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原料作为农业生产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均已资源消耗为主,特别是在家种生产瓶颈无法突破的情况下,野生资源补给难度更为表现突出。本期值得关注的又:五加皮、川木通、川贝母。
一、五加皮
1.1 行情变化
市场行情:货源进入实质性消化阶段,小批量及批量走销为主,因优质货源紧俏,商家惜售心理依旧加强,行情坚挺运行;现市场南五加皮售价27-30元,优质南五加皮售价30-35元,达标南五加皮售价45-50元,带木芯红毛五加皮售价55-60元,抽芯红毛五加皮售价230-250元。
产地行情:关注度有所减弱,货源走销以实际需求为主,因大货不易组织,持货商要价坚挺,行情持续走坚;时下产地湖北达标五加皮售价43-45元,四川红毛五加皮售价50-52元,四川抽芯红毛五加皮售价220-225元。
1.2 历史价格
图1:2004.01-2023.02 国内中药材五加皮价格
1.3 产地分布
A 细柱五加:生长于山坡上或丛林间。分布陕西、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等地。
B 无梗五加:生于山地林下,林缘。分布东北、华北等地。
C 刺五加:生于山地林下、林边。分布辽宁、吉林、黑龙扛、河北、山西等地。
D 糙叶五加:分布河北、河南、陕西、甘肃、四川、湖南、湖北、浙江、安徽等地。
E 轮伞五加:多生于山坡丛林间。分布西藏等地。
1.4 后市评测
五加皮具有祛风除湿、补益肝肾、强筋壮骨、利水消肿等功效,近年来社会需求仍处在不断攀升的阶段,目前年需求量均在2000吨上下,随着产品功效不断开发,社会需求仍在不断攀升。虽然目前年产量已经能保持在3000吨上下,但由于其不断高涨的行情,产区农户采收积极性依旧高涨。随着未来产能逐渐加大,后市多商表现谨慎。
二、川木通
2.1 行情变化
市场行情:近期有商关注,货源小批量交易加快,因待售库存充裕,持货商积极销售,行情略显疲软;现市场四川木通售价12-13元,湖北三叶木通售价18-20元。
产地行情:产新基本结束,近期寻货商依旧不多,货源以实际需求为主,因待售库存充裕,多商积极销售,行情平稳运行;时下产地湖北投料木通售价6-7元,湖北三叶木通售价13-14元,四川投料木通售价6-7元,四川木通售价10-11元。
2.2 历史价格
图2:2013.01-2023.02 国内中药材川木通价格
2.3 产地分布
A 木通:分布于陕西、山东、江苏、安微、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四川、贵州等地。
B 三叶木通:分布于河北、陕西、山西、甘肃、山东、河南、和长江流域各地。
C 白木通:分布于西南及山西、陕西、江苏、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等地。
2.4 后市评测
木通具有泻火行水、通利血脉功效,近年来社会需求仍处在不断攀升的阶段,目前年需求量均在1000吨上下下,随着产品功效不断开发,社会需求仍在不断攀升。虽然目前年产量已经能保持在1200吨上下,但由于其不断高涨的行情,产区农户采收积极性依旧高涨。随着未来产能逐渐加大,后市多商表现谨慎。
三、川贝母
3.1 行情变化
市场行情:价高抑制需求,近期货源走销以实际需求为主,因待售库存薄弱,商家惜售心理加强,行情稳步走坚;现市场松贝川贝母售价5000-5200元,青贝川贝母售价4400-4700元。
产地行情:产新仍在继续,近期偶有商家前来寻货,带动货源走销明显加快,因代待售库存持续紧张,多商要加坚挺,行情小幅上扬;时下产地川贝母售价4800元上下,选装川贝母售价4900元上下。
3.2 历史价格
图3:2014.01-2023.02 国内中药材川贝母价格
3.3 产地分布
川贝母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及喜马拉雅山周边地区、种源众多、以野生资源供应为主。其中暗紫贝母为商品松贝之主流、分布于四川西部、青海南部及甘肃南部、因历史上主要在四川松藩集散交易、故称为“松贝”; 川贝母为商品青贝母主流种之一、分布于四川西部及西南部、云南西北部、西藏南部及东部; 甘肃贝母为商品青贝母吕种之一、分布于四川西部、青海东部及南部、甘肃南部;梭砂贝母为商品炉贝主流种、分布四川西部、云南西北部、青海南部、西藏东南部、历史上多在康定(打箭炉)集散、故名“炉贝”;太白贝母主产于秦岭太白山区周边县市、目前已在陕西太白县、西藏林芝、四川阿坝州等地发展人工种植;瓦布贝母主产于四川省黑水县、因最早在黑水县瓦钵乡发现而得名、商品稀少。
3.4 后市评测
川贝母具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散结消痈等功效,近年来受流感和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社会需求增量显著,目前年需求量均在600吨上下,社会用量仍在继续增加。虽然目前年产量能保持在300吨上下,但产区滥采滥挖现象加剧,资源蕴藏量下降明显,随着未来需求量继续增加,后市多商持续看好。
随着全球各国对生物多样性认知度继续加强,野生类中药材开发面临的矛盾更加凸显。一方面社会需求增量显著,另一方面又要进行资源保护。在这样的矛盾背景下,野生驯化工作迫在眉睫。因此,在家种类生产未能突破技术瓶颈的情况下,野生资源类中药材仍会在高位震荡,并呈现稳步上行的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