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常用品种有六七百个,用的多点的冷背品种也有几百个,在众多品种当中,每年都有部分品种大起大落。
真正在中药材圈里打滚多年的从业人员,可以说都已经司空见惯,都已经学会了理性对待,从容面对。
为何大起大落,不外乎几个原因,资源的减少,由于天气等自然灾害造成的减产,以及热钱的流入,人为的炒作,经济结构的不合理造成的通货膨胀,人工费租赁费的上涨,过去的几年还有疫情的原因。这些原因都是客观存在的,都是无法忽视的。
由于中药材价格体制是由市场来决定的,是敞开的,不像粮棉贵重金属等商品,是受价格体制等管控的,因此中药材的价格体制构成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也是多个代表提议恢复过去省公司,二级站等增加国家储备的原因所在。从而让中药材产业稳步良性发展,从而避免“谷贱伤农”现象。
由于近些年中药材产业的蓬勃发展,需求量的增加,因此也造成了好多品种资源的匮乏,加之人为的乱砍乱挖,加剧了资源的减少。甚至部分品种不得不修改药用标准,以此减少人们对资源杀鸡取卵似的利用。(品种如大家耳熟能详的苍术,防风,黄柏,白鲜皮,威灵仙,赤芍,白芨吴茱萸,山慈菇等,在非典前苍术才两块多,笔者那时都用苍术当做库房的垫层,可如今呢,身价涨了上百倍,也是让人不寒而栗)
天气原因,自然灾害,是不可抗因素,由此造成的减产,绝收,直接就反应到了中药材市场,这也是一个特别正常的现象,要从容应对。(品种如过去历史上出现的霜冻,造成山萸肉涨价,九八年洪水泛滥,造成南方好多品种上涨,再比如过去几年的疫情,不负责任的公布处方,都造成了大范围上涨)。
现如今,世界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大变局时期,怎么理解,怎样把握机遇,怎样应对挑战?这些问题也直接反应到了社会,反应到了市场,因此我们才看到了政策的不断调整。(如过去鼓励农民工进城,现在鼓励回乡创业,再比如退林还耕,退耕还林,退耕还草,鼓励人们养猪养鸡,后来又纠正一刀切拆除猪圈鸡舍等,)这些政策的不断调整,都直接反应在了市场,波及范围更是前所未有,如感觉政策距离自己很遥远,那只能说明你的感悟还没有得到提升,相信大家都深有感触。
政策的调整,带来的影响是深刻的。过去如火如荼的房地产,煤炭,等传统行业,也在经历过山车般的变化。如果没有了过去的如火如荼,没有了高额利润,资本会怎样?相信大家都知道,减少投入。但资本的本质是贪婪,类似受到影响的行业的大量资本会流向哪里?答案不用我说了吧,哪里有市场,哪里能带来高回报,哪里资本更加自由,资本就会流向哪里。
热钱的流入会给一个行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通货膨胀的原因会带动大范围的商品上涨,其他原因能带动吗?所以大家才能看到多数品种都是涨价,实则其他行业商品同样是如此,在商品价格构成的成份中,自身货物值涨了多少份额,其他因素涨了多少份额,相信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除了这些客观原因所在,如出现认知错误,势必为自己发展中药材产业埋下隐患。(品种如槐米,杏仁,桃仁,金银花,连翘,酸枣仁,大枣,白芨,三七,太子参等,这些品种历史上多次大起大落,尤其近几年连翘,酸枣仁,每个品种都各具特色,各有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如槐米,杏仁,桃仁,缺资源吗?哪棵树不涨槐米?别说华北,华南,山东,山西,陕西,东三省,哪里没有槐树,哪棵树没有槐米,内蒙几百万亩杏仁桃仁的资源闲置,无人问津,为何又造成身价暴涨?河北,山东陕西山西河南湖北哪座山没有连翘,没有酸枣?那为何又暴涨?高价位时你去发展这些品种真的能挣钱吗?)
过去买个新疆大枣每公斤上百元,如今呢?相信大家即使不熟悉中药材的都深有感触,君不见如今新疆大枣产业都在开始砍伐,大枣,金银花,连翘,酸枣仁类似品种都是多年生,当年是没有效益的,多年以后,时过境迁,你卖时还是现在的价格吗?你能赶上这趟价格快车吗?
发展哪个中药材品种,要充分提升自己的认知,深刻去剖析这个品种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去了解这个品种的历史,
只有不断的提升认知,才能避免盲目跟风。
再退一步,即使这些都具备了,还有前面我们提到的自然灾害,热钱流入,人为炒作,通胀等原因所在。大家还是擦亮双眼,必须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综合考量,(见笔者:发展中药材的全局观)避免盲目跟风,脚踏实地去发展中药材产业更有“钱”途。