)”。紫苏Perilla frutescens(L.) Britt.的叶(或带嫩枝)和成熟果实在《中国药典》中分别作为“紫苏叶”和“紫苏子”药用,原名单对应的名称为“紫苏”和“紫苏籽”,为了保持与法定标准《中国药典》名称一致,建议食药物质名单分别修订为“紫苏叶”和“紫苏子”。胡椒Piper nigrumL.的未成熟果实呈暗绿色时采收,晒干,在《中国药典》中称为“黑胡椒”,而成熟果实用水浸渍数日,擦去果肉,晒干,在《中国药典》中称为“白胡椒”,两者在《中国药典》中均列在“胡椒”项下,原名单只有黑胡椒,而白胡椒在日常饮食中同样应用普遍,故建议原名单中“黑胡椒”修订为“胡椒”。槐Sophora japonicaL.的花及花蕾在《中国药典》中作为“槐花”药用,原名单中槐花和槐米(花蕾)作为2个物质,为了与《中国药典》保持一致,建议在食药物质名单中把“槐花”和“槐米”合并为“槐花”。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Beauv. var.major(Nees)C. E. Hubb.和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Trin.的根茎在公告名单中分别作为“鲜白茅根”和“鲜芦根”,而《中国药典》中均用其干品。建议食药物质名单分别修订为“(鲜)白茅根”和“(鲜)芦根”。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及其栽培变种的成熟果皮在公告名单中称为“橘皮”,为了与《中国药典》名称保持一致,建议食药物质名单把“橘皮”改回“陈皮”。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Blanco)Benth.和藿香Agastache rugosa(Fisch. et C. A. Mey.) Kuntze的地上部分枝叶均做食用,但《中国药典》只收载了前者,因此建议名单中“藿香”修改为“广藿香”。

原公告名单中“枣(大枣、酸枣、黑枣)”包括了3种,其中黑枣有2种可能来源,一为枣Ziziphus jujubaMill. 经蒸制等工艺加工后所得(《上海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18年版),其颜色乌黑,又有“乌枣”之称(俗名熏枣、紫晶枣、马牙枣、狗头枣),因是枣的加工品,自然就是食药物质,不建议再单列为一种食药物质;二是君迁子Diospyros lotusL. 的成熟果实,又称牛奶柿、软枣等,因成熟后呈紫黑色,所以叫作黑枣。目前《中国药典》未收载,但在《本草拾遗》等历代本草中有药用和食用记载,在太行山一带有长期食用历史。因此建议把原名单中“枣(大枣、酸枣、黑枣)”拆分成3种物质,分别是“大枣” “酸枣”和“黑枣(君迁子)”。与此同时,考虑到《中国药典》中已收载“酸枣仁”,因此建议把酸枣与酸枣仁合并为“酸枣(仁)”。

原公告名单中“杏仁(甜、苦)”包含了苦杏仁和甜杏仁2种,甜杏仁来源为杏Prunus armeniacaL.及其栽培种味甜的干燥种子[19],为普通食品。《中国药典》中只收载味苦的“苦杏仁”,因此建议名单中修订为“(苦)杏仁”。

1.3.4 名称发生改变的物质

2005年版《中国药典》中已根据植物基原不同,把金银花拆分成“金银花”和“山银花”,把葛根拆分成“葛根”和“粉葛”。在食用上,山银花在产区传统上也常做茶饮[20]。葛根的原植物野葛多为野生品种,粉葛的原植物甘葛藤一般为栽培品种[21],粉葛在民间常用作食物,一般一年生的粉葛可做菜食用,两年生的做葛粉或者药材[22]。因此,建议食药物质名单中纳入“山银花”和“粉葛”。

1.3.5 食药物质的相近物质

《中国药典》(2020年版)中药材芥子来源包含黄芥子和白芥子,而公布的食药物质目录中纳入的是黄芥子。两者同科不同属,白芥子来源于白芥属SinapisL.,而黄芥子来源于芸薹属BrassicaL.。与黄芥子相比,白芥子祛痰平喘作用强,且发散性更强,易透皮肤,而作为三伏贴的常用药物,因而市场价格较高,应用范围较小[23][24]。黄芥子有较高的脂肪油含量,人们常将其制成芥子油食用[25]。因此本文建议食药物质名单中依然只采用“黄芥子”。

芝麻有黑芝麻、白芝麻等类型,两者均常食用。自古以来,一般以黑芝麻营养及药用价值较高[26],历版《中国药典》只收载黑芝麻,而白芝麻只在地方性药材标准中收录,如《甘肃省中药炮制规范》(1980年版)、《内蒙古蒙药饮片炮制规范》(2020年版)和《新疆地区性民间习用药材标准草案》(2024年)等。因此,建议食药物质名单中依然只采用“黑芝麻”。


02
不在公布的食药物质目录内,但根据《规定》对食药物质定义,实际上为食药物质的常见品种

2.1收载于历版药典,传统上作为食品且普遍应用的品种

在2020年版《中国药典》中收载,暂时还未被纳入食药物质名单,但在日常食用中常见的物质。如大蒜、大豆黄卷、亚麻子、西青果、红豆蔻、芦荟、豆蔻、广枣、谷芽、吴茱萸、诃子、枇杷叶、松花粉、草豆蔻、核桃仁、桑寄生、黑豆、槟榔、辣椒、稻芽、藕节和冬虫夏草等,但槟榔和吴茱萸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冬虫夏草已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Ⅱ级)和《中国药用植物红皮书》中,不符合《规定》中第五条下应“符合中药材资源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生态保护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要求。下面列举其中几种简述。

辣椒原产于墨西哥及中美洲地区,现已种植于世界各地。辣椒含丰富的矿物质、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类胡萝卜素和酚类化合物。中美洲的土著玛雅人认为辣椒可以治疗腹痛、关节炎、皮炎、风湿病以及减轻蛇咬伤等作用[27]。我国也是最早把辣椒当作药材使用的国家之一。辣椒作为调味品使用已有数百年历史,食用后能调节胃口,增强食欲、促进血液循环等[28]

大蒜也是常用的香料或调味品,在日常食用中必不可少,主要含有大蒜氨酸、挥发油、皂苷、多糖、微量元素和多糖等[29],大蒜素和二烯丙基二硫等有机硫化合物是其辛辣作用的主要成分[30]。大蒜具有治疗糖尿病、抗菌、降血压和利尿等作用,在日常食用中也有杀菌和促进消化等作用。

黑豆含多种花青素,如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等[31],有助于降低代谢紊乱等慢性疾病的风险,且有强抗氧化特性[32][33]。黑豆也富含蛋白质,含量甚至高于肉类、蛋品,被称为“食物蛋白之王”[34]。一般食用方法是煮粥,经常食用黑豆可以提供食物中的粗纤维,促进消化。

2.2收载于历版药典,近年来被批准为“三新食品”或终止审查作为普通食品的物质

1982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的第二十二条中第一次明确提到“新资源食品”[35]。2013年《新食品原料安全性审查管理办法》中正式定义为“新食品原料”[36]。2023年《关于“三新食品”目录及适用的食品安全标准的公告》整理了2009年第11号公告至2021年第9号公告的新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新品种和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简称“三新食品”)。其中的新食品原料人参(人工种植)和枇杷叶也收载于《中国药典》中。按照普通食品公布的有玫瑰花、夏枯草、布渣叶、松花粉和瓜蒌子等,这些品种也收载于《中国药典》中,因此,上述7种符合《规定》中食药物质的纳入条件。

2.3收录于《香辛料和调味品标准》名单中的品种

在2008年发布的《香辛料和调味品标准》(GB/T 12729.1-2008)中包括68种我国常用的食品调味、能产生香气和滋味的香辛料的植物性产品,经整理发现菖蒲、蒜、豆蔻、辣椒、罂粟、石榴、芝麻和葫芦巴等同时也收载在于现行2020年版《中国药典》中,除罂粟壳已被纳入《保健食品禁用物品名单》中外,建议把上述其他物质纳入到食药物质名单中。

综合上述分析,不在公布的食药物质名单内,但根据最新食药物质定义,事实上已被认为是食药物质的有27种,见表3,建议直接纳入食药物质名单。


表3 建议纳入食药物质名单
Table 3 Substances with both edible and medicinal values that are recommended to be included in the listNo.名称植物名/动物名拉丁学名所属科名食/药用部位备注1大蒜大蒜Allium sativum L.百合科鳞茎香辛料、调味品2大豆黄卷大豆Glycine max(L.)Merr.豆科种子-3谷芽粟Setaria italica (L.)Beauv.禾本科成熟果实-4黑豆大豆G. max(L.)Merr.豆科种子-5稻芽稻Oryza sativa L.禾本科果实发芽干燥的炮制加工品6藕节莲Nelumbo nucifera Gaertn.睡莲科根茎节部-7辣椒辣椒或其栽培变种Capsicum annuum L.茄科成熟果实-8核桃仁胡桃Juglans regia L.胡桃科种子-9亚麻子亚麻Linum usitatissimum L.亚麻科种子大便滑泻者禁用10广枣南酸枣Choerospondias axillaris (Roxb.) Burtt et Hill漆树科成熟果实蒙古族习用药材11芦荟库拉索芦荟Aloe barbadensis Miller百合科叶-好望角芦荟A. ferox Miller同属近缘植物-12豆蔻白豆蔻Amomum kravanh Pierre ex Gagnep.姜科成熟果实香辛料、调味品爪哇白豆蔻A. compactum Soland ex Maton13红豆蔻大高良姜Alpinia galanga Willd.姜科成熟果实-14草豆蔻草豆蔻A. katsumadai Hayata姜科近成熟种子-15诃子诃子Terminalia chebula Retz.使君子科成熟果实-绒毛诃子T. chebula Retz.var.tomentella Kurt.16西青果诃子T. chebula Retz.使君子科幼果-17桑寄生桑寄生Taxillus chinensis(DC.)Danser桑寄生科带叶茎枝-18人参(人工种植)人参Panax ginseng C. A. Mey.五加科根、根茎≤5年人工种植(食用);栽培称“园参”;孕妇、哺乳期妇女及 14 周岁以下儿童不宜食用19枇杷叶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Thunb.)Lindl.蔷薇科叶20松花粉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松科花粉外用适量,撒敷患处油松P.tabuliformis Carrière同属数种植物-21玫瑰花玫瑰Rosa rugosa Thunb.蔷薇科花蕾-22夏枯草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s L.唇形科果穗-23布渣叶破布叶Microcos paniculata L.椴树科叶-24瓜蒌子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葫芦科种子-双边栝楼T. rosthornii Harms25藏菖蒲藏菖蒲Acorus calamus L.天南星科根茎藏族习用药材;香辛料、调味品26石榴(皮)石榴Punica granatum L.石榴科果皮/种子食药用部位不同,食用:干鲜种子;药用:果皮。香辛料、调味品27胡芦巴胡芦巴Trigonella foenum-graecum L.豆科种子/果实食药用部位不同,食用:果实;药用:种子。香辛料、调味品


03

结论与展望



本文依据《规定》中食药物质的定义和纳入条件,通过搜集文献资料和实际应用调查,重点对2002年公布的第一批87种食药物质名单,对相关信息(品种、拉丁名、使用部位等)进行补充,通过增补、删除和修订等全面梳理,并对其中部分发生变化的品种进行分析探讨,整理出一个较为完整的修订名单,共有90种物质见表2,与后3批公布的19种合并后,共计有109种。同时对目前虽然不在公布的食药物质目录中,但根据食药物质的定义,实际上为食药物质的品种进行了归纳总结,至少有27种见表3。因此,本文认为目前实际上的食药物质共有至少136种。

根据《规定》对目录实施动态管理的精神,以及我国丰富的药食两用物质资源,尚有诸多可被纳入食药物质目录的潜在物质:①《中国药典》收载的中药材和饮片中尚有一大批在传统食用历史的品种,如白术、太子参、五味子和刺五加等;②已作为食品食用,虽没有被《中国药典》收载,但部分已在地方药材标准中收载的,如金花茶、乌药叶、辣木叶、青钱柳叶、显齿蛇葡萄叶、柳叶蜡梅、木姜叶柯、黄芩茎叶、明日叶、五指毛桃、牛蒡根、沙棘叶、天贝、玉米须、黑果枸杞、金莲花、连翘叶、三七花、甜茶、溪黄草和金线兰等;③2002年《中国食物成分表》中含有丰富营养成分的药食两用物品[37],如车前草(鲜)、车前子(车轮菜,鲜)、防风(鲜根、鲜叶)和虎杖(鲜嫩茎)等。这些品种相对较多,是食药物质目录将来扩充的重点对象。

我国食药物质实施名单目录管理,缘起于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中提到的“食品不得加入药物。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以及作为调料或者食品强化剂加入的除外”,是我国在食品和药品领域中一个特有的现象,虽然在名称概念、内涵和外延上还存在模糊和争议[38],但经过40余年的发展,在法规管理和名单目录品种上,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随着人口老龄化和慢病发生率的快速增长,食药物质正在并将持续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动力。另外,推动食药物质名单目录的合理化和科学化的管理,及时更新和梳理新的品种,为国内外经济双循环提供新质生产力仍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略)


上一篇:河南道地药材研究进展

下一篇:中药材轮作栽培的机理及模式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