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12月疫情管控全面放开,中医药消费出现了爆发式增长,导致部分抗疫类药材品种需求持续增加,中药原料行情在短期内需求激增的背景下逐步走高,部分品种出现了暴涨。一时间,在多项行业政策的助推下,药材市场人气达到历年来的顶峰。随着全国经济的全面复苏,2023年药材市场也将持续好转,各方也对中药材行业有所期待。
药市普涨行情已持续三年多,随着疫情放开,中药材需求暴增,同时在国家政策的积极推动下,2023年各地药材种植积极性再次被激发,主动学习或参加培训的热情高涨,部分商家也变身为种植大户,由流通环节逐渐向生产环节转移,预计2023年部分中药材产能激增或将拖累药市整体行情上行,有些供大于求的品种行情回落在所难免。但也不排除部分品种因“保粮油、退林还耕、退药还农”等政策,种植面积不增反减,行情仍有上涨动力,但从总体看,2023年高价位的品种风险较大。
从品种上来看,2023年易受天气影响的品种、疫情改变走势的品种、低价跌入成本价以及短期有上涨空间的品种,都将会受到资金的青睐和追捧,但行情的起落最终仍是由供求关系的变化决定。而影响药材供求关系的,涉及因素较多,如种植面积、异常气候、社会库存、采收加工积极性、人为因素、社会突发事件、法规的调整、关口政策、国际形势等等,任何一方面的变化都可能带来行情的波动,这就需要行业各方持续关注与分析,谨慎应对风险。
从当前供求关系以及当前种植规模和所处价位情况看,2023年蛇床子、白及、猪苓、薄荷脑、人参、西洋参、白豆蔻、益智仁等仍具有一定的上升潜力。黄连、猪苓、五味子、半夏、连翘、山茱萸、白术、知母、桔梗、三七、平贝母、牛蒡子、款冬花、秦艽等热点品种,关注商家较多,行情普遍看好。
从根茎类品类来看,预计,2023年大部分根茎类药材品种会因农业政策调整影响,种植规模将出现进一步缩减,产量或将有明显的下滑,后市受到各方关注。仍处于高位品种,如前胡、黄连、射干、防风、百合、苦地丁、麦冬、知母、党参、甘草、细辛、百步、虎杖、当归、猫爪草、高良姜、白芷、紫菀等品种,上涨依然还有动力。猪苓、白及、川贝母、百部、浙贝母、北沙参、半夏等库存紧张品种,行情上涨信号较明显。黄芩、川牛膝、干姜、三七、西洋参、人参、石见穿、地黄、郁金、金毛狗脊、三棱等持续低价品种将有一定的反弹空间。
全草(叶)类品类方面,虽然当前部分品种存在库存不足,市场出现缺口的情况,但考虑其特性,预计2023年大部分涉疫类全草(叶)类品种行情也将在产新后理性回落,产新前仍会在高位震荡运行。如马鞭草、茵陈、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紫苏叶、蒲公英、冬凌草、鱼腥草、薄荷、广藿香、苦地丁、荆芥、佩兰、大青叶、枇杷叶、青蒿、忍冬藤、瞿麦、鹿衔草、北龙胆、败酱等。若有异常气候和各地政策影响,造成明显减产,仍有部分品种行情有继续走高的可能。淫羊藿、垂盆草、积雪草、葎草、香排草、老鹳草、紫花地丁、鬼针草、石韦、鼠曲草、地胆草、透骨草、仙鹤草等品种,后市或将会因库存薄弱导致行情再次出现上涨。萹蓄、墨旱莲、马齿苋、石见穿、夏枯草、穿心莲等长年低价品种或将因套牢商家积极推动,行情或将再次小幅反弹。
野生动植物品类方面,因野生资源逐渐减少,只有大量家种家养货源上市后,行情才会下滑。2023年,地骨皮、茜草、野生防风、九节菖蒲、石菖蒲、川贝母、蝉蜕、僵蚕、地龙等品种仍可关注,虽期间行情有所震荡,但总体仍将呈上扬趋势。
果实籽类品种方面,多为易受天气因素(倒春寒、旱灾、涝灾、霜冻、冰雹等)影响的品种一直是各方关注的焦点,据科学界初步预测,2023年极端气候现象将更加恶化,倒春寒情况将持续加剧,另外受圣婴现象(即厄尔尼诺暖流),部分区域气温将比往年有所上升,持续干旱气候也将频发,再加上持续降雨等,都将直接影响果实籽仁类中药材的产量和行情。2023年,山茱萸、酸枣仁、柏子仁、连翘、苦杏仁、山桃仁、山楂、白扁豆、罗汉果、佛手、芡实、莲子、栀子、木瓜、金樱子、枳实、乌梅、枳壳、瓜蒌、蒺藜、蔓荆子、葶苈子、沙苑子等品种都值得关注。
花类品种方面,由于食疗保健类品种需求会出现报复性增加,加之大健康产品需求增加,长期来看,花类中药材年用量增幅将大于其他种类中药材。2023年,前期上涨空间较大的花类品种,如款冬花、合欢花、辛夷、丁香、梅花、扁豆花、厚朴花、鸡蛋花、金银花、山银花、红花、紫霄花、桂花等行情仍有下滑空间。金莲花、鸡冠花、凌霄花、菊花(贡菊七月统)、密蒙花、玫瑰花、槐花、茉莉花、月季花、桃花、玳玳花、旋覆花、葛花等长期低价品种行情有望反弹,部分品种若出现产量减少、需求增加的情况,价格上涨空间或将持续加大。
2023年对于中药材行业是焕然一新的一年,进入后疫情时代,在国家利好政策的助推下,中医药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中药材市场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期,行业“风险”与“机遇”并存,需要各方结合实际,小心应对,谨慎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